APP下载

“艰苦奋斗、科学报国”,院士们分享人生参照系
——“弘扬科学家爱国精神、激活新时代创新动力”院士人生励志报告会在广州举办

2019-08-31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9年8期
关键词:院士人生

文/本刊记者 庞 贝 李 琪

院士人生励志报告会现场

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样的自己?我要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

想必你也有过这种关于人生价值的终极追问。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可以借鉴的参照系。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这个问题,院士们在年轻时看到的参考答案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2019年7月18日下午,杜彦良院士、刘焕彬院士、林浩然院士和刘人怀院士等科学家们聚到了一起。他们此行,是为了给那些尚处在人生路口的青年学子提供回答上述问题的“参考答案”,那就是——“艰苦奋斗、科学报国”。

“艰苦奋斗、科学报国”既是这些两鬓霜华的院士们和科学家们科研之路启航的指针,也是他们科研人生的底色。

为“弘扬科学家爱国精神、激活新时代创新动力”,让院士和科学家们的人生价值成为更多年轻人的人生座标参照系,让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2019年7月18日下午,“弘扬科学家爱国精神、激活新时代创新动力”院士人生励志报告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本次院士人生励志报告会由广东院士联合会、“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主办。

会议由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何陵辉教授主持。

白玉良:应对创新复杂性,彰显科学精神感召力、领导力

中国工程院原秘书长白玉良先生致辞,分享了自己科研道路上的经历与人生感悟。

他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为青年科学家学习、传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当前迎来了科技文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应对创新的复杂性和全球性问题,必须进一步彰显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对时代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以历史纵深和整体视角,焕发精神力量的时代感召力、引领力。他希望艰苦奋斗、勇往无前的精神能够在青年科研工作者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

中国工程院原秘书长白玉良致辞

杜彦良: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

杜彦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型工程结构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专家,我国道路与铁道工程领域安全监测与可靠性评价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人,河北省土木工程特聘岗位“燕赵学者”。

杜彦良院士作主题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

他长期从事轨道交通领域智能监测与安全控制研究,率先将智能结构理论与方法融入铁道工程安全保障技术领域,提出了“监测-评估-预警-修复”一体化的状态监测与安全运维技术体系。

多年来,他紧密结合铁路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国家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既有线提速铁路、城市智慧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大型铁路桥梁、多年冻土路基、长大隧道及TBM施工装备状态监测、健康诊断与快速康复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保障我国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与运营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励志报告会上,杜彦良院士发表题为《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的报告。

他认为,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环保好、准点高、舒适性强等优点。构建基于轨道上的大湾区,应将综合交通一体化作为率先突破的节点,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线、市内地铁”四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杜彦良指出,目前大湾区内的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结构不完善、人均指标低的问题。同时,湾区内部联通水平低,既有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他提出三点思考:一是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绿色化及陆海空一体化的路网体系;二是推进现代轨道高新技术发展,培育新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三是利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运营与管理服务。

杜彦良还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概况。该中心将通过完成构建新型轨道交通系统与绿色建造研发体系、网络化感知环境、现代轨道交通防灾减灾与应急保障体系以及标准化产业链条等任务,实现立足深圳、服务行业、辐射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愿景。

林浩然: 自觉践行和努力弘扬新时代科学精神

林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咨委会委员,鱼类生理学家和鱼类养殖学家。

他系统而创造性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生长的理论和技术,与加拿大R. E.彼得(R.E. Peter)教授合作,阐明鱼类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受神经内分泌双重调节的作用机理,将这理论应用于鱼类人工繁殖,建立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鱼类产卵的新技术,在国内外推广 ,获得显著应用成效,对我国鱼类养殖产量提高发挥重大作用,誉为鱼类人工催产的第三里程碑,国际上定名为“Linpe Method”(林彼方法);他阐明激素调节鳗鲡生殖活动的作用机理,建立埋植性类固醇激素诱导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新方法,为鳗鲡人工繁殖研究提供关键技术路线;他阐明鱼类生长激素分泌和鱼体生长受多种神经内分泌因子调节以及相关功能基因的作用机理,证明鱼类消化道能吸收这些因子而明显促进生长,为新型鱼类促生长剂的研制与应用奠定基础;他指导研究团队和企业合作,创建石斑鱼生殖与生长调控和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罗非鱼优质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中国大鲵子三代全人工繁殖和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等,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石斑鱼、罗非鱼和大鲵养殖产业的发展。他的科研工作,对促进我国鱼类生理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浩然院士作主题报告《自觉践行和努力弘扬新时代科学精神-当选院士20年的回顾》

报告会上,林浩然作了《自觉践行和努力弘扬新时代科学精神——当选院士20年的回顾》的报告。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科研经历,展示了他在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企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以科技支持和带动水产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惠及万千民众,是他选择鱼类生理学为一生志业的初衷。围绕这一初心,近年来,林浩然支持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先后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支持当地水产企业发展,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林浩然表示,他将继续把自己的精力贡献到科学事业中去,并提出科研工作者应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刘焕彬:等闲莫负好光阴

刘焕彬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咨委会委员,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和承担了4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在制浆造纸过程、数学模型与过程模拟、软测量和智能控制、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先后当选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主力军。

青年大学生怎样才能不辱复兴使命,实现人生价值?刘焕彬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三种人生”、“三句名言”和“三种感悟”。

“人生价值是由自己创造的。”刘焕彬表示,人生价值是生命人生、生活人生、事业人生和精神人生的综合体,这些价值应该在奋斗中创造。

同时,要在对他人和社会的作用与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因此,他提出树立“责任人生”“奋斗人生”“奉献人生”三种人生。

刘焕彬认为,创新型人才需具备三个基础条件,即优秀的个性品质、学习和转化知识能力以及综合创造能力。他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厚基础、强能力,通过努力学习,将公有知识转化为自有知识;通过培养思辨能力,将自有知识转化为智慧,从而实现从“知者”到“智者”的飞跃。

刘焕彬还分享了“讲奉献、勤学习、做实事、创业绩”的人生座右铭,勉励大家珍惜时光,努力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价值。

刘焕彬院士作主题报告《等闲莫负好光阴》

刘人怀:科研六十载,报国志未改

刘人怀,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他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与他人共同创立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修正迭代法,研究了6类板壳的非线性弯曲、稳定和振动问题,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了精密仪器仪表心脏——弹性元件设计公式。系统提出了夹层和复合材料飞行器结构元件设计公式。在厚板壳弯曲领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提出了弯曲理论及相应的设计公式。上述成果对工程有重要指导作用。此外,还在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方面开展了研究,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0年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今年正值刘人怀院士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六十年,他以《从教从研六十年感想和体会》为题,结合自身人生经历、学科及研究经历,用鲜活的故事畅谈了在从教从研道路上的感悟。

刘人怀院士作主题报告《从教从研六十年感想和体会》

院士人生励志报告会参会部分嘉宾合影

他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中讲到,由于出身书香世家,小时候父母教育他要“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自幼便立志科技报国。

他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曾先后任教于兰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工业大学和暨南大学,培育了一批批人才,他深感到做老师的光荣和自豪,切身体会到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年轻时,他从事基础研究,开拓出新的科学研究领域;中年时,他投身高校教学管理,让百年名校赢得新发展;退休后,他投身科普事业,带领25万科普志愿者服务城市建设。这正是刘人怀院士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

回首数十年的从教生涯,出身于教师世家的刘人怀颇有感触。他说,“教师家庭从小就培养说真话的精神。诚实是处事的底线。”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实事求是、要说真话。

在80年的人生历程中,在60年的教育及学术历程中,他把“忍耐是成功的秘诀”作为座右铭,勤奋工作,淡泊名利,追求“工作的零缺陷”。

他提出“做人要坚持信念,要有忍耐力”。他回忆,攻克了飞机“心脏”仪表锯齿形波纹膜片的理论部分,是他的科研成名作,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吃过不少苦。

上世纪60年代,毕业不久的刘人怀开始了“波纹锯齿膜片”项目的相关研究。面对大量的数据,他都是徒手计算,每一项结果用掉的纸张摞起来有一人高,草稿也装了几麻袋。后来,他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但在那个年代没有地方发表。他耐着性子等待着机会,等了近10年,论文才于1978年得以刊登,而且一夜间引起了轰动。“如果没有忍耐,我是收获不到这些硕果的。”刘人怀说。

一甲子的刻苦奋斗,“使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他将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和国家的培养,归功于父母的教诲,归功于领导和朋友的支持,归功于团队的协作和拼搏。

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事业的成功与学科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院士们虽人生各有精彩,但是归结点却出奇一致,那就是——“艰苦奋斗、科学报国”。

正像众院士所说的那样,价值在奋斗中体现,价值在奋斗中实现。“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种子,将随着众院士们的满园桃李,随着聆听报告会的青年学子撒播神州大地,聚成未来的科技创新之势。

猜你喜欢

院士人生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院士速递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