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9-08-30贾恒逸

求知 2019年7期
关键词:服务业供给企业家

贾恒逸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实践要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内涵、擘画新图景,为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客观来看,我国实体经济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实体经济总体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的低水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并长期存在,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掌控不足;我国实体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出现强制约,成为硬瓶颈。二是实体经济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双重挤压,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面临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而在高端制造业方面面临发达国家的打压。三是传统产品需求的增长空间不足,无论是国内需求还是国际贸易,近年来都出现了数量增长放缓的现象。

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重点应该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争取弯道超车,培育世界领先企业,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国际竞争力。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促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创造体制环境。三是要优化创新环境,不仅促进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投入,更要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还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塑造我国人力资源新优势。

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制造业战略定位的新认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调整,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中的有利位置。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前瞻部署、主动应对,在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实现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动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保证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推动国家竞争力整体提升。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制造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和保障国防安全的基础所在。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制造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制造业这一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三、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为此,必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点。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在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内部结构调整加快、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加快。但也应看到,我国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科技、人才等要素竞争力还不强。

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要开放服务业市场,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形成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格局。其次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度高、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有利于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最后要加大创新支撑力度,应通过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带动产品、品牌、管理、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促进新兴服务业态涌现,实现服务业结构优化调整。

四、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網络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经济起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和助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某些区域开发的成功,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超常规发展,中国的基础设施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全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

然而,由于过去基础薄弱和历史欠账多,我们基础设施的某些瓶颈制约因素仍未消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加强和全覆盖是先决条件。

五、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一些领域和行业落后的、过剩的产能不仅制约了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宏观经济的供求平衡。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不仅改变了一些具体行业的供求状况,而且对整个经济供求平衡大有裨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此外,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降成本措施的作用下,企业成本负担进一步降低。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推动供给体系效率不断提升,这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

六、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当前,我国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面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任务,急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特殊要素资源,作为企业“创新者”群体中的领头者,对企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没有企业家的“头羊效应”,企业就难以焕发蓬勃生机、担当改革发展重任。

由于種种原因,我们在培育企业家特别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部分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为此,应着力完善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命题,且不同国情、不同时代对企业家精神有着不同要求,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制度环境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对此,《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提出了“三个弘扬”,即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勾勒出了新时期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作者单位: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王素娟

猜你喜欢

服务业供给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