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椒蚜虫高效防治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

2019-08-30陆玉荣韩光杰祁建杭孙俊徐彬

天津农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毒力测定田间试验杀虫剂

陆玉荣 韩光杰 祁建杭 孙俊 徐彬

摘    要:为筛选防治辣椒蚜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采用浸叶法,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明确了噻嗪酮、多杀菌素、吡蚜酮、印楝素、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等8种杀虫剂对江苏里下河地区辣椒蚜虫(桃蚜)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监测其防效和持效性。结果表明,8种杀虫剂毒力大小表现为噻嗪酮<多杀菌素<吡蚜酮<印楝素<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田间试验中,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药后1 d防效达90%以上,15 d维持在95%左右,阿维菌素、印楝素和多杀菌素作用速度慢,但3 d后防效迅速提高至90%左右,15 d防效仍高达80%左右。结合本文结果和生产实际,笔者建议本区域蚜虫危害时优先使用多杀菌素、印楝素和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而在蚜虫大爆发时将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作为补充药剂交替使用。

关键词:蚜虫;杀虫剂;毒力测定;田间试验

中图分类号:S482.3; S436.418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9.08.006

Abstract:In order to select pesticides with good effect against aphid on pepper,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leaf dipping method, the toxicities of eight pesticides including buprofezin, spinosad, pymethrozine, azadirachtin, imidacloprid, emamectin benzoate, abamectin, and beta-cypermethrin were studied through virulence determination in the lab, and the control efficiency and endurance were monitored by field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xicities of the eight pesticides to aphids were as follows: buprofezin

Key words: aphids; pesticide; toxicity evaluated; field test

蚜蟲统称菜蚜,属同翅目蚜科,昆虫中一个较大的类群[1-2],是一类世界性的小型害虫。蚜虫对辣椒的危害首先是刺吸植株汁液,同时其排泄物可诱发霉污病,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甚至传播多种蔬菜病毒病[3-4]。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保护地辣椒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加上保护地环境条件适合蚜虫繁殖,蔓延速度极快,使得蚜虫常年发生且危害逐渐加重[5-8]。因此,用药次数增加,使有益微生物和天敌受到危害,导致辣椒农药残留过量,影响人体健康[9-10]。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进而保证辣椒无公害生产。

目前,生产上对蚜虫防治仍以化学方法为主,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杀虫剂对桃蚜的室内活性,以及各药剂在田间实际应用效果,旨在为生产上药剂有效防控辣椒蚜虫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1.1.1 供试药剂    本试验选择8种常用杀虫剂,即:25%吡蚜酮WP(东台市东南化学有限公司)、25%噻嗪酮WP(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江苏云帆化工有限公司)、10%多杀菌素SC(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5%高效氯氰菊酯(郑州农丰化工有限公司)、5%阿维菌素EC(上海威敌生化有限公司)、3 g·L-1印楝素EC(云南中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10%吡虫啉WP(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1.2 供试蚜虫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万福基地辣椒温室大棚引进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移至实验室室内盆栽辣椒上饲养繁殖多代,选取大小一致的3龄若虫进行试验。

1.2 方 法

1.2.1 室内试验    采用浸叶法[11]。将待测药剂用蒸馏水配制5个系列浓度,将辣椒叶片置于不同浓度药液中浸3~5 s,室温下晾干,放入直径为5 cm,高2 cm的培养皿中。选择大小一致的试虫(不分雌、雄)移至装有辣椒叶片的培养皿中,并用扎孔保鲜膜封口,每皿20头。另设清水为对照。最后放入光照L∶D=14∶10、T=(25±1)℃、湿度RH=75%的人工气候箱,每个处理设置重复3次,48 h后检查死亡率。死亡标准:解剖针轻触,不动者计为死亡。

1.2.2 田间试验    试验设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0 m2,设有保护行。各药剂用量分别为:25%吡蚜酮WP 750 g·hm-2、25%噻嗪酮WP 750 g·hm-2、5.7%甲维盐WG 300 g·hm-2、10%多杀菌素SC 499.5 mL·hm-2、2.5%高效氯氰菊酯EC 300 mL·hm-2、5%阿维菌素EC 300 mL·hm-2、3 g·L-1印楝素EC 1 500 mL·hm-2和10%吡虫啉WP 300 g·hm-2。蚜虫发生期用工农10型背负式手動喷雾器按750 L·hm-2均匀喷1次。药前查基数,药后1,3 d调查药效,明确不同杀虫剂对辣椒蚜虫的田间速效性;7,15 d调查药效,明确不同药剂对辣椒蚜虫的田间持效性。每小区定点标记3株并记录全部虫量,依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统计平均数和防效。

1.3 数据分析

运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Duncan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活性

由表1可知,8种药剂对蚜虫3龄若虫均有一定的毒杀效果,毒力大小顺序:噻嗪酮<多杀菌素<吡蚜酮<印楝素<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但药剂之间毒力差异大,高效氯氰菊酯杀虫效果最高,其LC50值为0.08 mg·L-1,其次是阿维菌素、甲维盐及吡虫啉,LC50 值为0.20,0.95,1.09 mg·L-1,印楝素、吡蚜酮及多杀菌素LC50值为19.36,69.30,72.60 mg·L-1,毒力水平最低的是噻嗪酮,LC50值为1 189.70 mg·L-1。

2.2 不同杀虫剂对辣椒蚜虫的田间速效性

由图1可知,药后1 d,2.5%高效氯氰菊酯EC 20 mL和10%吡虫啉WP 20 g对蚜虫的防效达90%以上,防效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药后3 d,10%吡虫啉WP 20 g、2.5%高效氯氰菊酯EC 20 mL和5%阿维菌素EC 15 mL防效达95%以上,与3 g·L-1印楝素EC 100 mL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25%吡蚜酮WP 50 g和25%噻嗪酮WP 50 g防效较差,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另外2个处理防效较好亦在90%左右,与3 g·L-1印楝素EC 100 mL差异不显著(P>0.05)。

2.3 不同药剂对辣椒蚜虫的田间持效性

由图2可知,药后7 d,25%噻嗪酮WP 50 g防效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其它处理防效均在85%以上,以10%吡虫啉WP 20 g和2.5%高效氯氰菊酯EC 20 mL防效最高,达97 %以上;药后15 d,25%吡蚜酮WP 50 g、2.5%高效氯氰菊酯EC 20 mL和10%吡虫啉WP 20 g防效最高,达9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P<0.05),25%噻嗪酮WP 50 g防效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余下4个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防效75.7%~84.1%。

3 结论与讨论

江苏省设施蔬菜面积逐年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在33.33 万hm2左右[12]。不断扩大的设施栽培面积,为蚜虫提供了很好的发生条件,蚜虫危害日趋严重。化学农药防治是控制辣椒蚜虫的主要方法,但是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蚜虫抗药性上升,防治失败风险极大,因此必须筛选敏感药剂。郭蕊等[13]进行了13种杀虫剂对枸杞蚜虫测定,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毒力较高;徐广春等[14]测定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蚜虫的敏感性,表明吡虫啉有较高毒力;徐建陶等[15]应用植物源农药对蚜虫的生物测定中,蚜虫对印楝素更敏感。本研究通过室内测定,认为8种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表现为噻嗪酮<多杀菌素<吡蚜酮<印楝素<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田间试验表明,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作用速度快、防效好、持效期长,吡蚜酮作用速度慢但持效期长,而阿维菌素、印楝素和多杀菌素是生物农药,作用速度慢但防效较好,且对环境友好。

近年来,在实际生产中江苏里下河地区对吡蚜酮、噻嗪酮等农药使用频率高,蚜虫对其敏感度下降;而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农药可能因其毒力较高,为避免农药残留危险而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将生产实际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结合,笔者建议江苏里下河地区蚜虫危害时要优先使用多杀菌素、印楝素和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其中,微生物源杀虫剂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对蚜虫3龄若虫毒力较高,且对环境友好,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作用于昆虫多个靶标,在克服害虫抗药性上具有优势,是防治辣椒蚜虫的理想药剂;而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对本地蚜虫毒力较高、持效期长、田间防治效果较好,在蚜虫大爆发时可作为补充药剂交替使用;同时应加强蚜虫抗药性监测和辣椒的农药残留情况,在保证药剂杀虫效果的同时避免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丁锦华,苏建亚,施祖华,等.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69-272.

[2]张广学,钟铁森.中国经济昆虫志第25册同翅目蚜虫类(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3]刘娟娟,向本春,李成亮,等.石河子加工辣椒病毒病的初步调查及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4,51(7):1319-1327.

[4]罗文凡,赵军,刘艳萍,等.焉耆垦区辣椒蚜虫消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探讨[J].新疆农垦科技,2013(11):23-25.

[5]龍丽萍,凌炎,周国辉,等.除虫菊素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J].中国瓜菜,2006(4):20-21.

[6]袁永达,王冬生,於文俊.蔬菜蚜虫的药剂防治[J].上海蔬菜,2003(6):47-48.

[7]吴福桢,管致和,马世骏,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8]刘爱芝,王晓军,韩松,等.沟施或穴施吡虫啉对蔬菜蚜虫的控制作用[J].植物保护,2007,33(6):135-137.

[9]朱锦磊,刘怀阿,陆玉荣,等.8种杀虫剂对辣椒烟粉虱的控制效果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0):96-99.

[10]陆娟子,罗清修,成放晴,等.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对固氮微生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1984(3):35-38.

[11]宫亚军,石宝才,康总江,等.7种农药对瓜蚜的室内毒力测定[J].农药,2012,51(4) :296-297,311.

[12]张春梅,白和盛,陆玉荣,等.保护地蔬菜蚜虫生态综合防治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3027-3029.

[13]郭蕊,严林,金生英,等.德令哈枸杞蚜虫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J].北方园艺,2012(16):148-151.

[14]徐广春,孙亚萍,徐德进,等.设施大棚蚜虫对烟碱类药剂的敏感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177-178.

[15]徐建陶,高聪芬,孙定炜,等.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1):91-94.

猜你喜欢

毒力测定田间试验杀虫剂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咖啡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测定
增效氮肥田间试验结果初报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