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信息化教学工具构建文言文“理趣课堂”

2019-08-30彭嘉悦洪家娜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理趣湖心亭文言文

彭嘉悦 洪家娜

摘 要:长期以来,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今天,文言文教学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合理使用正是突破困境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在明晰当前传统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选取“101教育PPT”这一信息化教学工具,以《湖心亭看雪》一课为例,展示信息化教学工具对于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新突破,从而探讨信息化教学工具在构建文言文“理趣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工具;文言文教学;101教育PPT

一、引言

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学习和研究古人思想观念有着非凡价值,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模式也朝着教育信息化发生转变,以“生硬背诵、逐字逐句翻译”为主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弊端,并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用是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在明晰当前传统文言文教学困境的基础上,选取“101教育PPT”这一信息化教学工具,以《湖心亭看雪》一课为例,初步展示信息化教学工具对于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新突破,从而探讨信息化教学工具在构建文言文“理趣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二、当前文言文教学困境分析

(一)“文”“言”分离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文”与“言”的关系。“文”就是指文章的思想内涵、章法结构及艺术手法等,“言”则是指文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语法及句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导致文言文教学有“言”无“文”,即教师向学生硬灌输知识点,句句翻译,字字落实,甚至让学生直接背下教学参考书上的翻译,完全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和体验。

(二)诵读指导缺失

相比现代文,文言文离我们所处的时代较为遥远,学生容易对文字感到生疏,文言语感不强,在理解文言内容上存在一定困难。而诵读正是营造语境、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它强调的是整体感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读顺文章,而且能让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积累知识,领悟文章情感。但是现今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却以“静”为主要特点,鲜少有师生动情诵读的痕迹,即使有读,也只是学生盲目地泛泛而读,教师几乎没有给予方法上的指点,学生收获甚少,诵读指导严重缺失。

(三)教学评价失时

目前,文言文教学评价主要依靠作业和考试,侧重的是终结性评价,缺乏形成性评价。教师往往需要在授课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凭借作業完成情况、考试结果才能了解学生对这一篇课文的掌握程度。这就导致教学反馈的滞后,因此错过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最佳时间。同时,这种静态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结合,形成性评价的缺失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被忽略,教学评价的失时使得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无从知晓。

三、依托“101教育PPT”,构建“理趣课堂”

当前文言文教学困境亟待突破,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呼唤“理趣课堂”的建构。所谓“理趣”,即含理而有趣,指课堂教学遵循规律,课堂生活富于趣味。具体到文言文教学,“理趣”又可以进一步阐释为:教学中遵循“言”的规律、依据“文”的特点,设计出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达到了“理趣”之境。[1]

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则不失为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的一剂良方。笔者尝试将“101教育PPT”运用于《湖心亭看雪》的教学中,以剖析这一教学工具对文言文“理趣课堂”的构建作用。

(一)巧用朗读工具,让课堂“声”动起来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晚明小品文,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是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之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可以逐渐感知文章的情感。但是,只有“读”还不够——读而不得法,事倍功半;读而得法,事半功倍。现实中,学生往往只知道漫无目的地埋头苦读,即使读得舌敝唇焦,但结果却是“过目就忘”。这就需要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能受用不尽的读书方法指导。然而,许多教师苦于自身朗诵功底的不足,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很好地诵读示范。此时便可以利用“101教育PPT”中的「朗读工具」,老师可以在备课时一键插入《湖心亭看雪》的朗读资源,并在授课时一键播放音频。需注意,该工具不但能进行全文朗读,通过提前设置,还能自动分段、分句朗读。教师只需要简单地勾选,就可以自由组合需要朗读的内容,省略不需要朗读的部分,使得朗读指导更具针对性。对于重点句子和段落,则应该反复诵读。例如,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三个“与”字连用的妙处,需要反复听读和诵读。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领悟到这三个“与”字连接着三个不同的空间方位——上、中、下,因而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上上下下都被大雪覆盖的情景。倘若去掉了“与”,语气就不够舒缓,同时天云山水好像是截然分开,十分清晰;而加上“与”,则语气变得舒缓,天云山水互相弥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茫茫一片,写出了雪后特有的景象。

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被动地听和简单地动嘴。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活动环节。利用「录音答题」功能,选取课文朗读得好的同学进行录音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此外,录音答题后,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朗读进行回放,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开启有针对性地练习,直至提交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学生的录音作品,让学生相互比较,取长补短。这样的活动设置比以往传统的朗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趣味活动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被充分激发。

(二)聚焦重点、照亮难点,实现“文”“言”结合

与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教学模式不同,本次教学将重在让学生自主感悟,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的品读产生情感体验,从而合理把握“文”与“言”的关系。

1.品矛盾之妙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能初步感知作者张岱对雪景的喜爱,但难以从文本的矛盾处挖掘出张岱“痴”的深层内涵。而这所谓的“矛盾处”就需要教师重点讲解。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既然有‘舟中人两三粒为什么还说是‘独往呢?”由于这一对矛盾的两方在文中并不是集中出现,学生较不容易关注到,此时便可以利用“101教育PPT”中的「聚光灯」功能,聚焦于重点字词,凸显“两三粒”“独”这一对矛盾,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并加深学生印象。由此让学生理解这里的“独”不是数量上的“独”,而是一种心态的“独”,精神的“独”,矛盾之处更突出张岱的遗世独立、张岱的“痴”。

2.悟量词之巧

除了特殊的矛盾安排,文中的量词也值得挖掘。例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量词,提问学生是否可以将句子改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但是,通过口头提问或者简单地将问题呈现在屏幕上,学生可能无法直观地感受到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可以调用「放大镜」功能,将句子中的量词进行放大显示予以强调,从而向学生明确:原文用“痕”“点”“芥”“粒”更能显出人在苍茫冰雪世界中之渺小,小到微乎其微,淡到依稀难辨。

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引导学生仔细品砸关键词句,以此代替逐字逐句翻译。而教学工具的介入使得“文”“言”兼顾成为可能,通过言的解读来阐释它所承载的文化,从而捕捉到作品的象外之意、弦外之音,融“文”“言”于一体,让文言文教学变得更为高效、有趣。

(三)展现工具交互性,教学评价及时有效

及时有效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学生知识的内化有着重要的影响。“101教育PPT”则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对新课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态。

通过手机移动式操控实时掌控课堂,是“101教育PPT”的一大亮点。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不再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代表,教师开始走下讲台,走向学生。

引导学生体悟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痴”,让学生动笔写下对文中“痴”的理解。在学生作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动巡视课堂,实时查看学生的答题进度与答题效果。同时,将启用「图片快传」功能,用手机拍下学生笔下的文字,一键投射到教室屏幕上,接着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读懂张岱的“痴”。

有了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辅助,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学活动则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教学效果也得到及时的强化和矫正,从而使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同时,为了打破以往文言文教学的无聊、无趣的低迷状态,教师可利用「随机点名」、「花名册」「AI助教」等功能,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學习积极性被极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此告别沉闷的文言文课堂。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面对困境重重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只有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才能在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中突出重围,从而推进文言文“理趣课堂”的建构。笔者尝试借助“101教育PPT”这一教学工具,展示了文言文教学中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冰山一角,以期引起各学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莉芹.例谈构建文言文教学的“理趣”之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26).

猜你喜欢

理趣湖心亭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湖心亭看雪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理趣理念的提出与优化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