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高职德育探讨

2019-08-30张瑞雪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德育高职

张瑞雪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均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国富民强背景下,大众更加关注和重视教育工作的进展状况。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工匠精神”在其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有效改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进展状况,提升德育效果,使“工匠精神”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为学生的良好成长和进步作出贡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德育

“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相互融合,能够保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形成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工匠精神”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身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保证和促使学生认真、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使其未来的就业更加顺利,为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1年,属于我国封建社会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闭关锁国,相对比较落后,人民的整体生活环境无法得到改善,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思想理念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般情况下多以家庭为主,自给自足,因此也无法涉及到生产的技艺,更不能够精益求精。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农业等各个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直至今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国家产业和战略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和创新,是当今时代对各个行业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工匠精神”由此产生。这一词语的提出最早是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这一词语进行引用,一时之间,人们感到耳目一新,并且广泛应用。其主要体现的就是对产品和产业的精心打磨、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制造工艺的尊重等,需要不断创新和追求,这是一种职业的精神信仰,也是一种不断超越自我、改革、突破和创造的思想理念。

二、高职院校德育现状

(一)德育教学内容落后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之所以需要开展德育工作,是因为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稍显落后。开展德育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形成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其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能够遵循单位提出的要求,按照规章办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但当前高职院校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少涉及到德育内容,甚至很多院校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德育只需要在相关的课堂上,采用说教模式,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教学内容落后,学生很难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达到标准。

(二)德育教学脱离实际

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学校对学生德育的目标设定并不完善,其中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尚存在一定的缺失,这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增加了其学习上的难度。再加上职校学生本身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若德育工作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提高兴趣,自然无法更好地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

三、德育中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一)发挥师父角色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工作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走向和未来发展,因此,教育工作也被赋予了最新的要求。德育作为高职院校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德育主要是对传统“工匠精神”进行完善、继承和发展,吸收其内涵和精髓,分析“工匠精神”所具有的德育特点和其中所包含的意蕴,进而将其归纳和融入到现在的教学中。

在高职院校的德育中要想发挥出“工匠精神”的作用和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就要求德育关注到课堂教育与企业的结合,实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的特点,转换教师的角色,发挥企业师父的作用,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标准和学习内容,以此保证“工匠精神”能够真正地深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从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夠看出,企业是高校德育工作中“工匠精神”体现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制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和录取的标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和模范两个方面的教育引导,不仅仅对学生技能进行指导,更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心理思维的形成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

同时也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和学业考核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录取标准,通过学生具体的实习和规范行为,对学生进行约束,这也是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条件。其中包括学生在学校内部接受校企合作教学的作息时间、职场任务的完成标准以及后期的奖惩制度,都影响到“工匠精神”的培养,所以这些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此外,还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生实习期间考察学生具体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坚持课程思政教育

我国是制造型强国,职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人才的重任,因此,职校教育需要关注到学生品德的培养。现阶段,高职院校中所推行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德育的实施有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同时也能符合“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最终战略目标和需求。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的渗透,还需从学生的思想着手,与企业联手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因而学校也需要增加与企业工作内容相关的德育内容,充分利用思政课程,把最新的思想理念融入到课堂中,结合“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使其在思维、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得到教育和引导,进而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对目前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情况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还需要突出其中的工作本类标准,应把实现学生更好就业作为具体的教育目标。在现在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应开展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工匠精神”培养做好铺垫,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了解到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三)引导转变社会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也在不断改革,特别是在最新的教改要求提出之后,校园工作更是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变化,随着两会的召开,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6年,“工匠精神”成为了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之一,这也是其首次进入相应的报告中,工匠精神在2017年也成为了两会的主要话题。而这一精神的培养还需要从学生做起,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才能为我国相关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最佳的人力支持,同时也能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在竞争中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阶段,政府是整个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教育事业未来的规划者和决策者,能够对“工匠精神”的培养给予大力的支持,因此,政府首先需要转变社会的就业观念,倡导职业平等。其次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在工作岗位上给予高技术人才以及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对自己职业的选择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一般都习惯性选择机关单位。而社会对人才的选择也有偏见,认为只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才会选择一线工作岗位,即便是未来就业,学生也仅仅是一个一线的普通工人,并没有社会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政府就要引导和扭转社会对学生就业的观念,倡导职业平等,只要刻苦、肯钻研肯努力,就算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结语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就业率,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也导致很多学生高技术低素质,进入到社会中,对社会各个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阶段融入“工匠精神”,通过良好的教学指引,把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等思想理念融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中,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位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全能型的人才,也能使各个行业在人才的选择上更加放心,并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顺利步入工作,提高自身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起到基礎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永亮.新行为主义理论与实践对弘扬高职院校劳模精神教育的启示[J].智库时代,2019(19):281-282.

[2]周庆蕊,段鹏飞.现代高职高专教育背景下如何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才智,2019(12):45.

[3]余洁琪,张芳,廖秀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24-26.

[4]徐敏.“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与路径选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4):232-233.

[5]莫俊峰.试论“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德育价值——基于高职德育的视角[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4(6):63-67.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德育高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