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师获得感问题研究

2019-08-30张雨薇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理论课思政

张雨薇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职业特征决定了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角色期待,关心教师队伍的“获得感”不可忽视。当前,学界关于思政课与“获得感”的研究层出不穷,但研究对象基本为思政课学生群体和人民群体,作为人民群体的一部分且是思政课课堂主体的教师队伍仍是值得研究的对象。本文从获得感内涵入手,研究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情况,从而提出一些提高教师获得感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感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要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师队伍的“获得感”不可忽视。

一、“获得感”的基本内涵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議上首提“获得感”,指出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这一词语自出现起就迅速蹿红,在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获得感”排第一;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中,“获得感”也入选十大新词。

对于“获得感”这个全新的提法,官方并没有给予权威解释,从字面上进行分析,“获得感”乃是基于“获得”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因此,“获得”是“获得感”的必要却未必充分的条件。换句话说,没有获得,便一定没有获得感;但有了获得,却未必一定产生获得感。由此,我们可以分成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个层面是起基础性作用的,即“获得”层面。“获得”有“得到”“取得”“获取”的意思,这些既可以建立在利益基础上,也可以源于精神方面。另一个层面为“感”。“感”的本义是心完全被触动,将全部的信息融汇于心,也表示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或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可见“感”与人的主观意愿、精神层面联系密切。这两个层面都体现了主体的意识能力,而“获得感”更多追求的是“获得”,但着眼点在“感”,只有有所收获,这种满足感才会油然而生。因此,“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获得感”后迅速打动百姓心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获得感现状

总的来说,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与以下几个方面息息相关。一是教师对外部要求的体悟与教师自身获得感的关系。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职业特征决定了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角色期待。因而,思政课教师对外部要求的内化及实践融合在思政课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过程之中,即由职业角色认知到职业角色认同再到职业角色信仰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将思政课教师角色中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成为自身行为的指导,形成思政课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在此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心态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积极心态有助于促进上述转化的尽快实现,从而提升教师的获得感;消极心态则会使转化变得困难,从而阻碍获得感的形成。二是教师科研获得感与教学获得感的关系。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科研业绩点评价;另一个是科研工作量评价。很多教师在此方面无法平衡上课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影响获得感的获得。三是教师获得感与学生获得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师生这种“主—客—主”的关系强调了社会交往关系及主体交往的平等性和共通性。一方面,教师的获得感通过教学效能感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情绪传导引发学生形成和提升获得感。但是学生的表现和态度也会影响教师获得感,在现实课堂中,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度非常低,极其不重视思政课堂,导致思政教师获得感低。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更加现实的问题影响教师的获得感,如对收入满意度偏低、岗位类型差别带来的资源差异等。

三、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获得感的部分建议

(一)社会方面

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全社会都要关心、理解和支持思政课教师,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消除对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偏见,形成尊重思政课教师、支持思政课教师的良好氛围。国家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物质待遇,对思政课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以减少他们的压力。

(二)学校方面

首先,领导要提高认识。高校应严格按照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设立专项经费,确保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学时,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其次,要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发展。只有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师才有科研平台和学术家园,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学科阵地。再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术考察和学术交流,使教师进一步了解世情、了解国情,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最后,完善绩效考核,健全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到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不同特点,将科研与教学两项指标都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并且同等对待。学校应从整体上改变思政课“边缘化”的现象,从教学管理、教学设备到教学环境都进行根本的改善,使思政课的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在职称评聘上给予思政课教师足够的重视,应着重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给思政课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在争取国家级、省级课题和确定科研项目时,对思政课教师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积极扶持。

(三)教师方面

以增强教学实效性为目的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教师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同时也应加大继续学习的力度,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另外,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还应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培养自己追求真理、诚实谦虚的完美人格。

此外,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吸收最新的教育成果与理念,并根据教学实际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育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和规律性。要不断拓宽教育视野,重视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深入社会,深入实际,为教学积累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要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善于运用科学的理论揭示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信度和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敏的政治嗅觉捕捉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充实到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中,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既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和努力方向,更要直面现实的理论困惑与实践困境,指导学生了解国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同时,教师授课不妨多接一些地气,多讲一些问题,以具体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纳入时政新闻作为教育的辅助内容,一方面能为课堂注入新鲜的思想血液,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为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在课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FBL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陶倩,易小兵.增进思政课师生获得感的若干关系思考[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2017:35.

[2]乔春梅,刘艳群,韩立梅.试析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理论,2015(30):185-186.

[3]盛海英,杜海燕,曹毅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105-106.

[4]王虹,丛婷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114-116.

[5]王雪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49-51.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