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的火焰在跳动——共和国初期的青春之歌

2019-08-30

中华儿女 2019年15期
关键词:团市委青年团温州

河北青年:北大荒是第二故乡

1955年10月,青年团河北省委为了满足广大青年热切要求到边疆开荒的愿望,根据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和团中央的指示,决定组建河北省青年志愿垦荒队,赴黑龙江省萝北县与北京青年一道共同开发北大荒。决定宣布后,河北各地青年积极响应,仅唐山、石家庄、保定的19个乡8个街道的统计,就有600多名团员、青年报名,申请到黑龙江开荒。

11月6日,经过挑选和组织审查,河北省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组成,共有队员102名。11月8日,首批河北省青年志愿垦荒队出发,开赴黑龙江省的萝北县。

1956年4月,河北省又动员1300名青年,组成志愿垦荒队,分别到黑龙江和内蒙古开荒。其中有300名青年到黑龙江的萝北县青年垦区,1000名青年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草原。

河南青年:创造边疆的美好明天

1956年5月2日至7日,河南省召开第二次移民工作会议,决定在夏季从信阳、许昌、开封、南阳、商丘5个专区28个县组织青壮年参加垦荒队,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军垦农场的生产。消息传出,各地报名踊跃。这支队伍的主体是青年农民,也有不少复员军人和离校不久的学生,党团员占总人数的32%。

1956年,郑州火车站共发出46列输送支援边疆建设者的专列。他们从6月到9月陆续到达新疆,有的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垦区的农场,有的分配到水利建设工地。

河南省自1956年青年垦荒运动的高潮时期组织第一批青年垦荒队至1958年,两年间,以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名义,组织了近10万人进行跨省的远距离垦荒。河南青年垦荒队的去向,主要有青海、甘肃、新疆和黑龙江等处。

辽宁青年:励志垦荒富兴隆

1955年8月27日,青年团辽宁省委向团中央和中国共产党辽宁省委递交了《组织辽宁青年志愿垦荒团的请示》报告。随后,在团省委成立了辽宁志愿垦荒团办公室,开始对垦荒地点进行寻找和考察,并和青年团沈阳市委在沈阳市高小、初中毕业生中开展动员工作。

到9月24日,全市青年报名人数达到6800多名。经过考核和选拔,组成了55人的辽宁青年志愿垦荒先遣队,其中党员3人,团员24人,女青年10人。

9月26日上午,沈阳市各界青年1500多人举行欢送大会,当天下午先遣队便出发,奔赴多方考察后选中的垦荒地点——沈阳北郊区兴隆台。10月初,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和辽阳等市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员陆续到达兴隆台。

1956年春节后,又有数百名辽宁各地志愿青年到达兴隆台垦区,全省先后共有900多名青年参加了志愿垦荒活动。

温州青年:见证大陈岛的发展奇迹

195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委员、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胡耀邦到温州视察青年工作后,在杭州的一次团干部座谈会上倡议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1956年1月,中共温州地委向全区青年发出建设大陈的号召。当时的大陈岛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地雷、铁丝网等战争废墟。

1月16日,温州团市委召开动员大会。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点燃了青年的革命热情。随后,一支200多人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组成。这些来自城市的青年经历种种考验,学会下地种田、饲养牲畜、炸山开石、修路盖房……在当年,温州垦荒队就收获了番薯、马铃薯、蔬菜及花生、绿豆等农产品近10万公斤。

1956年至1960年间,467名浙江青年饱含建设热情踏上荒岛大陈,一批又一批扎根在海岛,见证着海中荒岛的发展奇迹。

昆明青年: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1955年8月,刘小三、梁正富、王延彬等人在《云南日报》上发出倡议,要求组建昆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而他们无疑喊出了当时胸怀报国之志的千万青年的共同心声。

对于刘小三等人的倡议书,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很快作出反应,责成团省委立即着手组建昆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消息一传开,仅在昆明4个区就有6521名青年报名。

经过组织考核,昆明市第一批垦荒队队员定为389人,并集训了10天。奔赴龙陵县新城建场的第一批垦荒队被命名为“国营新城青年农场”;分赴保山地区6县的第二批5个大队,被分别命名为:“陇川县青年集体农庄”“潞西县遮放青年集体农庄”“盈江县青年集体农庄”“莲山县青年集体农庄”“潞西县芒市青年集体农庄”。

在当年,分散在各地的垦荒队员们开垦荒地近万亩,在祖國的土地上播撒青春的火种。

上海青年:谱写江西共青城之歌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出征萝北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上海青年。1955年9月10日,在上海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陈家楼等五名青年提出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垦荒地的倡议。团市委和市民青联接受了陈家楼等人的倡议,号召全市青年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海青年热血沸腾,报名十分踊跃。团市委从几千报名者中挑选了98位,组成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1955年10月15日,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打着上海团市委制作的“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大旗,奔赴江西鄱阳湖畔的德安县九仙岭下八里乡。之后,陆续有上海青年来到江西加入垦荒队伍。

1957年秋,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共青社”搬迁到江西省德安县和星子县交界的鄱阳湖畔,与第二、第三批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员组成的“中国青年社”“上海青年社”“八一社”等合并。后又经历多次搬迁、改名。1984年12月12日,胡耀邦同志第二次来到江西,并题写了“共青城”三个大字。共青城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综合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青春放歌: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等整理)

猜你喜欢

团市委青年团温州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好玩的温州乐园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叠罗汉”
新闻浮世绘
新世纪、新青年系列活动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