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宋高宗驻跸温州前后及影响

2019-08-30任宇鹏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宋高宗温州

任宇鹏

摘 要: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在建炎四年(1130)一路南逃至浙江,其中在浙江温州驻跸了近两个月,对温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宋高宗在温州驻跸的历史背景、前后经过以及宋高宗对温州的影响3方面论述高宗驻跸温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宋高宗;驻跸;温州

一、学术史回顾

目前,学术界关于宋高宗在浙江等地区驻跸的有关研究早已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可谓数不胜数,但是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宋高宗在杭州等地区的研究,例如林正秋先生的《宋高宗驻跸杭州前后》论述了宋高宗在杭州驻跸前后的经历;复旦大学朱海滨先生的《宋代温州科举的兴盛及其背景》也点到了宋高宗在浙江驻跸的一些论述,但对温州并没有具体的论述;王曾瑜先生的《宋高宗传》著作当中虽然也点到了宋高宗在温州驻跸的事迹,但却缺乏对其前后过程的论述。目前,学术界对宋高宗与温州的相关论文著作研究发表较少,可见对宋高宗在温州驻跸近两个月的事件前后及影响的研究和梳理还有所不足。由于宋高宗在温州驻跸近两个月的这一历史事件给温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所以这一历史事件也经常被温州中小学学校老师所引用,但对这一历史事件却没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例如,在瓯海外国语学校的首届“塘河缘”教育论坛,在其中一節讲授北宋灭亡、南宋初建的历史课堂中,老师以宋高宗出逃路经温州的路线图作为课程导入,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不断的引导探究,寻根溯源,探讨金军的一路南下和宋高宗出逃过温州的史实,把发生在家门口身边的历史事件不失时机地导入至历史学习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从侧面也可反映出宋高宗驻跸温州这一历史事件对温州至今仍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而今天选择此题目,是基于前人对宋高宗在温州研究的相关成果基础上,希望能够通过梳理宋高宗在温州驻跸的前后相关历史,进一步了解高宋高宗在温州的这一历史事件及影响,更加深刻地了解温州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

二、宋高宗驻跸温州的历史背景

靖康之变之后,北宋自此灭亡。金军在撤出开封之前,册立了原北宋宰相、力主向金人妥协投降的张邦昌为“大楚”皇帝,让他替金人统治黄河以南地区。张邦昌素以胆小畏谨著称,他既无代替赵氏为帝的野心,也无此种能力和社会基础,加上宋朝旧臣又大多倾向于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所以,当金兵撤退以后,张邦昌被迫退位[1]。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日,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当年年号为建炎,他就是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后来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赵构重建的宋朝为南宋。

宋高宗赵构即位建立南宋之后,金国人大怒,再一次挥师南下,意图一举灭掉赵氏王朝,并为此订立了名叫“搜山检海抓赵构”的军事目的。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军,赵构不顾大将宗泽的极力反对,一味南逃,整个中原全部沦陷于金人之手,而宋高宗赵构,则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逃亡生涯,从临安开始,十月,高宗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次月,再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十二月,决定入海避敌。十五日,高宗接到金军逼近临安府的消息,便坐楼船逃往定海(今浙江镇海),进而渡海到昌国(今浙江定海)。岁末,高宗得知兀术将至明州,便让御舟漂泊在台州与温州间的海上。建炎四年正月初三,高宗船队落碇台州章安镇(今浙江黄岩东北),在这里停留了半个月后移向温州沿海,二月初起驻泊温州江心寺。

三、宋高宗驻跸温州的前后

(一)高宗驻跸的含义

驻跸是一个词语,意思是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或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如《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六》所提到的“必不得已,陛下宜驻跸洛阳。”指的便是皇帝后妃外出,途中在某地小住。《北史·列传·卷五十九》所记载的“帝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停銮驻跸,按驾清道,八屯如昔,七萃不移”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而狭义的驻跸是指宋高宗定都临安府之前,高宗在杭州曾经历过一件有着好兆头的事件: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顺应天意被拥为皇帝,从仁和门进入京城,最终开创了宋朝。所以对于宋朝和高宗来说,仁和门是一个吉样的兆头。宋高宗在航海回经杭州的时候,听到杭州有一个县也叫仁和,高宗非常欢喜地说:“此京师门名。”因此驻跸之意始此。

(二)宋高宗与温州

僻居东南山瞰海隅之地的温州,古代交通不便。古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若非金军铁蹄的一路南下,很难会想到养尊处优的皇帝会来到当时山高水远的温州,并将其作为行在(行在:临时的行宫)。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二十一日进入温州港,宋高宗南奔来温,二月初驻跸江心普寂寺,半月后迁跸入城,以州治为行宫,谯楼为朝门,州宅为宫禁,设太庙于天庆宫,皇族勋戚跟踪而来甚重。至三月十八日离开温州,前后在温55天,温州一时成为行都。”[2]

1.从海路经洞头、乐清、龙湾,驻跸江心屿

由于金军的南下,建炎三年(1129年)的除夕高宗在海上舟中度过。正月二十一日,赵构船队航至瓯江口青澳门(今洞头大门岛洋面)。二十三日,由青澳门溯瓯江而上,到达乐清琯头。二十五日移泊龙湾,在此地登陆并“驾幸”福胜寺(龙湾金岙),居七天。这时,流散各地的官员闻讯赶来,人数渐多。后于二月初一日(1130年3月28日)溯江至江心孤屿,驻跸江心普寂禅院。

2.江心十六日

江心屿位于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是中国四大名屿之一,有“诗之岛,佛之屿”的美称。南宋前,江心寺原为两座孤屿,东岛有建于咸通七年(866年)的东院普寂禅院及东塔;西岛有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年)的西院净信讲院及西塔。东西对峙,中贯川流[3]。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的船队在2月2日,又移到温州江心寺下。”[4],尝驻跸东院,留下“清辉”“浴光”四个字,现存“清辉”木匾。特赐二院额,东曰“龙翔”,西曰“兴庆”。

因岛屿孤悬瓯江,生活起居不便,在温籍官员薛弼的建议下,宋高宗一行于1130年二月十七日,从江心屿向温州城内移跸。从朔门入城,经解放街五马街公安路入州治,御驾仪卫自拱北门(后改称朔门)入城,民家百姓皆结彩焚香奉迎,百官则迎至永宁桥(今永宁巷口)边,拜伏道旁。后人为纪念这位逃亡皇帝,就把这一带称作“万岁埭”,即如今的万岁里[5]。

3.宋高宗的离开

自赵构泛海南逃后,金军水师曾下海追赶三百里。不料途中遭遇风暴,又有韩世忠水师的拦击、岳飞在在建康附近多次袭击金兵。在南宋军民奋勇抗击下,金兵于二月二十三日从临安北撤。

“三月,宋高宗得到金军北撤的确讯,遂自温州乘船北上。”[6]三月十七日,他率宰执、百官来到天庆宫(即开元寺)拜谒九庙神主。翌日,在百官护送下,从城西北定安门下瓯江登船。百官和父老百姓送至江边,赵构皇帝停驾慰谕甚久,始登舟而去。赵构自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二十一日进入温州港,至三月十八日离开温州,在温停留55日。从此南宋王朝偏安杭州达153年,直至灭亡。

四、宋高宗驻跸对温州的影响

(一)推动了温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驾到温州后,根据张纲《华阳集》的记载:“时巡东南,钦惟宗庙未获妥灵,肆命有司,奉祠于近郡”,太庙也因此暂时设置在了温州。此外,自宋圣祖以下塑像皆寓温州天庆宫,其官员以祠部官兼知州。其职责不仅负责景灵宫,同时还负责太庙。赵构为帝,是为昭慈皇后孟氏封,所以高宗对她十分尊敬。绍兴元年,孟氏亡故,绍兴三年,高宗遣户部员外郎徐杞奉昭慈皇后册宝,入温州太庙,制其塑像,以信安郡王孟忠厚为礼仪使,将塑像迎入温州景灵宫。绍兴六年,宋高宗下诏把在温州的天章阁、万寿观帝后塑像,令干办官黄彦节迎奉赴行在,只把圣祖像留温州,据《建炎以來朝野杂记》,后者一直到绍兴十三年二月才被迁移,所以说赵公明的塑像在温整整停留了十三年。由于宋帝塑像与皇家太庙在温州保存多年,这同时也间接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的庙宇文化也因此逐渐发展繁荣起来。

宋高宗在温州江心屿居住的十几天里,他一边在寺院里潜心禅修,但心里却郁郁不欢。面对江山的衰亡,他站在岸边,看着瓯江潮水的起起落落,心里盘算着如何复兴他的江山社稷。而这个时候,温州最大的造船场刚好就在江心屿对面的郭公山脚下,一艘艘正在打造的木质海船及匠人的劳作场面,跃入他的视线,让他印象很深。宋高宗目睹了温州的造船工业和海运业的发展潜力并且说道:“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南开大学著名的历史学教授李冬君曾经说过:“明州(宁波)与温州是南宋最重要的两个出海口,高宗皇帝建南宋,定都杭州后,他谋定国策,把注意力放到外海,企图向海外招商,以招商引资为国策,以拓海为战略”。曾经目睹了温州造船工业和海运业发展潜力的宋高宗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温州对外发展的政策,由此,温州港一跃成为了南宋的第一港口,使得溫州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促进了温州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逃亡温州后,朝廷曾将景灵宫祖宗神御迁至温州多年,这吸引力许多名家名人来温州旅游任职,例如北宋在温州曾经留下诗文的沈括、刘述、孙侔、楚建中、石牧之、杨蟠等人;南宋的文天祥、程俱、赵鼎臣、陈与义、綦崇礼、许志仁、方回、柴望等人,而这些名人来到温州也间接的促进了温州特色文化的发展。此外,随着温州港地位的提升,温州对外输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如龙泉过来的青瓷,以及其他极富盛名的木材、漆器、茶叶、酒、柑橘等。

(三)推动了温州科举的兴盛

朱海滨学者曾经说过:“要是避而不谈南宋科举史,温州的文化地位将黯然失色”[7],可见温州科举的兴盛。陈永霖先生在总结温州科举兴盛原因时也曾总结到:“一是由于温州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二是大量的移民迁入,包括北方难民、宗室贵族、福建移民。在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温州参加科举的人口基数,加之移民来自于较发达的北方和福建地区,也增加了科技考试的质量和数量。三是入仕途的官员多参加文化活动,促进了学术繁荣并且推动了当时温州独具特色的州县学”[8]。而这三点与宋高宗驻跸温州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高宗驻跸温州,对推动了温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促进了温州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也间接促进了温州科举的兴盛。

宋徽宗时期温州籍进士共有49人,平均每科6人以上,可以说温州已经属于全国科举较为成功的地区之一。随着定都临安(1138年),温州籍人士中举的势头更加猛烈,并一跃成为科举最成功的地区,是典型的“科举暴发户”。建炎二年(1128年),温州籍共有5人中第,与徽宗时期相比尚无提升。但紧接着的绍兴二年(1132年)榜,温州就有16人中第,此后的历届科举中,温州籍中第人数多数年份都超过16人。到咸淳十年(1274年)为止,雍正《浙江通志》中有温州籍进士中第记录的47科考试中,共有1096人中第,高居浙江第一(参见表1)[9]。平均每科超过23人,是徽宗时期平均值的近4倍。可见温州科举的兴盛与宋高宗在温州驻跸有着密切的联系。

表1 南宋浙江进士分布统计表

州名 临安 秀州 湖州 绍兴府 台州 衢州 温州

人数 467 373 334 429 570 311 1096

五、结语

宋高宗所处的时代是各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十分剧烈的时代,在这期间,赵构也曾做出努力和行动祈愿恢复宋朝的辉煌,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宋高宗在温州驻跸近两个月期间,毫无疑问,对推动温州经济文化发展,提高政治地位,促进温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以宋高宗驻跸温州的历史背景、前后经过以及高宗驻跸温州所产生的影响论述了高宗驻跸温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第63页.

[2]沈克成.《温州历史年表》5南宋,2012年10月,第245页.

[3]金伊.百年历史灯塔之六—江心屿双塔[J].中国海事,2012(10).

[4]王曾瑜.《宋高宗传》[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

[5]潘一钢.《鹿城社科文化丛书》[M].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4年09月,第135页.

[6]王曾瑜.《宋高宗传》[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

[7]宋代温州科举的兴盛及其背景—朱海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9月第五期.

[8]陈永霖.宋代温州科举研究[J].2011,(06).

[9]朱海滨.宋代科举的兴盛及其背景[J].历史研究,2015,(05).

猜你喜欢

宋高宗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宋高宗:面子比国法重要
难忘九二温州行
由岳飞之死看南宋高宗时期的内政与外交政策
宋高宗并非昏君
皇帝节俭到打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