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建构与实施

2019-08-30庞梦茜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实施建构

庞梦茜

【摘 要】本文论述“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建构与实施,阐明“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建构背景和建构原则,提出建立适合“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评价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能、搭建乡土地理资源交流平台等做法,分析“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案例,为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 教学方法 中学地理 建构 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B-0115-02

所谓“乡土地理”,指的是家乡的人文自然环境,是学生最熟悉的地理场景。而以此为基础开展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资源进行课内的案例研讨,通过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完成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从而在此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当下“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应用除了教材本身的一些关系到乡土地理的案例研讨外,教师本人也应当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建构背景

“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是 2014 年我国在进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时提出的新理念。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地理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和开发,从“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教学意义来看,它主要产生了两点较大的影响:第一就是对传统的地理教学进行了改进,促进了师生在教学关系上的角色转换;第二就是重塑了地理学科的风貌,通过联系生活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和社会人士意识到地理其实是一门人人都可以学习和了解的大众学科。

如今“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已经推行了数年有余,然而其实效和预期的结果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发现,这并非是“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本身的问题,而是在实施上存在诸多的难点和漏洞,导致新式教学模式难以推广,其中包含: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对“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存在误解;中学生的来源范围小,家乡资源具有较大的共性,缺少探讨的积极性;最关键的是没有详细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新教学方法达到的效果进行测评,在采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下,“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反而表现出课堂知识点偏少、时耗较高、教学效率低下的特点。

二、“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建构原则

(一)乡土性

既然是“乡土地理”,就一定要有乡土性。所谓乡土性,就是根植于本土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立特色。作为一个地域大国,我国以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性,通过阐述各地域独有的乡土性,充分利用这些乡土性展开教学,一来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代入感从而提升课堂效率,二来还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性。

(二)适度性

中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多地体现在地理风貌上,对人文环境的理解就要偏弱一些,因此在“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中,应当把握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进行适当深度和广度的课堂知识探讨。比如在分析乡土的建筑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分析乡土建筑特点的成因时,应当进行适当点拨,并缩短讨论环节的时长,否则就会出现冷场的局面,从而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

(三)互动性

在新型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应当发生一定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身份进行课堂管控,这会为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而不能达到高效交流的目的。在新模式下,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将自己融入学生的“乡土地理”討论中,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资料的提供者,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作为最终的资料整理者。

三、“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适合“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评价模式

前面已经提到,在当下的中学地理教学中推行“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最大难题就是教育评价体系的脱节,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一套适合“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评价体系。综合考量传统方式对分数的评价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但却高效可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评价的公正和客观、传统的教师评价以及新增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当下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现状等因素,初步确定“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具体考核内容可以参考表 1 进行评价。

(二)提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能

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效率,在新型教学模式下,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对教师思想的提升和对教学技能的提升。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如果学校有内部条件,可以在内部直接运用多媒体进行培训;如果条件不足,可以组织地理教师去县市地区参加学习,通过对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接触,逐步扭转教师的思想观念。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在理论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展开教学,比如所在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同一个县市时,那么人文特色的地域性就会很小。这时,教师可以放宽思路,让学生讨论的重点不局限于自己的家乡的特色,也可以谈论自己旅游到过的一些地方的乡土特色。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凭借丰富的人生履历为学生分享一些地方的乡土特色,从而达到累积课堂资源的效果。

最后教师还要提升“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下的课堂把控能力,由于该方式和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有较大的不同,教师最好在课前就规划好各个环节的时长。比如在“矿物”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了解各种矿物的特点,然后进行土地理的探讨,回忆和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矿物及其特点,通过交流,学生对矿物在我国的分布和矿物的特点会有更深刻的记忆。

(三)搭建乡土地理资源交流平台

“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核心理论是通过不同学生对乡土的分析,然后集思广益,完成对课堂各项内容的覆盖。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的乡土地理资源根本不可能完成对所有知识点的全方位覆盖。再以对矿物的了解为例,当学生来源地较为狭隘时,所有学生提供的矿物有可能为同一种或几种,导致学生之间缺乏交流的积极性,但是这个弊端可以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来解决。

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搭建高效的乡土地理资源交流平台对完成“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华北平原地区开设对矿物的了解的课程时,可以通过平台资源,直接查看西南山区、西北荒漠、两广丘陵、东北平原等多个地区的学生的乡土地理信息,了解各地学生所在的乡土地理的特点,从而完成对各种矿物知识点的全覆盖。这样,即使在缺少岩石的华北平原地区,依然能形象而深刻地了解多种矿物的分布地区和矿物特色。平台的建设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完成“乡土地理资源”平台的建设,“乡土地理资源”教学会更高效、更具有可行性。

四、“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的实施案例

以廣西的地理环境为例,在本地实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的重点和本地的乡土地理资源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地理风貌”时,引导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阐述本土的地理风貌。首先从地形来看,广西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 6 类,再加上广西境内喀斯特地貌的广布,为课堂提供了很好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师在展开课程教学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来源地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展开组内讨论,得出各自来源地地理环境的独特特点,接着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讨论,相互了解和学习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征,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总结学生发言的精髓,将其向教材的知识方向靠拢,最后实现对课堂知识点和乡土地理风貌的融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汉族和壮族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很少,教师在备课时要搜集相关资料对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才能开展真正的有使用价值的、高效的、完整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是以兴趣教学和生活教学为目的的新型地理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基本的培养原则,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加入乡土地理的学习中,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对乡土的热爱和自豪感,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地理高效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韩加强,刘晓群,童 颜.“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建构与实施[J].地理教学,2018(19)

[2]蒋 宁.合理利用乡土地理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激情[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曹 平,宋向阳.乡土地理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特点——以乡土地理教材《金张掖》内容为例[J].教育探究,2015(5)

[4]谢红霞.浅谈乡土地理材料在边远地区教学中的应用[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曹 雄,杨亚妮,王 飞.基于研学旅行的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思考——以《庆阳乡土地理》课程开发与教学为例[J].教育革新,2018(8)

[6]刘晓琴,李永明.乡土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8(3)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实施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