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安徽省煤化工标准体系的探讨与思考

2019-08-30周博涵李孟婷

安徽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煤制煤化工安徽

周博涵,李孟婷

(1.淮南市标准化研究院,安徽淮南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省作为煤炭大省,煤炭资源储量大,其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约占整个华东地区的二分之一。煤化工产业链促进了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安徽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安徽建成国内先进的煤化工基地,因而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和安徽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淮北)先后被启动[1]。煤化工企业现状:部分企业粗放式经营,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严重污染环境,不利于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均已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煤化工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面对新形势,煤化工标准体系工作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认真思考的内容[2]。

1 安徽省煤化工产业现状

1.1 传统煤化工步履蹒跚,利润持续下滑

安徽省传统煤化工产业以化肥行业(煤制合成氨)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2018年昔日省内煤化工龙头明星企业淮化集团全面停产。

1.2 现代煤化工艰难起步,重点项目需加快步伐

现代煤化工意义在于延长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转化高增值的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通过安徽省政府信息网可知,2019 年煤化工相关项目如下:

上海宝钢气体有限公司承担的年产3.0×109 m3煤制合成气装置项目(合肥市庐江县),形成年产3.0×109m3煤制合成气的生产能力。

浙江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年产1.2 Mt 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合肥市庐江县),拟形成年产1.2 Mt乙二醇的生产能力。

煤制0.9 Mt/年乙二醇(淮南潘集区中安联合二期),项目单位为中安联合煤化有限公司,形成年产0.9 Mt 乙二醇的生产能力

年产1 t 碳基新材料(淮北濉溪县),项目单位为安徽临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预计年产0.2 Mt 芳烃加氢、0.1 Mt 环己酮仿生催化氧化联产己二酸与己内酯、0.5 Mt 焦炉气制甲醇的生产能力。

煤制1.7 Mt/年甲醇及转化烯烃(淮南潘集区),项目单位为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形成年产1.7 Mt/年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0.35 Mt/年聚乙烯、0.35 Mt/年聚丙烯的生产能力。

2 安徽省煤化工标准体系建设背景

传统煤化工在安徽发展较早,煤化工产品标准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运用较为成熟,但在生产工艺、检验方法、安全、环保方面有一定的缺失,目前沿用石化等其他领域标准。

由于现代煤化工基础通用标准严重匮乏,导致产品市场定位不明确,直接影响销售,影响项目设计、建设、运营水平和质量,不利于项目整体优化,增加了安全和环保工作的难度。

因此,建立本省煤化工标准体系,对煤化工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有现实的促进意义,能有效地推进安徽煤基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安徽省各级政府及生产企业一直谋划实施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加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安徽省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安徽省煤化工标准体系建设

煤化工标准体系拟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结合安徽省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规划、专业领域和具体标准实际,大体分为四大类体系:基础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标准[3]。管理标准由资源保证、过程控制、综合管理三大子体系构成;其中资源保证分为原料和辅助材料两个板块,过程控制分为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装备技术要求三个部分;综合管理分为质量管理、节能环保、安全技术规范三个类别。煤化工标准体系的框架模型参见图1。

图1 安徽省煤化工标准体系框架图

煤化工体系由众多基础标准构成。笔者认为安徽省煤化工管理者、标准化工作者首先要积极学习并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制修订标准;第二是制定有关煤化工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促进整个行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第三是瞄准现代煤化工领域,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和深度;第四是高度重视标准化+科研+专利形成合力,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为煤化工标准化注入新活力和动力。

4 结束语

煤化工产业链的多样性决定了煤化工经济模式的多变性、生产原料和工艺的多元化、下游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对煤化工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标准就是用来运用和学习借鉴的,对煤化工产品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就是为了便于推广和使用。这也促使我们时刻关注煤化工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与各方加强合作,继续开展生产工艺、产品、检测技术、安全和环保等领域的研究,提升煤化工标准水平,建立起完备的煤化工标准体系,提高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技术引领力。

猜你喜欢

煤制煤化工安徽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现代煤化工园煤制烯烃项目试车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中国煤化工拟在建及运行项目汇总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