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探寻

2019-08-30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顾玉华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跳绳计算能力运算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顾玉华

计算是重要的数学素养,但现阶段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一大教学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清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形式化的教学思路,真正从素质化教育视角来优化计算教学,促进计算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趣味问题引入,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实则为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很多学生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公式时都会表现出抵触的心理,因而引导学生建立参与计算的兴趣至关重要。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数学中趣味的元素,将其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情景,以趣味的问题引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们积极地挖掘问题的信息,获取解题的思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计算能力。

比如在讲解运算律前,学生们对这些知识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掌握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基于学生们已有的认知基础,首先,教师以具体的情景为素材,为学生们设计了问题:在体育课上,有28个男生跳绳,有17个女生跳绳,还有23个女生踢毽子。教师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你们从图中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学生们开始探究,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信息提问: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们探索规律,明确题意后用字母来表示加数,从而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特征,符号感也得以增强,这种素养的建立也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们思考、计算,给予了学生很强的代入感,并在沟通中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赋予自主空间,拓宽计算思路

传统的计算教学中,学生多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导致学生只能掌握计算的方法,却无法提高计算思维。很多数学问题的解题方式并不单一,教师切不可束缚学生的计算思路,而是应该给予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在探索、感知中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掌握多维的计算思路。这样,学生们才能掌握数学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比如在讲解“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们对知识进行了回顾,引出了新课。然后教师出示习题:某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同学要参加跳绳比赛,参赛人数分别为29人、46人、54人。请问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算式。学生们对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算式有“29+46+54”“29+(46+54)”“46+54+29”。学生得出算式后,教师对其进行提问,让他们阐述如此计算的理由,包括运算的依据。同时,教师让他们再次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通过感知,学生们发现在计算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加起来更为简单。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们独立探究,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思路变得更为开阔、更为灵活,其逻辑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

三、优化练习策略,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提高在于练习,通过练习,学生才能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计算的技巧。当然,计算教学模式下的练习不应该只是机械地运算,而是需要教师丰盈计算过程,改变枯燥练习的现状,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计算体验。因此,教师需要优化练习过程,利用多样化、趣味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收获乐趣,建立计算的信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说一说”“练一练”“玩一玩”等练习环节,精心设计习题,让练习活动变得更为丰富生动。通过应用多样化的练习教学方式,学生们加深了对计算算理的认知,并收获了进行计算练习的乐趣。

总而言之,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这项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从计算的本质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提升计算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跳绳计算能力运算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有趣的运算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学跳绳
跳绳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NO.10 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