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恩施州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的探讨

2019-08-28孙元鹏袁知洋刘于思熊晚珍孙志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恩施州中药材药材

孙元鹏,袁知洋,刘于思,熊晚珍,孙志国

(1.湖北科技学院 基础医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2.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34;3.湖北科技学院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于高质量发展,并提出了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第一、二、三、四、八项重点工作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密切。第一项中强调:“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第三项中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要求“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9月26日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并要求“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七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第一、二、三、四、五、六项重点工作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密切。第一项中强调:“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第三项中强调:“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研究成了管理学与经济学领域的热点,产生了大量的成果[1-2]。其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相关文章近2万篇。然而,高质量发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策解读与宏观理论分析较多,而实证分析与区域性研究较少;农业(尤其是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如浙八味[3]、新浙八味[4]、四大怀药、川药等。

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好、生态质量好、综合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要素结构、组织结构、贸易结构)质量好,其根本在于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提升。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微观上要建立在道地药材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的提高之上;中观上要重视道地药材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等的升级;宏观上则要求国家中药经济均衡发展。

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经济的主导生产要素,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资源[5-6]。保护与运用农业知识产权[7-10],能推进传统中药材等传统产业知识化与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中药材道地性保护与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提升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农业知识产权战略、中医药发展战略、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有鉴于此,本文以全国中药材九大主产区之一“世界硒都”恩施州为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知识产权战略以及中医药发展战略下,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策略。

1 中药材资源与产业概况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位于武陵山、大巴山及巫山山脉交会处,地处华中道地药材产区与西南道地药材产区的交界处,早年为巴蜀(四川)之地,且从前外来的药材收购商以四川帮为主流,所以历史上实为著名道地药材川药的重要产地,其道地药材产业的特色与优势明显。

该州享有“华中药库”美誉,药用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有药用植物205科881属2 258种[11],药用动物资源86种,药用矿物资源22种。其药用植物种类比《本草纲目》记载的还多396种,占《四川中药志》所收载种数的67%。

全州大面积栽培的药材已达30多种,主要有黄连、党参、独活、白术、山药、玄参、当归、百合、湖北贝母、续断、马蹄大黄、瓜蒌、竹节参、白芍、桔梗、鱼腥草、荆芥、藁本、红花、川牛膝、云木香、青蒿、缬草、乌头、白附子、天麻、白木耳、厚朴、杜仲、黄柏、木瓜、枳壳、贯叶连翘、牡丹皮、金银花等。

恩施州有“世界硒都”美誉[12],形成了天然富硒环境与富硒生物圈。硒(Se)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健康营养组织(WHNO)认定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对人体及动物的生物功能主要有:抗氧化、防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提高繁殖力、协同锌与维生素等有益要素的作用、拮抗重金属与毒素等的毒性、提高动物类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硒对植物的生物功能主要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类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调节叶绿体素合成、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增强植物抗氧化、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逆性、拮抗重金属的作用。该州是我国富硒中药材主产区。硒不仅能提升中药材品质,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对中药材有效成份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该州利川黄连、板桥党参、石窑当归、湖北贝母、恩施紫油厚朴、恩施杜仲等道地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有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其中,利川黄连种植始于唐代,板桥党参由野生转为广泛栽种始于19世纪初(清·嘉庆年间)。

目前,恩施州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6 666.7 hm2,常年人工种植品种60多种,收购贸易中药材品种近300种,常年中药材上市交易量14万t,成为全国中药材九大主产区之一。

该州基本形成了药材种植、医药化工、中成药制剂、饮片加工、医药保健、药业营销的产业体系,构建了产业集群雏型。

2 农业知识产权资源

农业知识产权[13-14],特指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包括地理标志、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植物新品种,以及涉农专利、商标、版权、农业商业秘密等。

2.1 地理标志

在思想上,地理标志与中药材道地性很相似。地理标志,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不完善,目前存在三个主要系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恩施州道地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种:利川黄连、恩施紫油厚朴、板桥党参、咸丰白术、利川山药、巴东独活、巴东玄参、来凤藤茶(表1);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件:利川黄连、利川山药、板桥党参、巴东独活、来凤藤茶(表2);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种:建始厚朴(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建始县茅田乡、龙坪乡、高坪镇、花坪镇、官店镇等10个乡镇)。其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总数,居全国市(州)之冠。

表1 恩施州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表2 恩施州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该州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限于植物药材,尚未涉及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石窑当归、湖北贝母、恩施百合、宣恩竹节参、宣恩瓜蒌、鹤峰续断、恩施天麻、恩施杜仲、恩施黄柏、宣恩木瓜等道地药材,尚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未建立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不多,未能充分发挥其区域公用品牌功能。

2.2 生物遗传资源

恩施州生物多样性与药用动植物多样性均相当丰富。该州建有全国最大的高山药用植物园——华中药用植物园。该植物园完成引种保育适合高山栽培的药用植物1 680余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8种。按其生态习性和适应环境,建成了药用植物草本区、木本区、藤本区、珍稀濒危区等8个保育研究区和13个种质资源圃。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未能充分利用药用生物遗传资源,培育道地药材新品种;药用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3 传统知识

与中药材相关的传统知识主要有:地理标志的人文因素;中药材传统种植、传统炮制、传统配方等知识;中药材相关特产的传统制作技艺、与中药材相关的传说与民俗;传统种植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等。但是,恩施州中药材相关的传统知识保护,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该州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没有中药材类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4 植物新品种

植物新品种权,是保护植物育种者权利,和国家发明专利与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样,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有两个系统:林业植物新品种系统;农业植物新品种系统。自199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分十一批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共列入了189个属或种;原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分六批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林业部分)》,共列入了206个属或种。这些入选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的属或种,不少是药用植物。

我国已授权且与药用相关植物新品种的品种权人或共同品种权人,均与恩施州无关。说明该州药用植物工作者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不强;药用植物育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5 专利

迄今为止,恩施州各个领域共获国家专利5 781项(2 467项发明专利、2 130项实用新型专利、1 184项外观设计专利)。该州专利总数并不多,但许多发明专利涉及医药与保健领域,涉及30种主要道地药材的概况。

我问个中缘由,二叔便蹲在路边和我细细谈了起来。“今年我家的葡萄得了重病。”我一听便想,肯定是二叔家小气,舍不得用好药防治。

如表3所示,涉及道地药材的国家专利,绝大多数为发明专利,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包装物设计)专利很少。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药品、保健品、食品等研制方面,不少配方涉及10多种中药材,但直接涉及农业的并不多。

表3 恩施州30种主要道地药材获国家专利(单位/项)

2.6 商标

恩施州有效注册中药材商标300多件,其中5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表2),但无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

3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3.1 完善地理标志保护,打造道地药材区域公用品牌

调查与研究道地药材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向农业农村部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建立各种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标准,鼓励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法使用地理标志的专用标志,充分发挥地理标志的区域公用品牌功能。以地理标志为纲,整合与培育区域品牌,发展品牌道地药材产业。打造道地药材区域公用品牌,争创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3.2 收集与整理道地药材传统知识和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

调查道地药材历史、地理标志的人文因素、传统种植知识、传统炮制方法、传统配方、相关的传说与民俗,以及传统种植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等,收集与整理道地药材传统知识和文化遗产,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申请药文化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建相关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农耕文化。

3.3 充分利用药用生物遗传资源,大力培育道地药材新品种

鼓励相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校、研究机构等,参与道地药材品种选育工作,充分利用“华中药库”药用生物遗传资源,大力培育道地药材新品种。

3.4 保护植物新品种与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提升科技创新成效

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经济发展意识,申请国家农业植物新品种、国家林业植物新品种、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等,保护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成效。

3.5 推广农业富硒技术,发展富硒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

依据近年的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布局天然富硒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对于未能达到天然富硒等级的生产基地,采用测土配方施硒肥等富硒技术,生产富硒道地药材。开展富硒道地药材认证,发展富硒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提升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3.6 争创国家级与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学布局道地药材区域结构

以利川黄连、恩施紫油厚朴、板桥党参、咸丰白术、巴东独活、巴东玄参、建始厚朴、利川山药、来凤藤茶,以及石窑当归、百合、贝母、杜仲、黄柏等为主导特色农产品,在全州创建恩施州恩施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依据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景等,争取创建恩施市恩施紫油厚朴、恩施市板桥党参、利川市利川黄连、咸丰县咸丰白术、巴东县巴东独活、巴东县巴东玄参等6处中药材类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依据道地药材适宜性与道地性,地理环境(例如气候、土壤类型等)垂直分带规律、富硒土壤分布规律等,科学布局道地药材区域结构,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中药材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3.7 推进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规范化生产与科学认证

按照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要求,从道地药材生产科技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产业化水平、质量安全水平等的提升方面,推进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与认证、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以及富硒中药材认证,实现规范化生产与科学认证。

3.8 整合中药材加工基地,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积极整合和规范发展各类中药材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加快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加强中药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进中药材工业化发展,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发展中高端产品。

3.9 创新市场营销体系,优化道地药材贸易结构

推进建始县红岩寺镇恩施州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等建设,完善仓储物流设施,不断提高中药材流通效率。发展电子商务,并在四大药都(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河南禹州、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以及重庆解放路中药材市场、湖北省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等,分别设立信息采集和价格采集工作站以及营销点,同时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创新市场营销体系,发展道地药材中高端产品和富硒产品,优化贸易结构。

4 小结与建议

恩施州为全国中药材九大主产区之一,其道地药材为特色优势产业,有丰富的相关农业知识产权资源。建议:打造道地药材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传承发展提升道地药材农耕文化;大力培育道地药材新品种;创造与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富硒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争创国家级与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优化道地药材贸易结构。

猜你喜欢

恩施州中药材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