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几丁糖混合液体外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2019-08-28苏健芬黄晨杨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混合液埃希菌金黄色

苏健芬 黄晨 杨辉

近年来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高发[1,2], 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危及家庭幸福。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丹参几丁糖混合液在输卵管介入治疗再通术中的临床效果良好[3]。本文考察丹参几丁糖混合液的体外抑菌活性, 探索混合剂的最佳配比,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 来自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

1.2 药品 医用几丁糖(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 批号18030311);丹参注射液(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18042401);丹参几丁糖混合液(自制, 批号:18070301);营养肉汤培养基(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 批号:180513)。

1.3 主要仪器 三洋牌MLS-3020高压灭菌锅, YJ-875B 医用净化工作台(上海阳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PSH500A生化培养箱(重庆实验设备厂)。

1.4 方法 将试验分为六组, A组(对照组)、B组[丹参注射液∶几丁糖2∶1(V/V)]、C组[丹参注射液∶几丁糖5∶1(V/V)]、D组[丹参注射液∶几丁糖10∶1(V/V)]、E组(丹参注射液)、F组(几丁糖)。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不同配比混合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1.4.1 丹参几丁糖混合液的制备工艺[3]于超净工作台上,用移液管精密量取丹参注射液及医用几丁糖适量体积, 按照2∶1(V/V)、5∶1(V/V)、10∶1(V/V)比例分别混合用于B组、C组、D组, 分别置于玻璃试管中, 于自动涡旋器上涡旋10 min, 使两者混合均匀。加入适量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 于35~40℃水浴振荡30~60 min, 使之充分混匀, 形成稳定的混悬状态。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 调节混合物pH值为 7.5~7.8。

1.4.2 菌液的制备方法 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 置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37±1)℃培养24 h, 培养后用灭菌生理盐水10倍系列稀释成103~105个 /ml的菌悬液。

1.4.3 抑菌实验 向培养皿中倒入预先熔化好、并灭菌处理过的培养基, 冷却, 凝固。分别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细菌的菌悬液300 μl于含有营养肉汤的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在每个培养上放置3个牛津杯, 杯中加入200 μl同种受试液, 作为3个平行。放入(37±1)°C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取出, 观察, 拍照, 测量抑菌圈大小。体外抑菌定性结果的判定标准:抑菌圈直径<8 mm为不敏感(-), 8~13 mm为低度敏感(+), 14~19 mm为中度敏感(++), >19 mm为高度敏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丹参几丁糖混合液为高度敏感对照组无抑菌效果。六组抑菌圈直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的抑菌圈直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的抑菌圈直径大于E、F组;混合液最佳抑菌效果的配比为5∶1(V/V)。见表1。

表1 丹参几丁糖混合液和单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结果(±s, mm)

表1 丹参几丁糖混合液和单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结果(±s, mm)

注:A~F组比较, P<0.01;B~D 组比较, P<0.05

组别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1 2 3 抑菌圈直径 1 2 3 抑菌圈直径A 组 0.73 1.47 1.02 1.07±0.37 0.89 1.37 1.71 1.32±0.41 B 组 21.27 22.78 19.43 21.16±1.68 21.61 20.52 19.73 20.62±0.94 C 组 22.21 23.66 24.76 23.54±1.28 21.47 22.68 21.95 22.03±0.61 D 组 19.95 20.36 19.51 19.94±0.43 19.53 17.24 20.36 19.04±1.62 E 组 15.41 18.02 16.63 16.69±1.31 14.46 16.19 14.88 15.18±0.90 F 组 15.91 12.21 14.27 14.13±1.85 14.83 13.36 12.98 13.72±0.98 F(A~F组 ) 118.310 176.835 F(B~D组) 6.527 5.198 P(A~F组) <0.01 <0.01 P(B~D组) <0.05 <0.05

3 讨论

多篇文章报道, 丹参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尤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较强, 本文与相关报道一致[4]。与抗菌药物不同, 细菌很少对中草药产生耐药性[5]。因此中药抗菌具有应用潜力。本研究显示, 丹参注射液和丹参几丁糖混合液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侯春林等[6]以兔为模型, 研究几丁糖对骨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了几丁糖对骨感染有缓解作用, 其机理是几丁糖表面的正电荷对细菌有很强的吸附与粘着作用, 使细菌的扩散与繁殖受到抑制。同时Varum等[7]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高分子化合物几丁糖, 在体内水解依赖溶菌酶, 降解时间需要数月, 长时间局部保留, 长时间抑制细菌繁殖, 从而减轻炎症。本实验提示, 丹参几丁糖混合液的抑菌效果最佳, 最佳配比为5∶1(V/V), 与本研究团队前期报道结果吻合。

综上所述, 丹参几丁糖混合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力均为高度敏感, 强于单方制剂。混合液最佳抑菌效果的配比为5∶1(V/V)。基于对抑菌活性的影响,混合液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混合液埃希菌金黄色
月季生态培育方法新尝试
2018年-2020年凉山彝族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情况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那一抹金黄色
金黄色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