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传播与集体记忆建构

2019-08-27周渝

戏剧之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集体记忆红色文化

周渝

【摘 要】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红色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解构,伴随着解构的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归属出现了不确定性。红色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质基因,因此我们要融合时代元素,以更加生动和形象的表达,构建集体记忆,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时代魅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集体记忆;冈拉梅朵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242-02

作为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与价值体系,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历史的呈现方式。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红色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解构,伴随着解构的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归属出现了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红色文化传播对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重塑,凸显红色文化符号,通过建构集体记忆制造社会共识。

一、红色文化概念的界定

国内学者对于红色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周艳红指出,“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附着在历史实践中的英模事迹、历史遗迹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而形成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体系[1]。”刘寿礼认为,“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苏区人民和进步人士共同创造、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2]。”涂志明将红色文化看作是“我们党在革命与建设年代带领中国人民创建的、具有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无产阶级文化,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和人文关怀、道德理想以及政治追求,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概念范畴[3]。”吴文春指出,“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表现为红色的物质文化、红色的制度文化和红色的精神文化。”其中,“红色的物质文化是指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留存下来的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红色的制度文化是指在这时期我们党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等革命文献作品;红色的精神文化是指在这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4]。”

尽管目前就红色文化的具体概念还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但是笔者通过对相关主题的梳理得出以下几点:一是红色文化的实践主体是中国国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二是红色文化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三是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红色文化同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一样,也需要通过传播来增强期社会影响。在当前社会语境下,传播生态多元复杂,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一定要把握两个向度,即物质向度和精神向度。物质向度就是物化形态的红色文化实体传播场域,物质向度将历史记忆与现实體验相结合,仪式化地实现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在塑造文化形象的同时实现了资本的转化。精神向度的红色文化传播就是加强红色文化的载体的建设,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集中再现某一红色文化单元,这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向。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创排的独幕剧《冈拉梅朵》就是加强红色文化载体建设的成果之一。

“冈拉梅朵”汉语的意思是“雪莲花”,象征着坚韧顽强的精神。该剧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批藏族党员之间相遇、相知、相互帮助的戏剧情景营造,表现了民族团结,体现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该剧深度挖掘民族共同体意识,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团结,齐心协力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相比较而言,精神向度的红色文化传播有着广泛影响性,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度比较高,受众就接受方式而言相对便利。以舞台剧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有着独特的叙事魅力,受众观看时有着强烈的代入感,笔者认为这也是今后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

二、集体记忆的特征

记忆是人的重要心理功能之一。关于“集体记忆”最早可以追溯至哈布瓦赫,他在其著作中写道:“尽管集体记忆是在一个由人们构成的聚合体中存续着,并且从其基础中汲取力量,但也只是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才进行记忆。”根据哈布瓦赫的描述我们得知,集体记忆并非个体记忆的简单组合,集体记忆只有依靠社会语境和社会群体才能够存在。哈布瓦赫之后,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阐释了集体记忆的传播与延续,他在《社会如何记忆》中用“社会记忆”代替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指出记忆中的习惯记忆就是其所为的“社会记忆”。台湾学者王明珂进一步指出,社会记忆必须借助某种媒介才能够保存并流传,他说:“社会记忆由人群当代经验与过去的历史、神话传说构成,借由文献、口述、行为仪式为媒介,这些社会记忆在一个社会中保存、流传。”

综上所言,笔者认为,集体记忆就是群体中的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印象,它有着三个明显特征。首先是能动性特征。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个体通过对记忆内容的选择推动自身发展。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个体就会对已有记忆内容进行扭曲、修改或故意遗忘,以适应因环境改变带来的变化。其次是文本性特征。集体记忆会通过符号化体系的表达被再现和流传。该文本性特征是静态性特征,集体记忆需要通过文本内容形象地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这也就涉及到集体记忆的第三个特征,阐释性特征。阐释就是对集体记忆进行解读,阐释同时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的多重影响。阐释性特征是动态性的,它是人类活动得以延续的前提。

三、红色文化传播对当代集体记忆的建构

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话语权力的表达。红色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有助于唤起当代社会文化的归属感,通过集体记忆的建构制造社会共识。集体记忆在建构过程中,往往依托群体而存在。有观点称,集体记忆的构建在叙事框架、主体言说、传承方式三大方面出现了当代变迁:叙事框架反映了集体记忆的内容建构;主体言说反映了集体记忆主体建构的变化动向;传承方式则旨在说明集体记忆如何展示历史。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当代集体记忆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宏大叙事主题在当代传播中未免落入窠臼。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叙事打开了新的叙事空间。在《冈拉梅朵》中,当我们对民族团结这个宏大主题进行解读后,以生活叙事方式再现,就能够鲜活地感受到汉藏一家亲的氛围表达。

我们要将宏大叙事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之中,将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相互结合,红色文化的传播才不至于流于抽象与空洞,因此,红色文化传播的宏大叙事主题向日常生活叙事的转变是当代集体记忆建构的最主要的方式。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彰显出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质基因,因此我们要融合时代元素,以更加生动和形象的表达,构建集体记忆,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

[1]周艳红.中国红色文化演进与发展的历史评价和现实启示[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2):1.

[2]刘寿礼.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J].求实,2004(7).

[3]涂志明.红色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的理性思考——兼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机理[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5):88-93.

[4]吴文春.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契合——以中央苏区革命实践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8(6).

猜你喜欢

集体记忆红色文化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网红”微博广告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古装电视剧与大学生的集体记忆
新闻社群的“情怀”策略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