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08-27周欢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9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红岩精神”是革命时期在重庆大地上诞生并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基于地理环境的本地优势、心理依存的情感累积等实际情况,思考“红岩精神”与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融相通,为本土革命精神传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有效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红岩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构建;渠道多元

重庆孕育了“红岩”,“红岩”诞生了“红岩精神”。记录了在革命年代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追求理想信念、共同团结奋斗以及“舍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故事。随着年华逝去,故事日久弥新,精神浩然长存,激励着无数人尤其是重庆人积极投身伟大事业并在现代化事业中不断奋进。“红岩精神,永放光芒”,这句邓颖超同志的题词更是开启了后世对红岩的更多关注和对“红岩精神”的研究及传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将“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校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一问题,希望对相关工作予以有效支持。

一、“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起点

(一)本地人的情怀

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及:“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并且以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点明方向。其中提及情怀,“情怀”二字不是嘴上念兵,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实际行动。重庆大地孕育了重庆人的生命、促进了其奋斗,同时也成就了“红岩精神”,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本地人在新时期努力向前的精神推动力。尽管时空变化,重庆大地上所见证过的历史瞬间会因为情怀而传承,因为传承得永恒。重庆作为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红岩村书写了一段传奇,“红岩精神”在推动重庆乃至国家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重庆本地人和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有这样的情怀去思考如何传承“红岩精神”并将其作为指引实践工作开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教育者的使命

同样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掷地有声地给全国思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此次会议给思政课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其“理直气壮”地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教育怎么开启、过程怎么实施、怎么获取实效等环节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仰仗教育者自身对受教育者如何引导。总书记的讲话为如何更好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政课,如何呈现学生乐于关注的思政课,以及怎么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问题均指明了方向。除了形式多样,更多的应当是内涵的建设与充盈,挖掘高校所在地的革命文化、人文精神并创造性的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确实能为教育工作增添正效应,同时也为更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打开一扇窗。

(三)革命精神的传承

革命精神必须传承与弘扬。这是其存在的内生动力诉求,也是实现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历史的轨迹发展生生不息,每个历史时期都是整个民族走过的痕迹,物质易逝,精神长存,革命年代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是如今我们砥砺奋进的法宝,“红岩精神”作为重庆本地重要的革命精神象征,弘扬“红岩精神”就是铭记历史,是对那段战火岁月的记忆,对现在和平发展的指引,为未来可期的奋斗注入活力。

二、“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思考

(一)内涵构建

如何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两相融、相得益彰。首先,就必须挖掘内涵的融通。从当前对“红岩精神”内涵的研究来看,具有代表性的是“红岩精神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其实质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风范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另外也表现在 “(1)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2)“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 的政治品格;(3)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4)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几个方面。 围绕“红岩精神”的内涵寻求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实现内涵的有效阐释成为一个关键路径。鉴于“红岩精神”内涵的阐释,可形成“政治认同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健全引导” 为一体的内涵构建体系,充分挖掘案例阐释,讲好红岩故事,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二)渠道多元

理论的教育和传播需要鉴于实践的生成,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层出不穷,网络不仅是使用工具和手段,更是一种融入进人们生活和思维的内在特征。技术发展势不可挡。做好价值引领和导向,需要对网络环境加以重视,并且要利用新技术新环境调动受教育者的参与度和兴趣度。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提到了高校理论社团 “调动广大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问题。事实上,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革新提供一些思路。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的教育双轨并行,学生社团的兴起和发展,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基地的建设等,都为高校思政教育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因此,“红岩精神”融入本地高校思政教育也可实现渠道多元化,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红岩魂”讲演活动,丰富形式;建立“红岩精神”研究兴趣小组,搭建平台;在重要时间节点举行缅怀先烈等活动,增强仪式感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渠道。

三、“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意义

(一)课程改革诉求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如在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遵循“八个统一”的希望。这“八个统一”是未来思政课改革的要求,“红岩精神”是重庆本土的重要红色教育资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是连接课堂与社会、联通历史与当下的良好渠道,拓宽隐形的教育路子,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从革命人物和故事中受到启发,让理论与实践有效耦合。

(二)“红岩精神”进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推手,“红岩精神”作为本土革命文化结晶,能在本土高校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人都有着对故土和家乡的深深眷恋,也有着对生活之地的心理依存感,高校理应以这一点为突破口,挖掘地域、记忆等方面的亲近感,借此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能让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有目的、有方法,能够提升文化建设的效用。

(三)“红岩精神”入人心

思想政治教育要入脑入心,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实效的关键。对红岩那段历史的了解和对精神的弘扬,甚至可以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去碰触“红岩”,能让学生脑中有回忆、心里有热情,对坚定本土文化自信以及树立民族自信心作用重大。有了文化自信才会有对历史的正确认知,才能有效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与追随;也让学生人格更加健全,有理想、有主见,坚定信念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综上所述,以“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挖掘“红岩精神”的内涵,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也能拓宽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

[2]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

[3]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

[4]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6-07.

[5] 周勇.红岩精神研究综述[J].探索,2019-02.

[6] 周勇.紅岩精神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党的文献,2009(02).

作者简介:周欢(1988.11- ),女,苗族,重庆黔江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