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19-08-27钟桂锦张益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负性情绪精神分裂症

钟桂锦 张益

【摘要】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治疗以及口服利培酮,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使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负性情绪变化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和PSP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率97.73%高于對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中使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其服药依从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群体心理治疗; 负性情绪; 服药依从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tient-centered group psych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c and influence of negative emotions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Method:8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wh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ouble blind method,4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sychotherapy and oral Risperidon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patient-centered group psycho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ects,negative emotional changes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NSS and PSP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PANS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SP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complia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73%,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79.55%,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patient-centered group psych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c which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patients and increase their medication compliance,thus it is worth applying.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Group psychotherapy; Negative emotions; Medication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Panyu Third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 511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3.04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其病因未明且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以症状各异的综合征并多伴感知、情感、行为以及思维等多方面障碍[1]。一般情况下,患者智能和意识清晰,但部分患者可在发病过程中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多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残疾,甚至威胁其身心健康[2]。既往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多以药物控制和心理疏导为主,但时间显示该种治疗手段虽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仍无法有效的控制病情,临床疗效不佳[3]。近期,有学者发现,在群体心理治疗中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和促进患者恢复有着极大的帮助[4]。基于此,本研究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并探讨对患者负性情绪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以此为临床早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借鉴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且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88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本研究已获患者、家属同意以及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5]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家属知情同意;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和依赖史。(2)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其女性;②药物体质或存在药物依赖史;③合并严重心肾功能障碍;④合并恶性肿瘤和癌症等危急重症。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治疗,包括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参加体育项目(慢跑、乒乓球、散步等)和文娱活动(听音乐、下棋、画画等),并通过沟通交流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10309,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 mg×20 s),首次使用剂量为1 mg,连续使用7 d后将剂量增加至2~4 mg,用药14 d后将剂量增加至4~6 mg,此后维持该剂量。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1)营造人性化环境: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其家庭人员、病程、病情程度以及性格爱好等,并据此营造适合患者接受治疗的环境[6]。例如,在患者病室张贴其朋友和家人的合照,在每天患者进食后为其播放喜欢的音乐,对于存在不良习惯的患者需要为其分开病床等。此外,对于存在阅读需求的患者可以适当地放置书籍和报纸[7]。(2)群体心理治疗:医院每周举行一次群体心理治疗活动,1.5~2 h/次,分为10次进行。将10次治疗分成总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3次治疗。进行第一阶段治疗的时候,主要为提高患者之间的认识度、通过增加信任感和亲密感建立一种互帮互助的关系,并结合医师制定一定规范等,即相互倾诉烦恼、集体合照、欢乐大家庭等活动,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不断的拉近患者之间的距离[8]。此外,医师还需要在第一阶段的时候为患者详细的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危害性、治疗重要性等,并征询患者意见适时的制定活动内容,以此确保能够提高患者的参与度。第二阶段治疗为4~7次治疗,进入第二阶段治疗时,根据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情况将患者分为8~10例为一组,小组建立后医师需要指导小组成员互相关心、爱护,以此建立友谊,同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等供小组成员之间探讨,以此恢复患者的自制力[9]。第三阶段为8~10次治疗,该阶段医师职责主要是加强引导患者认识自身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等,以此增强患者自信心,树立正确的生活、生存价值观等。两组患者均实施治疗干预3个月。

1.3 觀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患者治疗前后使用阴性、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10],同时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患者的社会能力进行评价[11],PANSS采用6级评分法(0~5分),共30项,总分为0~150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重。PSP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社会功能越好。依据《常用焦虑及抑郁评估量表》相关内容设立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12],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进行评分,其中SAS分值为0~50分,共20个条目,按4级评分法即无1分、有时2分、经常3分和持续4分,而5、9、13、17和19条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越重。而SDS分值为0~53分,同样由20个条目组成,以4级评分法进行,对2、5、6、11、12、14、16、17、18和20题为反向计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状况越差,反之则好。参照Moe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两组患者依从性进行评分[13],满分为8分,将其中得分<6分表示依从性差,6~7分表示依从性良,8分表示依从性优,依从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6︰18,年龄21~53岁,平均(43.61±1.43)岁;病程1~18年,平均病(9.64±1.64)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19,年龄20~54岁,平均(43.59±1.37)岁;病程1~19年,平均(9.73±1.5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和PSP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和PSP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服药依从率97.73%高于对照组79.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412,P=0.000)。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由一组症状群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尚未明确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机制,但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个体心理易感因素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有很大的关系[14]。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涉及包括感知、情感、意志行为、思维、认知等多个方面,且个体之间差异较大[15]。此外,精神分裂症还具有病程迁延和易反复的特点。为此,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因为担忧疾病无法康复或者其他因素而出现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还会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16]。为此,心理治疗对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既往心理治疗针对性较差,其方法过于单一,虽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局限性较大,临床应用效果不佳。

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服务理念,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提高,该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对于改善医院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7]。群体心理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设计群体情景,增强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此进一步为患者提供心理帮助,促进其恢复。冯亚敏[18]学者曾为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其中发现,研究组(心理护理)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組(常规护理)(P<0.05)。马明芳等[19]学者曾将人文关怀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现,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有积极的影响,对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率影响更显著。而曹亚宁等[20]学者为进一步验证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促进作用,特选取10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群体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群体租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结果发现群体组治疗后阴性与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得分明显高于后者(P<0.05);群体组治疗后1、3、6个月的HAMD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群体组服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发现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和社交功能。而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和以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说明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振虹.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OL].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9):96.

[2]梁超胜,徐英妹,陈声.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44-47.

[3]徐丽红,戴涛.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以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影响的干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47-1349.

[4]舒瑜,谢晓燕.团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3):254-256.

[5]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6]向美玲,吴开文,张志琼.有意念活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2):134-136.

[7]曾秀丽,陆秀萍,周爱花.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6):2138-2140.

[8]寸金芝,赵丽琴.Morisky问卷评价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3):185-186.

[9]宁小玲,麻景贤,唐全胜.协同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2):3060-3062.

[10]高班玲,牛红忠,李俊娥.自我管理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3):3223-3224.

[11]梁月好.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60-162.

[12]郑磊磊,李惠春.常用焦虑及抑郁评估量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5):334-336.

[13]张斯钰,白丽琼,谭红专,等.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9):55-58.

[14]吴丽媛,刘文广.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43-145.

[15]何智滢,梁超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205-207.

[16]张萍,栗克清,司天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其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2):129-133.

[17]丁宁,梁可美,李业平.团体心理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6,37(2):212-213.

[18]冯亚敏.心理护理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45-246.

[19]马明芳,邵灿,梁杏莉.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5):891-893.

[20]曹亚宁,崔慧茹,赵黎萍.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36(5):787-789.

(收稿日期:2018-12-21) (本文编辑:周亚杰)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负性情绪精神分裂症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利培酮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