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大型封闭小区的必要性研究

2019-08-27张宇峥

价值工程 2019年19期
关键词:城市管理

张宇峥

摘要:21世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城市生活。大型封闭社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安全适宜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共享差等问题。落实居住街坊的概念和“小街区、密路网”的发展要求,构建街坊型可持续发展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将基于城市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视角,通过分析大型封闭小区带来的城市问题,得出在城市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打开大型封闭小区十分必要的结论。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have brought people a better urban life. Large closed communit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ast period of time, bringing people a safe and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problems such as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poor infrastructure sharing and so on.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 an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small neighborhood, dense road network", and build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ighbourhood city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urban problems brought by large closed communities,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pen large closed residential areas in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封闭小区;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

Key words: closed community;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rban management

0  引言

建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对居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人们安全、私密、舒适的要求相适应,集居住、教育、商业、社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封闭小区快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型封闭小区所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共享差,城市用地缺乏弹性等诸多问题日益严峻。2016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推广街区制。2018年末,《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的出台,将开放街区建设写入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了居住街坊的概念和“小街区、密路网”发展要求,并对旧区改造从规划基本原则、具体绿化指标、配套设施等做了规定,为相关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实际规划与建设工作中提供了依据与保障。未来城市建设中,将封闭小区打开成开放街区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基于城市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视角,系统分析大型封闭小区所引发的城市问题,得出在城市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打开大型封闭小区十分必要的结论。

1  传统文化中邻里街坊与街坊型城市规划管理

中国人常讲街坊邻居这个词,街坊也被认为是邻居的别称,街坊,可以理解为以街为核心的居住社会关系。传统北京四合院中的邻里关系建设被无数建筑师规划师赞叹,其中的社会关系也围绕着街坊展开。以街道胡同为单位的布局形式,为邻里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环境。胡同成为了居民下棋聊天的最佳场所,胡同将一个个独立的四合院连成一排,既具备空间职能又具备交通职能,搭建出适宜步行的交通尺度,将四合院与整个城市连接在一起。

街坊这个词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有着特殊意义,街坊城市与里坊城市相对,源于古希腊米列都学派和希波达莫斯式的规划。在街坊型城市中,适宜步行的街道主导城市布局,大多数建筑对外临街,街道不再仅被定义为出行的通道,更承担着城市居民交流、交际、休闲的重要使命。

2  大型封闭小区致使城市交通不便并加快了城市扩张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与日俱增,拥堵、污染、耗时成为了当前人们对城市最大的不满。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宽马路长马路,加长路口与路口之间的距离来提高车速,加大交通流量。与宽阔马路相匹配的则是一个又一个的由大门和围墙共同围合起来的大型封闭小区,大型封闭小区的存在导致城市交通不便并加快了城市扩张。

2.1 社会车辆难通行,行人不友好,公共交通不合理

大型封闭小区与宽阔马路相结合,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路网结构的调整,其适应性变差,新建的道路往往与已有的大型封闭小区不再匹配,带来了断头路,末端路等问题。

由此构成的道路交通结构,使得车辆行驶在由大型封闭小区构成的曲折道路中,增加了车辆行驶时间,加剧了汽车尾气污染,同时也带给驾驶员一种混乱压抑的不舒适的驾驶感受。大型封闭小区的墙与大门,使得早晚交通时期小区出入口进出车辆往往排起长龙,极易发生拥堵,进出小区的车辆影响道路交通。

由长马路宽马路,及其围合而成的大型封闭小区所构成的道路通行系统对行人而言极不友好。长马路使得街区难以步行环绕,宽马路使得行人横穿马路所穿越的车道数增加,为了保证机动车通行,给行人通过马路的时间不足,行人小跑过马路的现象屡见不鲜。城镇景观运动的创始人戈登卡伦从行人角度进行城市规划,所谓的“城镇景观”指的是从行人角度来感受城市空间,通过开放空间大小,材料,景观,照明以及街道装置等来明确展示人性尺度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当行人置身于这样的大型街区之中时,宽阔的马路和封闭的大型社区与行人之间形成的空间比例,使人显得渺小,行人视线廊道较为单一,远方建筑物在宽阔的街道的映衬下显得视线可及性强,而实际可及性较低。

宽阔马路与大型封闭小区也给公共交通带來了部分消极影响,封闭小区将公交站围在了小区外墙之外,使得小区居民必须由小区大门绕出,前往公交站。从家中出门步行至公交车站的时间较长。对于公交车站而言,车站5分钟步行辐射范围过于有限,车站步行距离内的居民规模达不到公共交通服务的规模,两种规模的不对等造成了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足,反作用于居民公共交通出行,使城市通达性进一步下降。

2.2 封闭小区使得商业办公场所分散,城市混合使用差,城市扩张快

封闭小区的大门和围墙将商业,办公场所拒之门外,居住用地的功能极为单一,而居民日常生活却离不开这些商业办公场所,使得这些场所不得以而选址于离封闭小区较远的距离。由于步行,公交系统存在问题,居民则更多地选择私家车出行前往这些场所。为了消纳需要停泊的私家车,这些场所都必须配备各自的停车场并几乎需要与其职能面积相等甚至更大的停车空间。

要成为紧凑城市就要考虑如何更新城市中心及其临近的内城地区,而当前每个区域或建筑所承担的职能较为单一,城市的混合使用较差,特别是在区域这个层次上,一个区域内完成的城市职能无法满足该区域内居民工作生活的日常合理需求,令私家车跨区域出行增加了空间使用成本,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在分散的布局和较差的混合使用的背景下,规划的单一功能区域领难以承受空间成本城市职能不得不更加远离市区中心,城市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了城市面积的扩张,而非城市通达性舒适性的提升。从根本上讲,实现可持续性,要求对新开发项目的性质与选址进行管理,以便确保城市的发展与既有的基础设施边界相吻合,并紧密整合在一起,同时避免在尚未开发的土地上开展新的建设。

与大型封闭小区相关的交通问题正陷入一个怪圈中,为解决交通不畅的现象,宽阔的马路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的是一个又一个大型封闭小区,这样由宽阔马路和大型封闭小区组成的街道,不利于公共交通和行人,同时造成了城市快速扩张,场所分散,混合使用差。而这一切又鼓励私家车出行,过多私家车出行恰恰是交通拥堵的根因,由此造成了恶性循环。

3  大型封闭小区造成街区配套资源完整性不足,妥协性差

随着人们对居住要求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对教育,医疗,购物等多方面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对居住区及居住区附近的配套资源的配置水平有了更高品质的要求。而大型封闭小区的建设,则更倾向于将这些配套资源私有化,以保证其品质。大型封闭小区的开发目的即为建设一个大而全的居住社区,满足住户对高品质配套资源的需求。城市发展至今,封闭小区的资源配置,产生了较大的城市矛盾。

3.1 配套资源的社区完整性与街区完整性

为了保证社区居民购物,医疗,社交等需要,大型封闭小区中往往配套了超市,社区医院等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这些配套资源的配置,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工作与生活。相对于一个社区而言配套资源是相对的完整的。但是,这些配套资源的设计,是以居住小区为尺度进行设计的,营造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小尺度需求。当我们将考察边界延伸至某几个大型封闭小区及其临近街道时,在街区这个尺度上,配套资源则变得完整性较差。一些小区某一资源服务人口过多,供不应求,而另一临近小区这一资源的运营服务却因范围内需求流失,需求人口难以维持其运营服务。围墙大门的存在,小区间的配套资源流动性被削弱,配套资源难以在街区之间进行流动,以平衡各小区之间的供求,以达到街区配套资源的完整性。

3.2 不合理的框架,配套资源妥协性差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在空间和时间上无刻无地不在变化,配套资源面对这些变化所展现出来的妥协性不足。

从时间上来看,当大型封闭小区刚刚建成时,其配备的公共配套资源往往能够满足社区服务的能力,包括购物、教育、医疗保健等设施的配置上是趋于完备的,但社区中的基础设施在设计之初前瞻性不足。随着时间变化,人们需求品质提升,但这些基础设施受到地块,服务规模的限制,令其服务品质难以提升,从而导致了这些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的相对下降。

从空间上来看,城市中的建筑物会由于城市的发展变化而进行新建、拆迁、改造。建筑物空间上的变化,会引起周围交通、人口、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当某一片区内兴建了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时,片区内交通情况则会因购物中心的兴建而增加交通流量,增加片区人口流动的规模,当某一片区内兴建了一个地铁站时,片区所承担的交通职能则会进一步加强,片区内交通网络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引起片区内公共配套资源的重新配置,其服务范围,人口规模都会有所调整。而由于封闭小区与街道的不相容性,在大型封闭小区的框架中,小区内配套设施难以向这些变化妥协,封闭小区内及其附近的资源难以优化整合,引起配套资源与其服务规模,服务内容的空间不平衡。

4  大型封闭小区影响土地布局结构及土地运营效率

全球人口数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长,同时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土地及土地资源,使得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的土地问题。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运营效益等对城市交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质量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城市管理
浅谈城市管理中的暴力执法问题
唐山市中心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数字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