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主题式阅读,建构真学语文课堂

2019-08-27孙晓文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对比阅读主题式阅读

孙晓文

[摘 要]真学课堂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主题式阅读,使学生进入真学的语文课堂。在主题式阅读中,教师应通过教材拓展、对比阅读、加强整合、读写结合等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真学课堂;对比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40-02

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在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并进行思想的碰撞,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构建真学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避免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我引导学生展开主题式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依托教材,延伸课外

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确定阅读的主题是关键。如果主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契合,那么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展开阅读,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我依托教材,选择教材中的相关主题,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课外阅读延伸活动。这样,学生就能抓住文章的内容和课外阅读之间的连接点,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题,从而深挖文章的内涵。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学生大多都对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时,我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展开童话主题的阅读活动。学生可以尝试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并思考其童话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更明确的方向,我提出了一些问题:“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都是怎样的人呢?你可以总结一下你读过的童话故事,看看他们都是怎样的人?”“读安徒生的童话,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你是感到开心还是悲伤呢?”课外阅读有了明确的方向,阅读的效果就会更好。如,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安徒生的童话给人十分浪漫的感觉。他十分擅长描写场景,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就写了想象中的场景,《野天鹅》和《小意达的花儿》也展现了如梦似幻的场景。”还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十分善良,有部分人物具有奉献的精神。如,《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就为了爱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确定主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围绕教材的课文确定主题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先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然后,再尝试阅读相同主题的文章。这样,学生的情感能得到陶冶,同时阅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多元对比,品读推敲

在展开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浮光掠影地一扫而过,那么其阅读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我组织学生展开对比阅读活动。我将两篇课文进行对比,或将课文和课外材料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和第3课《桃花心木》都是散文,但是它们的写作风格截然不同。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主题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这两篇散文的异同点。我这样引导学生:“大家可以比较文章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句式、文章结构等有什么异同。”这给了学生启发,他们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展开多元对比阅读。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这两篇文章的句式有很大的不同。《桃花心木》用的是普通的陈述句;《匆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首诗,句式十分整齐,给人抑扬顿挫的感觉,诵读的时候仿佛感受到了诗韵。”还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桃花心木》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它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讲述一个道理。《匆匆》纯粹就是抒情,并没有讲述具体的事情。”

案例中,由于阅读能力的局限,学生找不到对比阅读的突破口。因此,我进行了引导,让学生找到了探究的方向。在对比分析中,我鼓励学生围绕探究的内容展开讨论,大家互相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加强整合,融会贯通

指导学生展开主题式阅读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进行整合,尝试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展开主题探究的角度,让学生从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结构线索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规律来。这样,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阅读起来会更轻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都是古典小说的节选。教学时,我展开主题式阅读教学,组织学生阅读古典小说更多的选段,让他们思考古典小说是如何描写人物形象的。我鼓励学生先分别展开阅读,找出《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这三篇文章的主人公分别是谁;然后,说说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描写这些人物;最后,将自己总结出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并说说自己发现哪些共同点。这样的学习,使学生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有的学生在阅读后认为:“古典小说大多注重对人物行为、语言的细节进行描写,而且会有很多的矛盾冲突,喜欢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如,《草船借箭》的周瑜和诸葛亮就是一对矛盾体。”

在主题式阅读的过程中,我围绕文章的特点设计了相对应的主题探究活动。每参与一次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就会掌握一种阅读的技巧。随着参与主题式阅读的次数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逐步得到提高。

四、结合实践,加强语用

在主题式阅读过程中,实践活动是关键的一环。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围绕相关主题展开语用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写一下探究报告,也可以展开仿写活动。这样,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并真正地走进文本,理解社会,读写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人教版五年级第八单元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都是写景类的文章。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展开主题式阅读,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首先,学生要总结出如何才能形象生动地描写某一个风景名胜的特点;其次,回忆自己曾经旅游的地方或者自己熟悉的景点,运用自己总结出的经验,将其写下来;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相互批阅所写的作文,并对同伴提出建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组织学生展开主题式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思考如何运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读写结合的活动能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著名学者冯卫东先生提出了“真學”的观点,并提出了十八条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在教学中,我积极借鉴冯卫东的真学课堂理念,尝试运用主题式阅读让学生真学,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情感得到了激发,能克服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真正掌握了阅读的技巧、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对比阅读主题式阅读
运用主题式阅读提高英语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