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小学汉字教学

2019-08-27李雄合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汉字文字记忆

汉字不仅是汉族先人文化的结晶,还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出现的符号系统,汉字的构形理论突显了人们以自我为核心,开展生命活动,揭露生命存在,探究生态智慧;汉字的象形表意特点是汉族先人人生体验活动在文字系统内的自然存在。用生态观来研究和实践小学汉字教育,既能够拓展汉字教育探究的领域,还根据目前语文课程变革的有关理论,在语文教育的文化过程理论影响下,组织陶冶性情教育,能够弥补当下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汉字教育在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生态修养上的作用,让孩子在学习、了解汉字的基础上,提升生态道德素质,提升中华民族解决生态危机的整体水平。

一、传统文化生态背景下小学汉字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观察能力。汉字造字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每学一个汉字,首先都要认真观察字形,辨别字形结构的构造形式,找到字和字之间的细小区别。在汉字讲解中,指引学生学着观察,在观察时发现与总结经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观察能力。

(2)思维水平。汉字是象形会意文字,不仅是汉族的思维逻辑的产物,还是汉族形象思维在造字与使用中的体现。形声字体现了文字的抽象思维性,其采用抽象思维总结汉字的部首,然后建部首推广至同种事物概念当中。由此得知,在认知汉字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学生的思维水平在理解与使用汉字时得以发展。

(3)记忆水平。在汉字教学的初级过程,主要是无意识记忆与机械式记忆,伴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基于字义的记忆逐渐重要,而机械式记忆的占比不断缩小,儿童在认识环节,通过机械式记忆朝着意义记忆变化是记忆水平的提升。

(4)分析水平。在汉字教育中要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通过合理拆解汉字形体,让学生从简单的记忆汉字慢慢发展成可以逐步解析字形。所以,识字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

对此,语文学者吕叔湘曾在1976年便强调:“在语言学习期间,语言与文字又相互促进的意义。学生学习文字,不仅可以将自己已经会讲的话写下来。而且,还可以通过阅读增加自身的语言。因此,初等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让学生及早记住文字。”

2.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

长期以来,国内语文教育仅将文字视为听、说、读、写的简单工具,在实际教学中只重视形音和表面意思,极少剖析汉字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导致汉字教育缺少人文性,造成汉字教育乏味、枯燥,极大影响到孩子对汉字学习的热情。该种情况的产生不但造成学生采用汉字表意的能力降低,并且还导致乐童人文精神薄弱。

基于传统文化生态背景研究汉字教学,既能够完善教育成果、发扬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令汉字讲解的过程“变成陶冶性情、促使生命个体整体生成的文化环节”,在培育儿童了解汉字、读、写、使用水平的基础上,唤醒他们的心灵,指引学生养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所以,在小学汉字讲解中,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基于活动、感受、内化的基本规律,从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场中确定课堂教学主题。通过汉字教育生活化的活动与实践,不但让孩子了解汉字读、写,并且引导儿童用心去了解汉字意象构造的丰富世界,感受生命的魅力与艰辛,认真体验生活的滋味,用心体现人生的奋斗和幸福,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其思想境界,使之不但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且具备生态道德,主动保护生态平衡,人和自然才能真正融洽相处。

二、传统文化生态背景下小学汉字教育途径

传统文化生态背景下的小学汉字教育是对字源解析法、字理解释文字教育的发展与提升,以生态文化观进行汉字教育,不僅要认识观念上的改变,还需要有教育方法的帮助。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体现汉字的文化内涵,还使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更好学习。

1.溯源解理,转移派生

民族文化生态视角下,小学汉字教育增强孩子对字义的了解是授课的核心,所以,在教学阶段,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对字形特点的了解,并用字形特点激活孩子头脑里所保存的字义内容,结合汉字构形规律,实现知识的转移。

(2)注重汉字溯源。小学汉字教育中,象形字、指事字等均能够通过其有趣形象的图形组合来表示词义[1]。利用《说文解字》、《字源》等资料,从研究汉字的构形之理着手,图画文字,溯源比较,掌握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变化规律,找到汉字所隐藏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准确了解文字音、形、义间的关系,在了解汉字的基础上,学着合理应用汉字。

当前所用的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在基本字方面均突出了挖掘汉字源义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识字部分,先列举的象形字均配备事物图形,随后为古汉字,最后出现楷体字,并根据《说文解字》、《字源》等资料,对字义的解析、对汉字实现溯源。这种编排与设计科学有效,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字理解析,引导儿童自主认字,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2.解析字理

字理文字讲解是基于解析字理前提下,通过解读组成部位,指引学生思索、确定推理的授课步骤。老师自身在注重汉字文化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所学的汉字文化及规律进行观察、研究、推理,从而主动学习生字,了解新的知识,实现学生水平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技能。整个汉字讲解根据“观察形体——解析部件——部件文化分析——创建生态联系——确定造字原理——确定字义”的步骤进行。

3.先易后难,逐渐深入

汉字的造字应先从象形开始,再派生出会意字、指事字以及形声字等。而单独的象形字与指事字造字和生态、人类本身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很强的构造功能,所以能够基于字形推出象形字、指事字的含义。针对会意字,能够从字的构造着手,联系有关部件的文化价值来分析,先将之分解为若干个部件,然后结合部件找出其原本意义或代表的读音,最终分析其构造所代表的读音及含义。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和记忆效果和难度程度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时要先讲解学生口语中惯用的、和学生现实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汉字和字义简单的汉字,在教育层次上,采取从独体字至合体字,从具备象形性的汉字至字义较难懂的汉字逐步进行[2]。讲解好象形字对之后教学指事字,从而再讲解合体字及形声字,遵守由简至繁的顺序进行汉字教学,将不断提升汉字教育效率,更好提高儿童的主动识字水平。

4.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汉字要遵守汉字自身的规律,注重汉字的文化价值溯源,多媒体系统是汉字字源意境再现的重要工具,在汉字讲解中,可以营造一个交互情境。某学者探究多媒体字源认字法,其重点就是对文字实现文化溯源[3]。借助多媒体系统营造图文声画并茂、创建动画场景,通过声、光、电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反应,由事物原型着手,把抽象的文字还原至古人造字的场景中,采用动画技术根据“原始图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呈现汉字形体的变化过程。在动态的场景中,学生不仅能够听见字音,还能够看见字形,所以更容易理解字的本意,进而创建出文字音、形、义之间的关联,记住了汉字。

利用多媒体更能体现汉字的生态文化特征,对于儿童以感性思维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在教学时由汉字内涵的生态化特征着手,直观呈现汉字部首,令学生的类型和汉字文化产生更多共鸣,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儿童的汉字学习积极性,促使儿童知识的迁移。

三、结束语

基于传统文化生态观进行汉字教育,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汉字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老师既具备生态审美水平,并且还要有较高的传统文化涵养与扎实的汉字学专业知识,唯有如此,方可在讲解汉字时熏陶孩子的生态文化素养,令汉字学习成为一种自然审美体验,提升孩子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孩子对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养成知识迁移水平。

而且,注重生态问题便是对人类今后的自我关怀,现如今从小学教育着手,宣传传统文化生态理念,培育有生态涵养的新人,促使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化生存。

李雄合,甘肃省庄浪县朱店镇三合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汉字文字记忆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