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2019-08-27李智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夜阑抗金秦桧

陆游出生时北宋风雨飘摇,后又因为秦桧之故考场失意,可以说陆游一生空有抱负,一腔爱国情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正是如此令他通过大量的诗歌来宣泄自己的主张。这些诗歌篇篇血泪,对朝廷之腐败无能予以控诉,对百姓之水深火热予以同情。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一、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陆游是爱国诗人,然而他的爱国情怀从何而来,又随着时光流逝产生了哪些转变?笔者认为弄清楚这些,非常利于我们立体地了解陆游。下边就随着笔者的笔触去了解陆游的过往。

1.和秦桧的家恨国仇

陆游出生时宋朝就已经饱受金国侵凌。1126年也就是陆游刚出生一年时,他的父亲陆宰就被秦桧罢免了,彼时他和秦桧已经产生了仇恨之因。他的父亲陆宰虽然被罢免,但是那颗爱国心更烈,他积极主战,结交的好友也都是李光之流,这些人总是在陆府探讨时政,对软弱朝廷倍感失望,同时又对沦落区百姓有着一股子深沉的怜悯。大人们的字字句句便使得年少陆游拥有强大的爱国情操。

而秦桧与陆宰、李光等乃是死敌,自然对陆宰的儿子陆游“分外照顾”,使得其十六岁、十九岁两次科考落第。后来陆游又拜曾几为师,曾几乃是当时大臣曾开之弟,这对兄弟都是忧国忧民之人。特别是曾开曾经得罪秦桧。因为这一层原因,秦桧一直压制着陆游,使得他官场失意。后来,陆游在曾几介绍下,在诗坛中名望渐胜,1154年也就是他29岁那年进入礼部,但是因为谈论抗金喜言恢复,触动了秦桧利益,被主和派弹劾罢免。也就是说,在陆游出生时到1155年秦桧死亡的30年间,陆游都活在了他的阴影之下。或者说他在与秦桧抗争,不如说在与主和派抗争,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抗争往往是要以性命为成本的,但是他怡然不惧,由此可见他的爱国之心有多么深沉[1]。

2.岁月更迭中的爱国心

陆游诗歌每一篇都对应着一段时光,能够充分地看到他情感上的转变。最初年轻气盛故此写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激情之作。此时的陆游善于辞令更喜剑术,是文武全才,对自己的未来抱着积极的态度,认为自己总会依靠自己的光华吸引统治者的眼睛,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但怎奈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从中作梗,使得他一次次黯然神伤。

从46岁起,他开始深入军旅,开启了他这一生最为宝贵的军旅生涯。陆游诗歌爱国基调虽然在早期也有体现,但是当时因为情感牵扯,他的诗歌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儿女情长,在辞藻功夫上比较用心。不过这段军旅生涯中,使得他诗歌爱国基调得到彻底的夯实。他的诗歌摆脱了最早期的辞藻描绘束缚,转换为豪放之态,正是他这段军旅生涯奠定了他后来的文宗地位[2]。

俗话说“梦想很丰满但是事实很骨感”,陆游虽然自强不息,心中燃烧一团抗金烈火,但毕竟他不是统治者,也不能代表大宋军队。在大宋一次次出征失利之后,他那颗沸腾的心逐渐冷却下来,这才有了1176年写成的“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来自于《病起书怀》)。此时此刻,他52岁早已经过了天命之年,当初的那份杀敌报国的激情,已经被消耗无几,看着手中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潸然泪下,那字里行间不正是他生动的写照吗?只不过,他比诸葛亮凄惨,前者不管如何还能六出祁山,能够真正地率领大军前往伐魏,还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虽然每一次都失败了,但毕竟努力过。而他呢,这么多年辗转官场,却不能真正地实现当年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梦想。想来,这就是陆游为什么要夜半挑灯更细看的原因,他是在感慨,感慨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在岁月更迭中冷却了。

不过他心虽冷了,但是爱国之情还在,而且越发弥坚。比如1167年他因为力主张浚北伐,而被投降派排挤,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之罪名罢归故里。此时他悲愤万分,挥笔写下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看似这首诗写的是在家乡过年的古朴景象,然而这其中却存在着他对抗金大业的隐喻:之前的过往啊,让我感觉心力憔悴,甚至于不想再考虑抗金大业,不过我总是感觉我大宋会收复失地,夺回我中原大好河山。

只可惜大宋统治者软弱到家,一直到1192年,也就是陆游67岁时,仍然没有收复失地。看着时光流逝,再想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陆游发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哀叹。可以说,此时他已经知道自己多年来的梦想是不能实现了,于是乎便寄托于梦境,在梦里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只可惜他的这份爱国之心,没有感动统治者更没有感动上苍。又过18年即1210年,他于病逝前发出最后的感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连去世之后也要挂念着北定中原,由此可见陆游的爱国之心到了一种非常感人的地步。

二、陆游诗歌爱国情操的表现手法

陆游的一生起伏跌宕,1178年才因为诗名大盛而被当时的皇帝孝宗召见,后来因为看不惯官场而被主和派挤兑,数次被罢官。官场沉浮之间,让他对自己的抗金梦想产生了无力感。也正是因此,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感都融入笔端。纵观其诗歌,利用了多种手法来衬托其爱国思想:

1.托物言志

比如《病起书怀》是作者于1176年所作,当时被罢官后病了二十余天,夜读《出师表》,感触之下挥笔而就: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这其中有托物言志手法,借用《出师表》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另外,从“位卑未敢忘忧国”来看,其大有“居庙堂之远则忧其君,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感觉,足可见陆游忧国忧民之心[3]。

2.用典对仗

这一类的是以《夜泊水村》为代表。这首诗写成于1182年,此时作者58岁,再次被启用于成都任职,大概是主管道教祭祀。因为成都府玉局观是道教创始人李耳的传教地。这是一种和收复失地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职位,百无聊赖陆游写下了《夜泊水村》: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诗歌中国用典为:勒铭、绝大漠、泣新亭等等,其中有对当初汉朝大将窦宪以及霍去病的褒扬,也有对东晋时期那些文人哭哭啼啼的讽刺,体现出了陆游主张抗金的思想。而且他也并非传统逞逞口舌之利,是真的想投身抗金大业,只是现实不容许,也只能做出这一首诗来,聊以安慰自己[4]。

3.夸张对比

这一类当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当时作者于1189年被罢官,两年后也就是1192年,经过三年的隐居生活,他也没有看到朝廷凯旋而归,见那北伐之愿望不能实现,不由得百感丛生,激动之下做成这首诗。其共两篇:其一——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头两句非常夸张,将山雨欲来的情形予以描写,这是为第二篇打下了很好的环境基础。之后“不自哀”“戍轮台”,“夜阑卧听”“铁马冰河”两两鲜明对比:首先,作者哀痛自己年岁已高,只能僵卧孤村,不过就算如此仍然在想着为国家防卫边疆;其次,夜阑卧和僵卧孤村对应,不过和“铁马冰河”形成鲜明对比,一静一动使得作者爱国之情非常感人,深入肺腑,这种现实中寻找不到希望,在梦里寻求解脱的写法让人热泪盈眶[5]。

总结:陆游作为我国伟大诗人,写出的大量的爱国诗篇对中华儿女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故此对于他的诗歌进行解析,对我们领略他的家国情怀很有必要。首先要理清他成长和诗歌转变的脉络。因为他的大量爱国诗歌成于45岁之后,正是深入军旅使得他改变了之前工于辞藻特点,形成了大气磅礴的爱国基调。随着岁月更迭,他虽然感觉收复失地无望,但那份爱国心却始终未死。正是因此,他才拥有了文宗身份,被后代所敬仰。另外我们学习他的写作手法,对于陶冶我们的情操也有很大益处。限于篇幅只给出托物言志、用典对仗、夸张对比三个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路剑.陆游爱国诗简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2(3):117-120.

[2]张忠智,庄桂英.人在山阴 心系邊塞——谈陆游的边塞诗[J].中国韵文学刊,2004(1):52-56.

[3]王月馥.满腔忠愤 高尚情怀——陆游《病起书怀》赏析[J].语文天地,2008(9):10-11.

[4]高吟.从“功夫在诗外”想到“功夫在片外”[J].电影艺术,1982(12):8-9.

[5]黄连平.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J].焦作大学学报,2004,18(3):28-30.

李智辉,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夜阑抗金秦桧
岳飞大破金兀术
雪橘
心向辽东
夜阑听雨
听雨
油炸“秦桧”
吴玠吴璘及其子孙汉中宦途遗迹考述
岳母刺字
韩世忠为何没有被秦桧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