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步精读,让阅读更深刻

2019-08-27戴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温馨逻辑思维能力

不读书语文肯定好不了,可有些同学明明读了很多书,语文还是不好。既写不出好文章,也不会做试卷上的阅读题。原因何在?读书不得法。

古人说开卷有益,正常人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修养。这样的读书是终身受益的。这样的阅读一般只需凭着自己兴趣泛泛而读就可以了,重在积淀,当积淀到一定程度则会有质的飞跃。无奈这样的读书要读书破万卷,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阅读沉淀方见成效。对于争分夺秒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样的阅读效率实在太低。而且这样的读书,于考试而言,效率更低。

中学生的阅读考试主要考察品读文字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是综合思维能力的考察,也是素养考察。

在阅读中快速培养这样的综合思维能力是我們中小学读书最直接的功利目标。这样的目标培养需要有指导,有路径的精读;而非泛读所能达成的。

快餐时代,碎片阅读时代,泛读成为一种奢望。如果还墨守成规,去要求中小学生像上一代人那样厚积薄发,无疑痴人说梦,自欺欺人。

精读,首先在内容上必须是一流的。

孔子教育学生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反观我们中小学生,许多人读的书可谓糟粕中的糟粕。有不少进入中学的同学还抱着日本漫画,沉醉其中,不亦乐乎!有部分人更是沉醉于网络言情小说,不可自拔。这样的阅读不仅对提高自身思维能力毫无意义的;长此下去,也会导致心智极为不成熟。现在的青少年心理年龄远低于生理年龄很普遍了,这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读书原因。

古人培养孩子,五岁入学,读的就是经典大道;教的是圣人至理。家庭、教育、读书都是以最高的圣人大道为标准,虽然孩子开始不能做到,但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接近目标。自然心理成长要快得多。而今天的家庭教育、学校教学、阅读书籍恰恰相反。其结果可想而知。

品,前提是对文学作品的反复吟诵,反复咀嚼。只有经过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走入文本之境,走入文字之中,才能真正欣赏文字之美。如果只是读完就扔,充其量就是了解一点知识,陶冶一下情感。

品,心中需有方向。

从短篇开始,再慢慢到长篇。品读文章不外乎语言(词语、句子、修辞、写法等)、结构、思想、情感、主题、形象等方面。这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点,只有在品读这些点,才能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

品,得有路径。

一、从阅读到感觉

前提依旧是反复吟咏,有时要大声诵读。最近中央台的《朗读者》火爆,全国也掀起了朗读热,其实有声的朗读对欣赏文学作品的意义非常大。在反复吟咏诵读的过程中,在语言、结构、情感、思想等方面可能会有让你打动你的,或者说让你印象深刻的。抓住它,这就是欣赏作品的缺口,也是锤炼自己思维能力的缺口,一定要抓住。

例如,柳宗元的《黔之驴》中有这么一段话:“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让学生反复读,大声读,快速读,一字一顿读,咬牙切齿读。然后再自己带着自己的感觉读。各种形式的读之后,问大家心中有什么感觉。有的人说舒服,有的人说痛快,更有人说解气、解恨,有的说酣畅淋漓。

这只是阅读的最初级的层次,一般人只要多读几遍文章都能达到,但即便如此,那些走马观花的泛读也是领略不到的。

二、从感觉到理性

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感受,一般的阅读者都可以达到。但若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充其量也只能进行情感的陶冶。对于阅读能力不足的中小学生而言,而需要理性思考的锻炼。这里需要自己追问几个问题即可。如,为何会如此畅快、解恨?文字仅仅为了传达这种情感吗?是否另有深意?

三个追问,自然会引出理性的思考。经过思考,稍微有点阅读能力的孩子会明白作家通过这一小段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是,驴被吃了之后是大快人心的!作家是非常讨厌驴的,同时也非常推崇老虎的。如果你是个有阅读积淀的人,理解到这一层,根本不需要思考,因为你已经有直觉思维了。可是中小学生没有,所以需要不断训练和追问才能激发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提高思维能力。

三、从理性到逻辑

驴被老虎吃了,却大快人心。反复斟酌,可以再追问一下,这符合生活逻辑吗?明显是反生活逻辑的。驴在我们印象中是弱者,是该同情的对象;老虎是猛兽,是作恶者,是该同仇敌忾的对象,所以才有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大快人心的章节。经过追问,会让思维走得更远,更深。

这种现象恰好是作者别具匠心之处,也是文章的深意所在。文本阅读到这里,没有积淀的人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会感到痛苦。然而这是必经的过程,只有经过思维痛苦的阶段,等到豁然开朗之后,思维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经历、性格特质,更需要了解中唐改革失败的惨剧。既然从文体角度思考,又要从主题角度去思索。这两个角度便需要有更高的引导者,这时候“老师”(可以是有阅读积淀的人)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驴是弱者,但驴更有蠢笨的另一面;老虎是恶者更是强者。本文是寓言体,联系背景,会明白,作者把反对改革势力比作驴,把改革者比作猛虎。寄寓着深意,是对反对派的蔑视,也是对改革者的鼓励,同时也透露着自信和希望。这种反生活逻辑中寄寓着深意,却又含蓄蕴藉,意在言外,韵味无穷。

这一层层的逻辑推理思维,是深度阅读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能力,但只有少数人才有这种阅读能力。这也是最能分出高下的能力。通过这种层层逼问,可以不断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从思维到表达

刚刚的品读,是从思想内容角度培养思维能力。品读文章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语言表达的个性。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个性,这是泛读文本无法领略的。品读语言个性的前提也是要反复的诵读。还是以《黔之驴》中的语段为例,追问一下自己,作家通过哪种语言形式让我们朗读的时候会有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呢?可以从句式、词语、修辞、写法等角度进行更精确的定位思考。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仔细朗读会发现,这个句子是由几个小短句组成的。短句读起来铿锵有力,痛快淋漓。同时“大”“断”“尽”这几个词语也特别有冲击力,充满了宣泄和除恶务尽的力量感。

独特的句式,充满力量的词语,恰是作者别具匠心的表达特点。至于修辞和写法这里不明显便不需要去思考了,但其他语段中可能会有涉及,这里不一一赘述。

五、从感觉到直觉

有了以上几步层层追问,层层深入思考,理性思考的能力自然会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极大的锤炼。但仍需要不断回溯自己整个思维过程,不断按照这种思维过程去锤炼自己,日久天长,直到能够把这中间全部的思维过程都抛开,可以一步到位地欣赏到最深刻的含义,这就有了欣赏文学作品的直觉思维,真正的素养在这个时候才能形成。

这好比是张无忌学太极,学成之时,忘却一切外在的招,只得其意即可。但要达到这般功力,自然所需时日不会短。五步精读法所能做的便是尽量缩短达成这等功力的时间。

精读的五步在《黔之驴》的例子中主要针对文章细节之处进行品读。事实上这五步法在文章整体阅读上同样适用。

如通过反复阅读《冬天》,有的读者会有种奇怪的感觉:文章描绘了冬天里多件事情,多个场景;虽然是冬天,但让人感觉到的不是寒冷,却是温暖、温馨。

有了这初步感知便找到了阅读的“感觉”,第二步便是进行理性的追问和思考。这里的冬天真的不冷吗?为什么会是这种温馨的感觉呢?

由此追问,再进入文章仔细品读会发现,汪曾祺故乡的冬天其实很冷,温度很低。如“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等细节之处都可以感受到汪老故乡的冬天着实很冷。

如此冷的天气,写成文字却给人温馨温暖之感,这也是违反生活逻辑的。违反生活邏辑之处,恰是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作者别具匠心之处。

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思维锤炼,不断进行逻辑思考。便会明白,冷的是气温,温暖温馨的是乡情,是故土的眷恋。气温愈加冷,乡情也愈加显得浓烈。文学恰好是一种反衬。如此自然能够读懂文章主题,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场景,唤醒故乡温暖温馨的回忆,书写自己的乡情。

如果能够如此精读,读书不必太多,思维能力自然大有提升,应付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自然手到擒来。

戴进,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温馨逻辑思维能力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温馨的一家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