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施壶”的艺术魅力

2019-08-27周国新

山东陶瓷 2019年3期
关键词:壶把器型西施

周国新

图1 西施壶

紫砂艺术传承已有上百年,自诞生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手工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自明代诞生以来,以其实用性强,器型多样,内涵丰富广受人们喜爱。比起青花瓷器清丽脱俗、青铜制品的历史厚重,这区区数百年历史的小小紫砂器,更增添了一种中华文化的灵动与活力。紫砂制品所采用的紫砂泥具有极高的透气性,这种透气性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茶叶的独特韵味。完美呈现了茶的色、香、味。除此之外,紫砂艺术还具有一种极强的包容型,多种艺术形式都能在紫砂艺术作品中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结合,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需要以及内涵需要。正是这种融合,使得紫砂艺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艺术中经久不衰。

图1这件西施壶雍容华贵,色泽红润,材质属紫砂泥之上品,粘性佳,瓷性好,提炼不易,制作起来须得技艺高超的紫砂匠人才能驾驭。看似外表朴实无华,并无多余缀饰,仔细观之,却又发现它的妙处。

西施壶名字来源于壶的外形,壶身圆润、短嘴、倒把,身盖衔接自然,过渡流畅,浑然一体,整体器型憨态可掬,精巧自然,实为紫砂各类器型中,最为经典、最为传统、最受人们喜爱的器型之一。“西施壶”原名“文旦壶”,“文旦壶”格调高雅,前人名曰“西施乳”,言之形若西施之丰乳,后人觉“西施乳”不雅,便以壶把倒耳之形改名,改称“倒把西施壶”。在高人雅士眼里,每一把紫砂艺术作品都由一股虚静之气撑之,虚静乃是紫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如空谷幽兰般怡人,自是上品。王安石有诗曰“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而当西施。”在此处更让人不禁改换一茗在手,当若西施。

西施壶壶体圆润、光滑,壶盖厚实、精巧,在壶身与壶盖衔接处浑然一体,巧妙的构成一线柔美。壶嘴微短,从壶盖附近微微伸出,以暗接工艺巧妙过度,使得整把壶衔接精巧,过度自然,壶钮精致秀气,圆润挺拔,小巧玲珑,正是西施壶的一处点睛。壶把与其他紫砂壶不同在于,其壶把上下倒立,无下坠质感,俗称“倒把”,正是“倒把”的设计,让西施壶更添三分柔美之意。

此壶最为精巧的便是壶盖,紫砂传统艺术作品中,壶盖的设计不出于克盖、戳盖、克截盖三种,难度最大的当属——克截盖。一是壶盖与壶身在结合处完美吻合,又要与壶身整体保持一致;二是壶盖的雕琢要薄到极点又要不屑边,三是紫砂制品需要经过千度以上的高温炼制,稍有差池便有出入,这种精细却又无法用数据详细掌握的要点,只有技艺深厚的紫砂艺术匠人方能掌握精髓。

一支狼毫,能绘出万千世界的书画。艺术感的高下,完全取决于紫砂艺术匠人的艺术境界,西施壶采用的技艺,初看平淡无奇,再看却又平中见奇。紫砂艺术作品,所运用的设计,所表达的艺术内涵,更蕴含于雅致的紫砂艺术作品之中。紫砂艺术源于中华传统陶瓷艺术,在长盛不衰的艺术生命里,堪称艺术瑰宝。许多文人雅士、书画名家都曾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过紫砂艺术作品的创作,并在其不同发展时期起着画龙点睛、促进艺术发展的作用。他们的参与使紫砂艺术更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也提升了紫砂艺术的品味。

西施壶历经多年探索发展,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在了解其外形特点与深刻内涵的同时,更能感受到紫砂艺术匠人,在紫砂艺术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完美结合。一件精美艺术品必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学价值,我们一方面体会到了简约、朴素的自然和谐之美,另一方面还感受到紫砂带来的独特艺术美感。

猜你喜欢

壶把器型西施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范蠡与西施毫无瓜葛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庄子说》(十三)
朋友眼里出西施
小羊首圆炉
浅谈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