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营改增”对事业单位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9-08-26梁新雨

市场观察 2019年6期
关键词:营改增影响因素事业单位

梁新雨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营改增”项目为企业全面进步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对事业单位而言,有效践行“营改增”理念能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集中分析了“营改增”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并对相应的应对策略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事业单位;影响因素;策略

“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作为经济主体要积极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确保能提升发展管理水平,也为管理模式的全面进步创设良好的空间,为提升“营改增”实效性水平的发挥提供保障。

一、“营改增”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一)影响事业单位税负

相较于普通企业,事业单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只有服务型收入才被列入到“营改增”项目中,其他项目依舊处于营业税纳税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营改增”项目开始前,事业单位内部的服务型收入的实际纳税比例大约为5%。而在运行“营改增”项目后,事业单位服务型项目累计开发票数额在500万以内,会将其列入到小规模纳税人的范畴内,基础的增值税税率按照3%进行集中计算,若是事业单位服务型项目累计开发票数额在500万以上,则要将增值税税率按照6%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将事业单位设定为小额纳税人,则此时的进项税抵扣工作不能有效进行,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税收比例出现了严重的降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税收负担减小的目的,对于事业单位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动力。另外,只有被划定的纳税人或者是没有按照配比要求完成进项税抵扣工作时才会导致事业单位出现税负增多的问题[1]。

(二)影响会计核算

在对“营改增”项目应用后事业单位整体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知,“营改增”项目对于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标准都会产生影响。

一方面,“营改增”项目对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产生的影响。在“营改增”项目运行前,事业单位的常规化营业税缴纳过程较为简单,仅仅是应用应交税费和应交营业税的核算机制进行数据核算就能完成相应的处理工作,相应的明细项目也并不多。但是在“营改增”项目运行后,相应的管控结构出现了较多的变化,会计体系中要将应交税费设定为应交增值税。加之增值税本身就存在税收规定复杂的特点,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等,这不仅仅增加了事业单位常规化税务核算的难度和复杂度,也使得一些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有效践行“营改增”项目的管理转型。

另一方面,“营改增”项目后,事业单位要对会计核算标准进行控制和管理。在“营改增”项目运行前,事业单位无需对经营支出和收入配比进行对照处理。但是,在“营改增”项目运行后,进项税额抵扣过程要将收入和支出配比项目作为研究关键,实施“营改增”项目后就能提升进项税额的处理效果。这项策略尽管能有效减少事业单位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性,但是也会出现技术服务获得的基础性成本和收入之间不能形成较好的平衡关系,必然会造成事业单位内一些较为关键的进项税无法得到有效抵扣。

(三)影响发票管理

“营改增”项目对于事业单位的发票管理工作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营改增”项目施行前,事业单位在常规化经营管理体系内往往会将营业额作为应缴纳的项目,此时,涉及的发票结构较为简单,并且无需进行一系列特殊处理就能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水平。但是,在“营改增”项目逐步落实的过程中,企业增值税要借助发票进行抵扣处理,只有保证发票使用符合要求,才能提升事业单位的常规化经营管理水平,为后续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基于此,事业单位在践行“营改增”项目的过程中要确保领取发票和使用发票的过程都能满足国家的具体规定,实现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2]。

二、“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应对策略

为了进一步顺应“营改增”项目的发展趋势,事业单位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机制和控制流程,确保能践行更加有效的运维监督结构,维护划分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的真正意义。

(一)完善收支清算结构

在“营改增”项目落实后,企业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规划,确保能提高清算管理项目的基本价值。在对事业单位进行经营规模处理的过程中,将其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因为两者的实际纳税比例和优惠政策的享有程度存在差异,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分析框架。基于此,在实际税款缴纳前要确定法律规定划分的类型,从而判定具体问题的处理效率。结合国家规定,事业单位服务型项目累计开发票数额在500万以内的纳税人是小额纳税人,而事业单位服务型项目累计开发票数额在500万以上的则设定了一般纳税人。基于此,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监督管控机制,确保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计算差异化情况下企业需要承担的税负,若是事业单位规模较小,则要发票进行精细化管理,合理性维护收支平衡,建立更加完整的应用管理方针,确保能借助进项税抵扣有效减少企业的税负压力[3]。

(二)整合会计核算体系

为了全面提升“营改增”项目后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就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整合管理标准和控制结构,真正意义上突出管理模式的综合效果。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就是成本收入配比原则。正是因为多数的事业单位较为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若是出现资金链不足的问题,必然会对技术服务项目和横向课题管理方式产生影响。基于此,要积极建立完善的管控机制和控制结构。例如,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为了进一步顺应“营改增”的管理要求,设立了专款专用的项目体系,能在提升项目资金收入和支出配比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完善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4]。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全面顺应“营改增”的发展需求,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确保其能充分掌握“营改增”的相关内容,且能提升工作课程的时效性水平,为监督管控机制的全面进步提供保障。要将人才培养工作和绩效考核项目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管理结构和控制机制的合理性,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第一,要完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要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标准以及税收范围等基础内容的讲解和考核,确保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且准确地计算应缴纳税款结构,并且完善核算体系,也为管控流程的全面进步奠定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对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监督,全面完善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能为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也为辅助财务管理人员减少会计核算错误奠定基础[5]。

第三,要积极落实计算机指导工作,确保相应的财务人员能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判定和核查,优化其管理水平和对“营改增”的认知程度,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综合价值和优势,实现财务管理部门监管水平和控制机制的管理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营改增”项目落实后,事业单位要积极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监督管控机制,落实财务风险监管体系,确保能提出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措施,实现管理工作水平的进步,实现纳税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并提升执行过程的综合效率,维护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事业单位全面顺应“营改增”市场变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海荣.浅谈"营改增"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8(18):78-79.

[2] 张永丽.“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北方经贸,2016(3):75-76.

[3] 李淳.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营改增后的问题[J].财会学习,2015(10):131-132.

[4] 李晓航.基于"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涉税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8(18):157,159.

[5] 朱如意.“营改增”对测绘事业单位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分析[J].商业会计,2015(23):41-42.

猜你喜欢

营改增影响因素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