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朗书声“读”领风骚

2019-08-26李文静

神州·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月亮语文课堂课文

李文静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培养语感的好方式,同时,也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开拓思维,激发情感。本文拟从朗读的现状及策略做一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朗读策略

朗读教学现状在具体教学中,许多课堂上的朗读方式过于简单,往往存在着朗读指导的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等问题。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某某的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做法,必然导致“无病呻吟”的窘相,自然也无法将朗读与感悟熔为一体。有时,教师虽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表面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某一个词,读得重些或轻些,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些,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那么如何让“读”在语文课堂上独领风骚呢?面对当前的现状,笔者从如下四个方面谈谈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形式多样,让朗读更“有趣”

为了让学生对读书保持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采取多样的形式。除了常用的示范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比赛读:小学生注意力有时不容易集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组织朗读教学时,如果老师能够注意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活动,就能够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作用。

学生之间的比赛。人都有一种强烈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小学生更不例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的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通过比赛练习朗读的方法,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学生朗读时的感情把握及朗读的能力提高得也特别快。

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如《小柳树和小枣树》、《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等等。有些记事、写人的文章和童话故事,分角色读还能增添课堂教学情趣。

表演读:笔者仔细看了个年级教材,发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担任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

想象诵读: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朗读可将语文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种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客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的问题,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读的方式还有很多。一节课中教师要采用什么方式,一切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

二、个性体会,让朗读更“有味”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与文本对话,潜心读,从而读出自己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理念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体现在个性化朗读上。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千差万别,因此,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允许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做个性化地朗读。教师要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的认知和感受,然后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将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教师应该让朗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平台,让朗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如《月光曲》一文,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时,学生对曲子的总体理解基本一致,能够读出乐曲的曲调和节奏,但对于“月亮在乌云中穿行”一句的读法却大相径庭,有的学生读得艰难,仿佛月亮步履维艰,乐曲沉重;有的学生读的如行云流水,仿佛月亮行色匆匆,乐曲急转直下。问及原因,学生也各持其辞,一方说乌云厚重,月亮在其中肯定是想挣脱这种黑暗,所以努力挣扎,当然要读的艰涩;一方则说,月亮在其中穿行,速度肯定是比较快,这句与下句的“一个接着一个朝着岸边涌来”相照应,所以应该读的急切些。学生的争执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就是朗读的真实写照么?

三、营造氛围,让朗读情更浓

鱼游水中的自在与逍遥,让我们羡慕与喜爱,语文课堂之上,就要做一条畅游在书海里的鱼,学生最怕的就是逼,所以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和谐的读的环境,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快乐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以读带动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和谐之美。浅尝辄止不会打动学生,老师的美妙讲说不一定能打动学生。真正让学生血液沸腾起来的是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自己的共鸣与感悟。

如在《现代与经典》教学盛典中,如戴建荣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做得很好,营造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氛围,这种氛围如此浓烈。试读—译读—品读—吟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情感流露之真。这样的课堂充实而饱满,富有美感,学生怎能不积极?怎会不投入,怎能不爱上朗读?

四、给足时间,让朗读更“有质”

朗读时间要充分。“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味道。读出深层含义。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在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等词,于老师没有简单地处理,而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直到四遍过去,于老师感到时机成熟,才找了部分学生根据自己读书时自己理解的意思和老师一块做动作。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该如此: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时间够了,能够独立体会的能力也便增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汲取其精华,文章的内涵不就弄懂了吗?

总之,教师要费尽心思,寻找方法,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月亮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砸月亮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