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转运院前急救的护理方式应用及心得体会

2019-08-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9期
关键词:抢救室危重症病死率

刘 薇 于 燕

(1 大连市急救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2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出现生命危险。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步,在急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院前急救中,呼吸道管理为重中之重[1-2],因此,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转运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将呼吸机转运院前急救护理方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评价其应用效果,并由此得出一些心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90例危重症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干预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3~80岁,平均(57.24±2.78)岁。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3.41±7.21)分。疾病类型:颅脑外伤4例、心脏疾病6例、肺脏疾病5例、重度复合伤并休克5例、脑血管意外7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胸部外伤3例、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3例、烧伤2例、颈部外伤引起的高位截瘫2例、癌症晚期1例。常规护理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3~80岁,平均(57.24±2.71)岁。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3.41±7.21)分。疾病类型:颅脑外伤4例、心脏疾病6例、肺脏疾病4例、重度复合伤并休克5例、脑血管意外8例、一氧化碳中毒8例、胸部外伤3例、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3例、烧伤1例、颈部外伤引起的高位截瘫2例、癌症晚期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即家庭式呼吸机自行转运组。干预组采用呼吸机转运院前急救护理。①院前人员培训。要求医师必须具有中级职称,相关人员经系统培训,熟练掌握呼吸机管道连接和参数设定等所有操作。②仪器配置。注射泵、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吸痰器、车载式呼吸机。③转运前器械和药品准备。检查万曼呼吸机各项功能是否正常,附件齐全,电量充足和充足氧气。急救药物是否齐全。④现场护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将口鼻分泌物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对转运可行性进行评估,观察患者面色、神志、血压、体温和呼吸等情况,预计途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并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风险,知情同意且签字后方可转运。⑤呼吸机设置。操作面板、接头、患者呼吸阀、呼吸软管、氧气瓶。连接呼吸管路,根据已知病情症状,选择使用纯氧或混合空气进行呼吸;调节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流量、呼吸压力、启用“辅助呼吸”模式时,按下按钮Assist。调试呼吸机送气正常后,再与患者面罩或气管导管紧密连接,观察有无人机对抗。呼吸机正常工作后再进行转运。⑥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监护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查管路是否有漏气、脱连接、折叠等;有无人机对抗。若出现问题,立即对症处理。护送途中与医院联系告知调节参数,开通绿色通道,做好呼吸机衔接准备。⑦管路的管理。家属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次性管路或经低温等离子灭菌管路,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⑧针对神志清楚的患者,护理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其悲观和绝望等心理和不适感[3]。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危重症患者对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焦虑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状态和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心理状态和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焦虑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1 干预前后焦虑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注:干预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期 焦虑SAS评分自行转运组 45 干预前 56.78±0.25干预后 23.22±0.32#*院前护理组 45 干预前 56.79±0.21干预后 44.67±0.69#

2.2 两组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比较:院前护理组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院前护理组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比较

表2 两组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转运时间(min) 进入抢救室时间(h)自行转运组 45 45.45±2.17 2.01±1.13院前护理组 45 33.24±1.41 1.01±0.21 t - 8.214 9.245 P - 0.000 0.000

2.3 两组病死率比较:院前护理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3 讨 论

院前转运是院前急救重要组成之一,是急救医学重要范畴,在患者抢救中发挥重要价值。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保持机械通气是急诊医学基本内容。对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运过程应用车载呼吸机管理呼吸道[4-5],可有效纠正呼吸衰竭,减少能量消耗,对过度通气进行控制,保障转运安全,配合全面的有效护理,可提高转运和抢救成功率,缩短转运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患者预后的改善[6]。本研究中结果显示,院前护理组危重症患者对院前护理组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状态和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院前护理组焦虑心理状态和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院前护理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综上所述,将呼吸机转运院前全面急救护理方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缩短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前转运成功率,值得在院前危重症转运过程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抢救室危重症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