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骨折的X线与CT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

2019-08-26曹荣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9期
关键词:正确率脊柱影像学

曹荣辉

(辽阳市第九人民医院CT室,辽宁 辽阳 111008)

脊柱骨折属于骨科临床中的多发病,该病的主要发生因素有重物压砸、意外车祸、高处跌落等[1]。当患者出现脊柱骨折后,其骨折部位多伴有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及活动受限等有关病征,而且头颈部也会出现疼痛[2]。针对该病患者采用合适的检查方法予以诊断具有相当关键的临床意义。当前,临床中用以诊断脊柱骨折的方式以X线、CT、MRI等为主。此文从因患脊柱骨折进入本院诊治的患者中选出73例为调研对象,着重评价X线和CT影像学用于脊柱骨折诊断中的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因患脊柱骨折而进入本院诊治的患者中选出73例,上述患者都经手术确诊为脊柱骨折者,且手术前都施行X线、CT扫描两种检查,已签署了本次调研活动的知情同意书;包含42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处在27~74岁,中位年龄(45.5±7.02)岁;当中,18例为颈椎骨折,25例为胸椎骨折,30例为腰椎骨折;致伤因素:31例意外车祸致伤,22例坠落受伤,14例滑倒致伤,6例重物砸伤。

1.2 检查方法:X线检查的操作方法:仪器选用中科美伦DR系统,对患者施行脊柱正位、侧位片摄取检查,并依照个人实际伤情予以双斜位片摄取检查。CT扫描检查的方法:仪器选用岛津SCT-4500型CT,将扫描层厚调整为2~5 mm,转速设置为0.6 s,螺距设置为1.0,电流调整为150 mA,电压调整为120 kV;辅助患者取仰卧体位,CT扫描平面和患者椎体需保持垂直,实施连续扫描。由两位影像阅片诊断医师共同负责全部患者X线平片、CT扫描片的观察和分析工作。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情况

1.3 评估指标:经两种影像学检查后,分别观察以下指标: ①骨折部位是否显示骨折线;②椎体有无出现压缩;③附件的骨折状况;④骨折片有没有突入到椎管内;⑤椎体有无旋转脱位征象。以上各指标划分成3个等级,3分:清晰可见为3分;2分:比较可疑但未能确定;1分:确定没有[3]。

1.4 统计学方法:对各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使用SPSS22.0软件予以计学处理,计量数据表达为均数±标准差,计数数据表达为例数和百分比(%),计量数据的比对经过t检测,计数数据的对比经过χ2检测,当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 结 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比较:73例患者经CT检查和手术诊断符合的有71例,正确率是97.26%;经X线检查和手术诊断符合的有59例,正确率是80.82%;这两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对照有较大差异性(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情况见表1。

2.2 两种检查方法的指标评分比较:CT检查各项指标的得分平均是(11.7±1.59)分;X线检查各项指标的得分平均是(8.5±1.73)分,二者指标评分对照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脊柱作为人类躯体承重的主要部位,其受到垂直轴向冲击力、前屈力或压力时较易出现骨折症状,且多以胸椎、腰椎骨折为主。X线是临床中检查脊柱骨折的基本方式之一,其兼具操作简便、费用便宜、辐射量较小等运用特点。利用X线检查脊柱骨折时,可以整体直观病变部位,以确定骨折具体节段及全面情况。然而,由于受到重叠性影像的干扰,导致X线平片中的一些细节部位难以清晰显示,特别是对脊柱后部骨折及脊柱管受累程度的检查受到限制[4]。选择CT扫描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出病变细节情况,尤其适用于检查X线片难以正确鉴别的脊柱后部骨性结构骨折和软组织病变状况,可以清楚观测椎管狭窄程度和形态,且对附件骨折部位的显示也较为准确。另外,CT可实现一站式扫描服务,减少患者移动幅度,可预防因检查移动而出现脊髓、软组织及神经重复受到损害[5]。

此研究的结果部分指出,CT扫描73例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及各项指标评分都优于X线,特别是针对骨折线错位、附件骨折的检查正确率高于X线。由此表明,对脊柱骨折实施检查诊断时,要注重发挥X线和CT检查的互补作用。X线检查可用于诊断大部分脊柱骨折情况,但重症患者或出现脊髓损伤的患者要需选用CT扫描进行诊断,以提升诊断检查的总正确率。

猜你喜欢

正确率脊柱影像学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医学影像学专家介绍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