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探析

2019-08-24蒋超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吸引力凝聚力新时代

蒋超

【摘 要】本文从新时代赋予高校共青团的历史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团员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等方面分析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面临的新媒体环境、新的服务对象及新时代新要求等主要挑战,提出应对的具体措施:以新媒体建设为载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平台,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均衡发展;以培养团干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共青团工作  吸引力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032-02

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高校共青团组织运行和实现其根本职责与重要任务的前提。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环境和对象有很大的改变,对高校共青团如何实现组织管理功能,正确引导和服务青年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试分析新时代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应对的具体措施。

一、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主要依靠共青团,共青团员的思想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促进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一)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共青团的历史使命。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确立和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教学机制也随之进行改革与发展,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冲击。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重要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各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以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核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

(二)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共青团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要求,对新时代青年成长寄予了厚望。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目标是突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团组织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衡量标准是通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来体现的。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强化责任使命担当、推动基层团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三)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团员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高校共青团组织运行的前提,是团组织的根本职责和重要任务,是吸纳更多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先进青年加入到共青团组织中来的必要条件。高校共青团组织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为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先进性提供了保证,对引导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青年正处于人生的积累阶段,高校共青团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就业创业等工作,引导、教育和团结青年,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探索新时代团员青年的成长和成才的新途径。

二、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对的对象以及工作的社会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凝聚青年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的环境要求、新的改革要求和新的服务对象的要求,对高校共青团如何实现组织管理功能,正确引导和服务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时代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共青团的工作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学习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交往方式的选择面也更加广泛。随着手机的普及,绝大多数大学生通过手机QQ、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新媒体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交流。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广泛性、快捷性和不可控性,共青团在组织凝聚青年时如何提高运用新媒体手段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媒体方式来引导团员青年,以及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舆论导向?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使其面临着一定的难度。

(二)新的服务对象是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新挑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的对象受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呈现出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自我意识强烈、个性鲜明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易受不良因素影响,缺乏自我监控能力等问题。面对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需求,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出現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的情况,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缺乏创新,开展的各项活动难以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效果不显著、参与性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校团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做好共青团工作,关键在团的干部。团干部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团结、引导大学生的重要桥梁。新时代要求团干部要务实肯干,加强个人素质,提高工作的效率,要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势下抓好青年思想引导,在青年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抓好服务青年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抓好服务大局工作,要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大力占网用网建网,树立新时代团干部的良好形象。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加强基础团总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对高校团干部工作的具体要求。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具体措施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表现为共青团员对团组织文化的认同和共青团员之间相互的感染力,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精神核心,团组织首先要具有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凝聚广大青年。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以新媒体建设为载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借助多媒体平台,如网站、QQ、微博、微信公众号方式加强新媒体宣传引导工作,健全新媒体网络工作模式。将新媒体作为反映团的工作和联系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主要阵地之一。通过推行“智慧团建”建设,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实现团组织对团员青年在时间和空间上全覆盖,让新媒体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拓展、组织提升、权益服务和思想引领的综合信息平台。“智慧团建”是团中央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共青團加强自身建设,创新线上线下活动、加强团员学生的管理、落实从严治团要求的重要举措,具备基础团务管理、工作管理和服务青年三大功能。包括对团组织、团员、团干部基础数据库的管理,也包括对团员发展、团费收缴、组织关系接转、组织生活开展、推优入党等基础工作的管理,对推动团的工作运行机制改革、服务青年具有实际的意义。充分把握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发展的要求,是在高校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团组织之间及时交流、推进团工作扁平化运行、实时掌握团员青年需求、吸引和凝聚团员青年的有效途径。

(二)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平台,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均衡发展。不断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团员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切实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平台,在加强团员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证明自我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目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主要包括学生工作履历、团学活动参与情况、实践活动经历、公益和志愿活动经历、创优创新创业等五个方面。在第二课堂的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团干部真实地记录大学生每个学期参加团学工作、各项活动和培训等情况以及在各类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来量化共青团组在培养学生方面的指标。另外,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表现,对每一位大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从而让大学生正确面对自身优势、尽量弥补自身不足,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均衡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高校团组织顺应新时代发展,凝聚团员青年的有利途径。

(三)以培养团干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共青团干部在加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团干的培养和任用,重视团干的选拔,提高团干的工作水平,对促进高校共青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新时代也要求高校共青团干部结合时代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首先,建立和完善高校共青团干部的选拔标准与选拔机制,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为核心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其次,完善高校共青团干部的培养机制。依托岗位培训、实践锻炼、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团干熟悉和了解团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理论思维能力。最后,完善高校团干的管理机制,规范考核程序。进一步对专制团干和兼职团干进行管理,解决团干部的待遇问题和编制问题,为团干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机会,从而切实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向杰.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程祖浩.高校共青团职能及其发挥路径探析[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6

[3]李勇.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6)

[4]孟杰.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与凝聚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

[5]杜娟,张彬彬.网络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品牌工作影响力和凝聚力方式方法研究—— 以合肥学院为例[J].才智,2018(1)

[6]乔少平.提高高校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9)

【基金项目】北海职业学院“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科研教改类重点课题“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合立德树人职业精神的路径探索”(2018YJY04)

【作者简介】蒋 超(1984— ),女,广西桂林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吸引力凝聚力新时代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吸引力1
吸引力2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跟踪导练(三)4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