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教育中“教与学”的教育学原理

2019-08-24孙燕

文教资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教与学

孙燕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针对设计教育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并取得了相关成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计教育研究的专题数量还较少,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度和参与度还不够高。对设计教育中“教与学”的教育学原理进行研究,能够丰富设计教育理论成果,为学术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设计教育    教与学    教育学原理

设计教育研究理论,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是明确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在研究成果上,能够明确教育目的、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总结有效的教学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将教与学的关系研究得透彻明白,提高设计教育研究理论成果效率的同时,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教育学思想的相关研究

(一)杜威教育学理论

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最早起源于“包豪斯”设计理念,由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作为体验式教学的基础,被成功移植到我国教育理论成果當中,并得到不断发展和更新。追根溯源,之所以将杜威关于教育学的理论称为教育学术界的经典,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杜威作为现代哲学思想奠基人之一,能够将哲学和现代教育学融合,深厚教育学的哲学意味,具有发人深省的功能。其次,杜威的教育哲学理论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主要思想于一身,充分考量在教育学中集体和组织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因此,杜威的教育哲学理论观点通过对社会本质的研究,深入总结出教育学的深刻论点,并将理论知识融入社会生活当中。

除此之外,杜威也对学校和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定义,认为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个体,接受的教育是一个充满社会型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天然的和有机的引导实现对社会的价值。由此可见,杜威认为的教育过程具有多方面含义,一是个体心理层面上的,二是社会层面上的。因此,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一旦脱离社会生活,仅从心理学角度扩大教育的影响是很难实现人才培养的。同时,如果仅从社会学角度培养人才,也难以使其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塑造历程,因此培养结果差强人意[1]。

(二)构建主义教育学理论

要研究教育学原理,就绕不开构建主义教育学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主要将研究重心放在知识的产出上。与杜威注重社会和个体发展关系的研究不同,皮亚杰更注重个体对于成长的认知,也就是在非他人的影响下,个人能够做出哪些惊人的成果。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理论被称为社会构建主义,最早被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认为知识的产生必然要经过一定的背景,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在建立知识之前,需要先与周围的人进行接触和互动,在一定的社会交往中产生知识成果,也就是学习的社会认知过程。除此之外,该理论还指出,学习并不是个体简单的脑力劳动,更应该是一种社会性行为,会受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再融入社会实践中。

这两种观点多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构建主义教育学理论强调的是人个体积极活动的发挥,知识的获得是一种知识构建和重新搭建的过程,第一种观点强调的是个人体验对知识构建的影响,第二种观点强调的是个人经验来自哪些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等。但是,这两种构建主义教育学理论的提出,是基于杜威的哲学教育观点的基础,它们相互补充并相互影响,对现代教育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构建主义理论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应用

(一)构建主义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不少专家学者都曾指出教育学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专家和学者和忽视了,认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才是重要的,针对学术研究和教育学成果的理论研究都相对不够充分。现如今高等级教育范围逐渐扩大,学生数量剧增,在高等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矛盾被公示出来。例如教育中的自然学科,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对自然理论的讲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而且知识背景的塑造和文化底蕴的丰富力度不够。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美国科学报告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准则联合提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应该有效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摒弃以往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此催生出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智慧的养成提供有效的引导[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发展逐渐成为教育事业进步的主流,各种新兴教学工具和教学技巧被推入课堂当中,成为促进教育理论成果发展和教学成果研究的主要动因。例如,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院校通过构建网络虚拟平台,为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信息化平台,转变了整个院系、学校甚至一定区域内的教育专项理论研究成果,实现了教学理论的信息化共享,并构建了完善的教育理论知识数据库。除此之外,在信息化背景下,学校的发展面临广泛和细致的理论知识库,校企合作、校园之间的协作式发展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科学的发展通道,为知识经济时代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发展都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二)构建主义教育学理论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发展起源于二十世纪初,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研究的高潮,尤其是赫伯特、西蒙创作的《人工科学》,更是引起了设计理论研究学界的广泛关注,随之而来不少批评的声音。明显的反对观点主要是基于人工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悖的这一质疑,并在杜威哲学教育学的理论上予以重新定义和再造。在这一研究基础上,不少研究者相应提出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应该对理论知识等观点进行重新定义和学习之外,更应该从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此为自身的职业导向提供坚实的实践依据。

除此之外,在设计教育研究领域中,大多数学者的愿望是构建一种非价值观而是认识论的转变,实现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并摆脱专业技能提升渠道从单一的科学研究获取,而是从多种实践本身获得。用现代教育研究理论来讲,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对理论和学术进行研究之外,更应该从实践角度提升专业技能,除了实践之外,还可以从整合行业信息知识来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提升,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核心部分。同时,在对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从两个角度进行,首先是进行完专业活动之后形成的知识系统和价值观系统,其次是专业活动进行之后,能够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形成全新的知识系统和价值观结构。两者都是在学习活动进行完毕之后对学习系统的重新构建,一个是直接构建,另一个是间接构建。两者并不发生任何冲突,只不过是学习者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

针对人类反思进行研究的过程,也可以通过语言实现,被称为隐性知识。这类知识并不能利用如数学知识的抽象推导得出,而应该用语言符号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从而提出能够验证实践的理论成果。需要注意的是,想要获得这样的隐性知识,除了学习语言符号之外,更应该从环境角度进行判断,并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同时,隐性知识的获得体现的大多是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需要利用大量学习实践获得,少数案例形成的隐性知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最终学习成果。这类学习观点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专家和学者的推崇。

上述理论成果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一部分关于设计问题和设计过程的理论,对于设计理论的发展来讲具有极大的引导价值。例如,问题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和工作室教学法都成了设计教育原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有效布置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除此之外,一些院校甚至直接将问题导向转化为教学模式,不仅满足了项目教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3]。

三、构建设计教育中教学模式与教育学理论联系的框架

与构建主义的教育学理论相比,反思和实践在教育中更具有引导价值,两者的本源理论具有一致性,都认为是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成果。从本质来讲,反思实践虽然隶属于构建主义理论,但是两个系统之间却存在细微的差别。具体来讲,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构建主义是一个相对广泛和宽松的概念,可以被应用到任何学科当中,适用性非常强。核心概念体验式教学是反思教学的表现形式之一。除此之外,动手能力的培养、探索性学习及启发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隶属于体验式教学,具有体验和反思的本质性特点。通过分析上述理论研究成果,设计教育中教学模式与教育学理论之间联系的框架基本成形,核心是杜威的哲学教育学;第二层级为启发式、探索式、詢问式等特征;第三层为个体心理发展、反思性实践者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正在发展的教育学理论成果;第四层是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策略;最后层主要是项目、工作室等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形式。

四、结语

在设计教育中对“教与学”的教育学原理进行研究,首先应该明确杜威关于哲学教育学的理论框架,构建设计教育中教学模式与教育学理论联系的框架,促进构建主义教育学理论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将教和学整合起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为教育者的教学计划提供方向性指引,完善设计教育中教育学原理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勇艳.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发展需求及改革途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51):89-90.

[2]张旸.设计教育中“教与学”的教育学原理之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04):143-147,210.

[3]柳海民,邹红军.教育学原理:历史性飞跃及其时代价值——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教育研究,2018,39(07):4-14.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教与学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初中古诗词教与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