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彩新韵:林声的辽瓷世界

2019-08-24李砚祖

陶瓷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彩林先生陶瓷

文/李砚祖

在中国陶瓷史上,辽三彩是一个极具时代和地方的陶瓷品类。据《中国陶瓷史》记载,辽代的瓷窑已知者共7 处,如上京地区的林东辽上京窑、林东南山窑、中京地区的赤峰缸瓦窑、北京龙泉务窑等等。纵观立国200 余年历史的辽王朝所创造的辽文化,其中作为物证的辽瓷可以说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契丹民族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审美品格,其三彩瓷更是以其丰富的造型、艳丽的色彩、质朴的装饰而独树一帜,在中国陶瓷史上书写了特殊的一页。但随着辽一代的沉寂,辽三彩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新中国成立后,对辽一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发现,辽瓷及其三彩瓷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林声先生与辽瓷结缘,始于其政务工作。他在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期间,主抓文化工作,即使是离休后,也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如担任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辽宁省工艺美术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本记者出身,还是一位诗人和画家,对文化和艺术有着发自内心的眷念与爱好,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著书11 部,如《灯下情思》《灯花吟草》《林声散文》《林声国画精品选》《林声诗书画集》《林声自题画诗》《玩陶集》等,主编《中华名匾》《中国百年历史名碑》等大型图书13 部。《九一八事变图志》《中国百年历史名碑》曾获国家图书奖。

林声先生的绘画,更多地取法吴昌硕、齐白石诸家,用笔劲挺豪迈,用色大胆沉着,不仅有着显见的个人风格,而且书卷气浓郁。他曾多次参加全国政协、中央文史馆组织的全国书画展,以及中日韩书画展等等。综上所述,林声先生介入书画界、陶瓷艺术界,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东北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大学名誉教授、辽宁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

林先生1931 年出生于山东蓬莱。在其年近80 岁时由书画入陶。他说:“我与辽瓷之缘,起始于接触辽代东京(今辽阳)江官屯辽瓷遗址。十年前(2005年),国家陶瓷艺术大师关宝琮先生在沈阳召开一次辽阳江官屯辽瓷遗址研讨会。与会的国家陶瓷艺术大师和研究专家对关宝琮先生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这次研讨会也使我这个对此一知半解的辽宁文化工作的领导者面染愧色。转而投睛江官屯赏读辽三彩,终使灿烂的契丹文化纳入了后来主编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卷)之中,让辽三彩重见天日,再放异彩。”不久,林声先生即三下赤峰学艺和考察江官屯遗址,在感受辽文化的震撼中,迈开了辽三彩的创新之路。他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文化素养浓缩在陶瓷艺术作品上,这对于一个高龄老人来说,非常不容易。没做过陶瓷的人也许不知道,陶瓷作为泥与火的艺术,要成就一件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像景德镇白瓷,缺少哪道工序,或者某一道工序稍加不注意,就很难出成品。所以我们要制作一个好的陶瓷作品,或者我们欣赏一个好的陶瓷艺术作品都非常不容易,也只有做过陶瓷品的人才能知道当中的艰辛。

2015 年12 月18 日,辽宁省博物馆举办“林声新辽三彩精品特展”并举行了《辽彩新韵——玩陶集辽瓷续篇》出版座谈会。在展览现场我第一个感觉是震撼,无论从器型、釉色、数量到它给人的气息,都有一种震撼的感觉。我们古代的东西,尤其是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有这种震撼力。我曾经想陶瓷也应是“国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没有青铜器,没有彩陶,没有陶瓷,没有丝绸,没有我们中国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我们的国学不就空了吗?最起码空了一半。所以我们弘扬“国学”,不仅是弘扬精神性、文献性的东西,我们更要注重器物等这些国学方面的遗产。

在研讨会上,我对林声先生的创作谈了自己认知,我以为,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辽三彩是辽宁历史上最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陶瓷工艺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产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很少能找到其他文化产品能跟辽三彩的代表性、地域性、历史文化性及它的所有价值来相比。对辽三彩的研究,对其价值的认知,实际上远远不够,因为中断得太久。另外,民族和文化的变迁,使得我们对它的认知才仅仅停留于一个考古、挖掘、整理的阶段。所以,对于辽宁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在文化建设上的发展,辽三彩的历史贡献和文明内涵方面的研究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不仅仅是研究历史,而是研究和面向我们的地域文化和未来的走向。为民族、地域的文化永久持续,这是值得认真学习、继承发扬的宝贵财富。林先生的展览,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和反省历史的机会。辽三彩是中国陶瓷艺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闪光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有很高的地位。辽三彩的创新发展,辽三彩文化内涵的弘扬、传承,是一个世纪性的大课题。

回到林先生的展览,我感觉展览的意义不仅属于林先生一个人,他秉承着辽宁地域文化发展的脉络,因此,从历史角度看,他是辽三彩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承续环节。

林声先生的陶瓷创作,从艺术的角度我觉得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因为辽三彩在历史上是生活之物,它是民窑生产的日常生活器物,它与景德镇的官窑不一样。它凝聚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和整个民族生活的风情风貌、文化精神。丰富的造型,朴素的装饰,一切都来自于生活的要求,其本质特点就是朴实、纯真、浑厚,这是民间艺术的一个根本特征。在那个时代,辽三彩在当地人的生活当中,在马背文化、草原文化的生活里,它是经典之器,是人们生活中的宝贝。它是民间工匠不假思索地自然而然创生的艺术。这种艺术是真正的艺术,跟艺术家刻意追求的那种艺术不一样,艺术家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表现,而民间艺术往往是无心无为之作,是来自于内心的那种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东西。林声先生的新辽三彩创作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他也可以说是一个民间的、业余的作者,他的创作是非艺术家的非专业的创作,这种天生的民间身份契合了辽三彩原生的本质特点——民间性。可以看到,民间工艺的淳朴自然在林先生的创作中不是有意被植入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率真自然。实际上,艺术的崇高境界就是率真,就是心的表现、情的表现,这一点在林先生的创作当中表露的很充分。我以为这是林先生辽三彩创新的最大的特色。

第二,就是他本人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历练,对创作的认真和真诚。他本是个学者,是个文化专家,他把汉文化融入到辽三彩当中去,尤其是他在辽三彩创作中运用的刀工,一刀代笔,而且把刀工做得这么精致、这么率真、这么犀利,这是其文化素养发挥的作用,作者在陶上的书写和表现,既刻意又无意,求形而致无形,自然而然地成就了独特的艺术形式,达到了装饰到极点没有装饰的境界。这基于其学术的素养和高远的艺术追求、品德,是经过几十年的训练修养才能达到的。

林声先生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尊重他的师父。因此,他的作品既得民间艺人的真传,又有自身文化品格的加持,文气而高雅;既传统又崭新,这是他独有的风格和品位,这种艺术成就可以说是他个人的文化品位、艺术追求的结晶,我愿意把它看成是新辽三彩文化创生的一个深层意义。

猜你喜欢

三彩林先生陶瓷
邻居林先生
“唐三彩”是哪三彩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呼我
忙碌的莫林先生
巧借“三读”,写出”三彩”
陶瓷艺术作品
中国三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概念问题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旧瓶装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