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追悬壶济世梦 “躲”进图宾根“村儿里”读博

2019-08-23汝元昕

留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生活

汝元昕

生活的镣铐锁不住最初的梦想,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北京,盛夏,傍晚7点,潮湿的夜幕随时间一寸寸地俯压下来,覆盖住了城市的身躯。骤起的晚风仿佛发出了大雨将至的讯号,催促着街上的行人匆匆赶路。

例行的日薄西山,例行的热风闷雨,例行的车流编织着缓慢流淌的光线丝带,例行的人潮在地下铁道的迷宫里吞吐聚散。

采访的约定让《留学》记者延宕在办公室的白炽灯光之下,整理着受访者的资料:汪辉,Doctor. Jason,德国图宾根大学,神经生理系,医学博士……此时德国时间中午1点,汪辉上午的实验还没有收尾。“一般中午有点儿时间。”他在微信上这样回复《留学》记者的采访邀约。

逃离一座城市,有时是选择,有时靠机缘。接通微信语音电话的那一刻,除了汪辉打招呼的声音,扬声器里还传来了清脆宛转的鸟鸣声。而图宾根田园的沙沙风声、正午阳光下内卡河的汩汩的水流声、农场里马尾扑蝇的扑簌声好像也顺着网络接踵涌过来了。106分57秒的微信语音通话里,我们发现,汪辉也正是一位“城市逃离者”。他渴望挣脱平庸的泥潭,又屈从于现实的温柔;他有悬壶济世的至高理想,也在难得糊涂中打趣自嘲。他自称“负能量”,却总是笑个不停;他感到孤独,可偏偏从这可贵的孤独中吸吮着成长的能量。

漂洋过海,为心中的医学梦想寻觅出路;只身旅外,个中炎凉冷暖唯有自知。在汪辉的心声里,我们窥得了当代医学留学生神秘面纱后的最真实体悟。

不愿困于平庸的枷锁

辞职出国延续梦想

做医生的梦想在汪辉心中萌发得格外早。在高中同学录上,他曾写下这样的一句话:我以后想当一名医生。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大连医科大学,主要研究神经外科,毕业后在济南的一家医院顺利入职,并且在这座城市落脚成家,结婚生子。追梦之旅看似一帆风顺,生活也仿佛照着合理的轨迹平稳地前进着。

然而,在医院中日复一日的乏味工作磨损着年少的锐气,侵蚀着拼搏的动力。他确实成为了一名“医生”,但距离“心目中的医生”遥不可及,甚至还感觉自己正在与这一梦想渐行渐远。现实远不如理想那么丰盈饱满。“理想之中毕业之后能在岗位上积累经验,学更多东西,尽早独当一面,成为一个厉害的医生。但是看到科室里很多40多岁的人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就好像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汪辉如是 说。

汪辉不甘就这样安于现状、困于一隅。2018年6月,长久的焦虑加上机缘巧合的催化,他决定从医院辞职,回到校园的象牙塔中深造。从最初起念,到最终选择德国图宾根大学,其间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纠结。汪辉是在国内医学研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更向往能在国外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而相比较于美国等国家,德国的医疗体系与国内更相似,年限也不会那么遥遥无期。据汪辉向《留学》记者介绍,赴德读医学博士可以选择两种学位,一种是PhD,类似于国内的学术型博士,学制一般是3—5年;一种是MD,相当于临床博士,学制一般是2—3年。但是年限并非完全固定,也会根据教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起变化。汪辉选择了年限相对较短的MD,攻读神经外科。

在德国读博的生活,和汪辉憧憬和想象中的差不多。当谈到与国内环境的对比时,他告诉《留学》记者,“国内做医学研究对于出结果的要求很高,压力很大,产生了各种乱象和浮躁风气。而国外相对来说学术氛围更加纯粹。并不是说在德国就不重视科研成果,而是说这边的人更愿意静下心来、耐心地做研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地琢磨。”在时间安排方面,国外也会相对自由,少了一些教条化的规定。可以选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满,也可以安排得比较分散,进行放松。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不过,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压力。“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在承受范围之内,要不然精神就崩塌了。”汪辉笑着说。

同事来自五大洲

老板是个“疯子”

科研工作是一场细水长流的孤独旅程,没什么大起大落,没什么荆棘坎坷,没什么值得激动、聊以排遣的事情。汪辉目前正在研究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課题,现在在做的实验是研究帕金森病与肝炎之间关系,上午刚完成切片染色,之后要做显微镜成像和数据分析。当被《留学》记者提问“难不难”时,汪辉回答说,“成形的医学科研方法是固定的、死的。没有什么难不难的。就是一个很笨的重复再重复的过程。”

汪辉所在的实验室里有5个博士后,8个博士,加上老板一共14个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伊朗人,也有德国人。汪辉告诉《留学》记者,平时同事都是各忙各的,甚至彼此间不知道对方的课题是什么。“也就是平时碰面打个招呼,说说话什么的。”对于《留学》记者“说些什么话”的追问,汪辉笑着坦言,“吐槽老板。”正如他所言,“天下乌鸦一般黑”,老板和学生的关系在博士期间是最值得讨论的话题。汪辉的老板来自乌克兰,50多岁年纪,是一个短发、高挑、干练的“女强人”。“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疯子。”汪辉半开玩笑地说,“她很刁钻,办事全凭心情,一意孤行,一般别人的话都听不进去,经常为难大家。”

据汪辉介绍,他们的老板也会“压榨劳动力”。他这样向《留学》记者讲述,“我们读博士的说的好听点是在做实验,学习科研思维,但是说句不好听的,可能就是打工仔,为实验室课题卖命。然后老板还会觉得不够,会给你额外增加课题,提其他的要求。你可能要耗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小时去做跟自己无关的事情,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压榨。”

与异国同事如何相处让《留学》记者很感兴趣,但对汪辉来说似乎并不是那么有劲头的话题。他说,“都是一把年纪了,没什么好玩儿的人。”在他看来,这不是异国文化差异造成的,而是与年龄有关。“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一群小孩,就是各种‘造。现在相对来说都比较安分了。”

图宾根的生活环境也是造成这种“安分”的一大原因。“在中国,KTV、网吧、台球室、商场很多,娱乐实在太丰富了。”汪辉说,“在这边,娱乐活动相对来说匮乏得多。这里的人更倾向于户外活动,夏天去野外徒步、烧烤,冬天喜欢滑雪。”

田园牧歌式生活

“如果没有她,路会很难走”

作为拥有将近800年历史的古城,图宾根至今仍保留着宁静古朴、远离尘嚣的田园风情。说起图宾根,汪辉总是称它为“我们村儿”。“虽然图宾根是个城市,但它的面积可能连中国的一个县都不如。”汪辉介绍说,“一共8万多的人口里,有两三万都是图宾根大学的学生,所以图宾根也有‘大学村的称号。”

与国内相比,图宾根的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很突出的一点就是网速太慢。尽管语音能连上,但是信号并不很清晰,而且还有差不多5秒左右的延迟,这也让采访的对话并不能像面对面或是在国内打电话那样顺畅,多少有些费劲。“这还算好的,”汪辉说,“我曾经和我对象语音聊天有20秒的延迟,这边网络真的要瘫痪了。尤其一到要变天的时候,信号尤其差。”

娱乐活动的匮乏、网速的缓慢让汪辉初来乍到时感到很不适应。但是如今大半年过去了,他也逐渐能够接受这种生活方式。在图宾根的生活少了些热闹与喧嚣,更多的是寂寥与恬淡。漫长的时光白纸,他选择用工作来填充上色。

工作之余,除了偶尔与中国同学聚会吃饭、谈谈课程,汪辉更多地选择独自“溜达”来打发时光。图宾根城风景绝佳之处要数城中心的内卡河大桥,这也是汪辉“百去不厌”的地方之一。内卡河是莱茵河的支流,从图宾根城东西穿越而过,为这座古城添上了一笔浪漫幽雅的色彩。风和日丽之时,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河畔的翠绿树影与依山而建的红色尖顶房子;落日余晖里,粼粼的波光中摇曳着染着晚霞的流云与岸边点点昏黄的灯火……这样如梦似幻的景色是汪辉工作之余闲暇时刻的心灵慰藉。

图宾根向来以明信片般的美丽风景著称。只要走出实验室,放眼望去皆风景。宿舍后的农场也成为了汪辉最爱的散步之地。尽管时常有马粪、牛粪的气味,但是那份原生态的景色仍然吸引人们前去散步、跑步,也有很多当地人在那里骑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置身于自然之中,放空思绪,别有一番惬意享受。

汪辉渐渐地爱上了这样的慢节奏生活。“这边的生活状态真的很好。”他感叹说,“有时候觉得,要是家人都能够一起生活在这里也是很好的。在国内,常常忙来忙去的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忙了几年时间就过去了。在这边人们更能够静下心来享受生 活。”

然而国外生活再美妙,在他看来也不过是“好山好水好寂寞”罢了。

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汪辉最思念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每个人都需要心灵的挚友与倾诉的对象,对汪辉来说,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到了这个年纪,岁月已经把人打磨得差不多了,什么问题自己都可以处理,但是这远远不够,总是需要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心里话。”他说,“在我的国外生活中,最大的动力就是来源于她。如果没有她,路会很难 走。”

汪辉的妻子也是学医出身,是他大学的同班同学,两人大二的时候开始谈恋爱。“大连医科大学风景很好,是个很适合谈情说爱的地方。”他说,“我们俩性格相投,当时每天一起上课,觉得怎么过都过不腻,那种感觉特别好。”毕业后,他们步入了婚姻殿堂,一直以来都是彼此的知己。“我们是一类人,有很多共同语言。”汪辉这样形容两人的关系,“我说什么她都会懂我。”在异国求学的日子里,与妻子语音、视频,分享实验的进度和生活的状况,已经成为汪辉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时差原因,加上两人工作忙碌,他们聊天并不能很频繁,但仅仅是工作间隙里的三言两语,也能成为生活的最大能量源 泉。

汪辉的女儿今年两岁,已经能够支支吾吾地说话了。因为担心宝宝忘了自己,平时他时常和她视频,圣诞节和6月也请假回了两次国。对家人陪伴的缺失,是汪辉心中最大的痛苦。但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他也并不后悔出国的决定。“人总是会舍弃一方面的东西,去追求另一方面的东西,这就是人生,但我觉得应该是值得的。”他说,“在这两三年得到的东西,我觉得应该会远远超过留在国内安安分分做一名普通大夫所得到的。对家庭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带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就是对她们最大的弥补。”

趁着年轻出来走一走

追梦的人不孤单

跨越数千公里来到异国深造,完全是从一个世界穿越进入另一个世界。国内的生活,挚友环绕,家人相伴,繁华,热烈,甜蜜,浪漫;而在德国图宾根,生活太过于安静,太过于平缓,太多的时刻只能与自己相处,所有的问题也只能一个人处理与面对。闻不到故乡土壤的芬芳,沾不上熟悉的红尘烟火气,留学德国的生活,是独自一人的孤單旅程,“如何一个人生活”成为了最重要的必修 课。

汪辉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当他提到“孤单”“艰难”“压榨”“痛”这样的字眼时,总是带着几分戏谑与玩笑的口吻,好像在谈论什么很有趣的事情,又好像在揶揄自己来纾解心中的无能为力,又或许这些对于他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忍一忍也就过去 了。

成长需要交学费,成功要付出代价,汪辉将这些问题看得很通透。成为一名优秀的、独当一面的神经外科医生,为中国的医疗事业作贡献,是他最大的理想与目标。而国外留学的经历,其间的所有寂寞与煎熬,都是通向理想的垫脚石。实际上,这些也是人生的隐形财富。汪辉并不以功利的目光看待这一切。他说,“这些对事业有没有用,在我看来已经不重要了,真的不重要。即便回去之后发现没用,我觉得我出来了,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阶段,我觉得我赚到了。”

在汪辉身上,能感受到种种复杂的愿望与矛盾的心情。他怀恋国内生活的温暖幸福,又平静怡然地接受了国外生活的孤独寂寞;他想努力修炼能力“多赚点钱”,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又深深地明白“入了这一行就和富人没什么关系了”;他想在神经外科领域深入钻研成为一名大家,又不愿意让一种职业定格自己的人生,不断思考着人生新的可能性……梦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自由与责任的双色线编织成了汪辉当下的心境。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主色调,那就是不甘困在井底、想要不断挑战、见识更广阔天地的心愿。

正如汪辉最喜欢的一本美国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写的书《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言,“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成熟是思想从偏颇走向包容的过程,成熟的人可以悦纳自己的处境,与激烈的心理矛盾握手言和、和平相处,但他永远不会停下追逐梦想的步伐。

相比较于国内熟悉、亲切又安逸的环境,国外陌生的水土与文化环境能让一个人更加迅速地走向成熟。这也许就是留学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修炼人格。在粗砺艰涩的环境中愈是磨得遍体鳞伤,触摸到的梦想就愈是炽热滚烫。

不论是在北京还是济南,纽约还是图宾根,城里还是“村儿里”,追梦的人永远都不孤独。

猜你喜欢

生活
生活另一面
漫生活
爱生活,爱思考
社保让生活有底了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创意给生活带来了快乐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