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空间”陈设视角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研究

2019-08-23林如嫣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7期

【摘要】目前而言,非遗展示在国内还处于探索期,高校内课题研究成果也并不算多,学术界和媒体主要发出的是担忧的声音。本文以中国传统“家空间”的视角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通过最为普遍真切的“家文化”带入展示空间,来说明非遗文化并不是玻璃展柜里的摆件,而是与我们生活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关键词】非遗展示;家空间展厅;新中式家具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内容概述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狭义而言,就是通过与非遗相关的实物展品的有形陈列和动态多媒体以及交互式的、多感官的的无形陈列,起到传承、保护、传播、教育等作用;从广义而言,即实体展示空间,是一种宽泛的展示概念,包括非遗主题的实践活动、展演、售卖或者线上活动等都属于非遗展示的范畴。

(一)目前非遗展览的形式

目前,国内已有的非遗展示就地点分析,绝大多数是以历史建筑、文保单位为载体,此类的非遗展示空间一般直接以寺庙、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和地方性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展示场所。还有另外一种是以仿古街区、村镇、公园等旅游景区为载体,通过扩建原有的旧建筑,把建筑外立面、街区、景观等周边环境改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

目前,国内已有的非遗展示产所比较多的是以静态展示为主,遵照类似于一般博物馆通用的展陈样式,包括涉及平面设计的图片背景墙。有些非遺展示产所也有设置动态展示区域,供非遗传承人进行展演,例如手工技艺类项目展示、文化体验活动、讲座和民俗节庆活动等。

(二)非遗展览的理念

1.“活态传承”

非遗更多的是一种“技艺”,而不是“文物”,这种“技艺”存在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通过活动和教授而传承下来。而活态传承,正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用鲜明鲜活的语言和行为,依靠传承主体(即群众)的互动参与,在与社会、人类行为的不断融合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活态传承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

2.地域文化”

黑川雅之在《设计未来考古学》书中提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地域文化的价值不再是保存,而必须构建出现代思潮及精神层面的积极意义,如此个人与地域文化的发酵作用才得以产生,进而达到新的发展与应用”。各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这门技艺成长在这块土壤,本身所带有的地域文化作用不仅仅是挖掘民众情感元素,赋予了它所在城市的气韵和符号,也可以代表这块土地典型的地方特征传统文化,既有精神层面,又有物质层面。

二、中国传统“家空间”

本章节中,列举了中式传统“家空间”中的客厅、餐厅、茶室、书房四个最能代表中国传统特色的空间,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工艺品陈设为手法,融入到新中式家具陈设里,找到适合现代中国人生活和符合当代审美意识的新中式家居空间。

在中式客厅里,一进门就可以感受到其装饰上的精工和讲究,经常会在客厅饰以国画、漆画等艺术作品,门楣上饰以木雕或石雕。当下很多设计,在客厅的室内陈设中用到的家具器用、装饰织物,都能见到非物质文化技艺的身影,比如以红木家具为首的非遗技艺,在客厅的陈设往往常常表现在茶几、座椅、电视柜或者电视背景墙上,端庄大方,典雅稳重。

在传统民居里的餐厅,餐桌一般都是大圆桌,才能方便一家十几口人聚在一起吃饭,家里主人公坐在餐厅进门的对面的主位,背景墙装饰上书法字画等显示主人公文化修养的艺术品。

在中国,人们讲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茶室内的装修和陈设的目的性明确,就是要创造一个富有艺术情趣的品茗环境,茶室要做到别具一格,有一件必不可少的物件,那就是建盏。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烧成后的釉色复杂多变,对于茶室陈设能起到很强的装饰性。茶室墙上的装饰还有以书画为好,四周也陈设一些寿山石雕、根雕、竹雕、盆景、奇石和花卉等。

传统中式书房,从规划到家具的选择都具有沉稳的感觉,因此深受现代人喜爱。谈到书房,不得不提文房清供,在比较正式的传统文人书房里,除了配置博古架、屏风、书桌、画案、榻以外,还会搭配上笔架、文房四宝、瓷器摆件或者山水画古玩等。

三、以“家空间”陈设视角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案例分析——以“开启·非遗的美好生活”为例

此次展览意在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让更多民众了解并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近300余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匠心”的这份坚持与执著,正是福建非遗技艺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一)展览场地分析

这次非遗展览选址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厅。福建省美术馆坐落于美丽的西湖与左海交汇处,福州人流量大的景区附近,出门便可以看到美丽的西湖和绿堤。美术馆展厅进门后是个大厅,配备前台咨询处和三块小型的电子屏幕和前台背景墙上的矩形电子屏幕,大厅占地面积约为164.5平面米,径直穿过大厅后是展厅空间,展厅的平面图是个正正方方的矩形,占地面积580平方米,以及9块可以移动的展板,展板高度约为2.80米。

(二)展览规划设计

1.入口

这次展厅整体是个传统展厅的形式,可以用来布展的面积有580平方米,空间平旷,有比较大的操作空间。考虑展览当日人流量以及到时有许多人媒体到访,在展厅入口处,使用三块展板横向展开,形成一面长约8米、高约3.5米的海报墙,这样做一方面对于观展路线来说,有个海报墙的遮蔽,并不会让到访之人对整个展厅一览无余,巨幅海报还增加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也是到访的媒体和手艺人采访合影的好背景。

2.七大类传统工艺区

绕过背景墙,进入展厅,整个展厅分为七大类工艺展区和中间的家空间展区以及精品展区。由于这次展览展品比较多,并且各项各类都有,人流量比较大,所以把整个展厅依次分成了七大类展区,有寿山石雕区、惠安石雕区、木雕区、藤竹编剪纸区、漆艺区、陶瓷区和综合展区。每个展区配有20个左右玻璃展柜放置展品。寿山石雕和惠安石雕区主要以玻璃展柜展示为主,大型的摆件则放在每个展区的中心展示位上,其余的靠墙摆放,以保证每个展区过道的畅通。还有木雕画、剪纸和漆画等,依据每件作品的大小、颜色和风格,挂在展区的立面展板上,以保证在展品陈列上,既能保护展品,也不会显得拥挤和杂乱。

3.“家文化”空间展区

展厅中间设有“家文化”空间展区,其中包括餐厅、茶室、书房、客厅等功能性空间的营造,以家空间的陈设角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这与一般博物馆的展览不同,以非遗展示为内容,借助了以“家空间”的陈设手段,可以让普罗大众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到非遗是真真切切的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可以为现代人的生活空间营造氛围、锦上添花的艺术。

“家空间”里的吊顶上,悬挂着写有汉字的和意向画的网格布,从上空垂帘下来1.5米长度,以在吊顶上以网格布作为划分,把“家空间”里分为了餐厅、茶室、书房和客厅四大类,这样的手法比在地面上用传统屏风划分区域更好,不会显得拥堵,又可以让人清晰地直观感觉到四个场地不同的氛围,比较适合展览的场地。

家空间里的餐厅,用的是花梨木做的餐桌椅和白瓷器具和水晶杯,按照一家四口的用餐形式摆放,更贴近生活。在茶室,考虑到茶室是让人放松聊天的场所,所以在美陈上是以水晶做的茶器,搭配福建的各色建盏,还有以大漆做成的茶则和茶罐,以大漆的正红搭配水景的通透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书房,是中式漆台书桌配上博古架藤竹編的画卷和寿山石以及陶瓷的古玩摆件,营造中国传统书香世家的氛围。在客厅,沙发是鸡翅木材质的明式家具,搭配绿植摆件,家具造型简约,并不是一味复古精雕细琢,配合现代家具设计常用的软坐垫,做到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一致。整个“家空间”的陈设意在以新中式家居与传统工艺作品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呈现符合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室内陈设。

四、结语

整个展览,以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研培理念,通过传统非遗技艺与生活场景的情景交融,展现非遗的“活态传承”,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在活态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以“家空间”的文化和陈设视角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是新时代下新中式家庭空间与流传已久的传统手艺的一次结合尝试,在更为积极创新的传播和展示中,“非遗”的传承无疑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55-58.

[2]夏宁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途径探究[D].云南:云南艺术学院,2011:10-16.

[3]雷一鸣.对人性化住宅建筑设计要点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6(7):238-239.

[4]王勇.装修前期规划[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30-46.

[5]秦怀宇.新苏作文人书房家居设计探究[D].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12:8-10.

作者简介:林如嫣(1994-),女,汉族,福建福州,在读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教师:蓝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