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19-08-23魏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淮北地区高产小麦

魏刚

摘要    合理应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升小麦产量。本文从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精细整地、科学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3-003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小麦生产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品种的产量潜力、抗病抗灾能力有待突破,大播量、不合理施肥现象仍有发生,农机农艺不够配套,耕整地质量与科学播种的矛盾越发突出,长期旋耕,耕层浅,不镇压,冬季冻害、后期倒伏风险仍然很大,小麦赤霉病毒素和农药残留引发的生产和质量安全仍有发生。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如何提高小麦产量始终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所探讨的重点问题,小麦品种、整地质量、土壤肥力以及施肥管理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小麦产量。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需要应用高产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作为我国小麦高产地区,与其他省份小麦主产区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想实现小麦高产,必须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全面提高小麦生产水平”为核心,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同时严把小麦高产栽培各项技术环节的落实,以提升小麦产量。现将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用小麦品种时应考虑到当地的生态条件、土壤状况和生产水平等状况。一般低产田肥力不高,应选用抗逆性強、多穗多粒型优良品种。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规定指标。种子发芽率≥85%,纯度≥99.0%,净度≥99.0%,水分≤13.0%。

小麦种子精选包衣或进行药剂拌种具有省工、省时、省种及防病防虫等作用。经过精选包衣的小麦种子,可以防治小麦苗期地下虫害,防治或减轻黑穗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增强小麦苗期的抗逆力,达到全苗壮苗、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小麦产量的目的;可减少麦田用药次数,保护天敌,减轻环境污染[1]。未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进行拌种,如小麦根病严重的可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按药∶种=1∶800的比例拌种,或用40%甲基异柳磷+15%粉锈宁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可用50%甲胺磷乳油或5%辛硫磷进行拌种。

2    精细整地

小麦要高产稳产,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只有精细整地,才能蓄得住水、扎得下根、出得好苗。因此,应提高整地质量。采用机耕,耕深20 cm以上,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透,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耕后复平[2]。

3    科学播种

水是小麦发芽的首要影响因子,应适墒播种。土壤墒情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只有墒情适宜,才能保证小麦一播全苗;否则,容易造成缺苗断垄,即使后期再浇水,也难以保证全苗、匀苗。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土壤“抓土成团、轻丢即散”是小麦播种的最佳墒情[3]。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85%或低于50%都会影响小麦正常的发芽、出苗。小麦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不能靠天等雨。原则上先浇水补墒再播种,宁可迟播2 d,也要保证质量,确保齐苗和全苗。

同时,应适期播种。适期播种就是在当地气候条件下,以冬前能否长成壮苗为标准进行播种。适期播种有利于安全过冬,过早播种会形成旺苗,年前拔节,不仅消耗地力,而且容易受冻、病虫害加重;过晚播种,易形成弱苗,分蘖少,也容易发生冻害。正常年份,淮北地区小麦适宜播期:淮北中北部地区弱冬性品种为10月5—15日,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20日,春性品种为10月20—31日。

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中产田因地力条件不佳,应适当增加播量。因此,播量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4]。计算公式为小麦播种量(kg/hm2)=计划基本苗数(株/hm2)×千粒重(g)/[1 000×1 000×发芽率(%)×出苗率(%)]。

播种方式一般采取机械条播,行距20 cm,播种深度为3~4 cm。

4    肥水管理

有机肥不但能为小麦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且有利于改善低产田的土壤结构。在施肥上,应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肥与追肥结合,氮肥后移;根据土壤硼、锌、锰等含量及小麦缺素症状有针对性地施用微量元素[5]。中微量元素肥料有锌肥、铁肥、钼肥、硫肥、硼肥等,各地可根据当地土壤检测的结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专家指导下科学施用。

小麦每形成100 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3.1±1.1)kg、磷素(P2O5)(1.1±0.3)kg、钾素(K2O)(3.2±0.6)kg,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以及每形成100 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不尽相同。冬小麦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见表1。可以看出,小麦苗期,由于麦苗较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相对较少;返青后,随着植株迅速生长,养分吸收量也急剧增加;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对氮素吸收的高峰期,此时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根据小麦的生育特性和需肥阶段性,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上一般采用氮肥后移及磷、钾肥基施的施肥方式,以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促多成穗,防止后期早衰,争取小麦高产。

不同的产量水平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不同,不同土壤其基础肥力不同,应根据土壤化验结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若条件达不到,可参考表2的推荐用量,结合常年产量结果调整,避免盲目增加用肥量,一般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基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肥力高低维持在50%~70%之间。例如,目标产量为9 000 kg/hm2时,施肥量为氮240 kg/hm2、磷112.5 kg/hm2、钾112.5 kg/hm2,其中磷、钾肥全部基施,氮肥按60%基施,应基施氮144 kg/hm2;如施用复合肥(15-15-15)750 kg/hm2,则磷、钾肥正好满足需求,同时需补充纯氮31.5 kg/hm2(若用尿素则需施69 kg/hm2),即基肥施用复合肥750 kg/hm2+尿素69 kg/hm2;此外,春季小麦纯氮追肥量为96 kg/hm2,折合尿素量为208.5 kg/hm2 [6]。

年前长势偏弱或发生冻害麦田,在越冬期结合腊肥早施分蘖肥,宜选用优质的腐熟有机肥30~45 t/hm2,或施尿素60~75 kg/hm2。播种出苗较早,11月下旬主茎已有6叶1心,越冬期有可能拔节的麦田,中耕1~2次;或叶面喷施化控剂,化控蹲苗。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结合施肥、灌溉、培土等适时进行中耕,中耕深度一般为3~5 cm;群体偏大的旺苗,深锄7~10 cm。年后在小麦基部节间定长(一般在3月中下旬)时追施拔节肥,一般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1%~2%尿素和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可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质;也可把尿素、磷酸二氢钾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开展“一喷三防”,一次施药达到防虫防病、提质增产和节本增收的目的[7]。由于土壤冻融,若沟渠受到破坏,年后应及时清理沟渠,保持排水畅通。

5    病虫草害防控

5.1    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病虫害,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按照“把握适期,选准药剂,兑足水量,喷准部位”的要求,进行科学用药和综合管理,以提高防治的总体效益[8]。主要做好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要精准用药,绿色防控。

在赤霉病防治上,于小麦扬花初期,选用多菌灵、使百功或多菌灵+烯唑醇喷雾;重发年份,可在初花和盛花期喷药2次。根据预报,雨前喷药预防,必要时雨后补喷。在锈病防治上,采用立克秀或三唑酮(粉锈宁)等拌种预防,还可兼治早期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加入杀虫剂可兼治地下害蟲。小麦盛花期后慎用粉锈宁。大田发病普遍率达3%时,选用烯唑醇、丙环唑乳油(科惠)喷雾,穗期可结合“一喷多防”,防病、防虫、兼防干热风。在白粉病防治上,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20%时选用三唑酮(粉锈宁)或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喷雾。在纹枯病防治上,小麦拔节期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用烯唑醇或井冈霉素兑水喷雾,播前可用立克秀、井冈霉素或蜡质芽孢杆菌拌种预防冬前发病。

在吸浆虫防治上,蛹期(抽穗期)可选用50%辛硫磷3 750 mL/hm2或80%敌敌畏1 500 mL/hm2兑水30 kg/hm2制成母液,均匀拌细土375~450 kg/hm2制成毒土防治;成虫期(小麦灌浆期)可选用辛硫磷乳油、乐果乳油、菊酯类等高效低毒药剂喷雾。在麦蜘蛛防治上,小麦返青后,平均每1 m行长有幼虫6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选用阿维菌素、乐果粉剂等喷雾(粉)。在麦蚜防治上,田间穗蚜量超过500头/百株(茎)、天敌与蚜虫比低于1∶150时,选用吡虫啉、抗蚜威、添丰等药剂喷雾。

5.2    杂草防除

播种出苗后四至五叶期是施用除草剂的最佳时期。此时小麦抗药性和耐药性最强,施用除草剂后不易产生药害;且杂草刚刚出苗,对除草剂的抗药性和耐药性最弱,除草剂的灭草效果较好。如果小麦出苗后四至五叶期没有应用除草剂,可在冬小麦越冬后返青时使用。此时杂草开始恢复生长,对除草剂的抗药性和耐药性也变弱,除草剂也容易发挥灭草效果。切记小麦拔节后不能再用除草剂,此时小麦对除草剂的抗药性和耐药性变差,使用不当容易产生药害。在阔叶杂草防除上,在小麦四至五叶期用72% 2,4-D丁酯乳油750 mL/hm2喷施;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喷施,或在小麦二叶期至拔节前用20%溴苯腈乳油1 500 mL/hm2喷施。施药应选无风晴天进行,一般兑水450 kg/hm2。

在野燕麦的防除上,结合浇头水进行,用40%野燕畏乳油3 000 mL/hm2,在小麦三叶期(野燕麦二至三叶期)用细沙300~450 kg/hm2混匀后撒施地表,施药后及时浇水;或在野燕麦二至三叶期用6.9%骠马乳油1 200 mL/hm2喷施,一般兑水450 kg/hm2。

对于阔叶杂草和野燕麦混合发生田杂草防除,可用72%2,4-D丁酯乳油750 mL/hm2+6.9%骠马乳油1 200 mL/hm2喷施,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6.9%骠马乳油1 200 mL/hm2喷施,或用20%溴苯腈乳油1 500 mL/hm2+6.9%骠马乳油1 200 mL/hm2喷施。施药应在小麦三至四叶期无风晴天进行,一般兑水450 kg/hm2。

值得注意的是,2,4-D丁酯乳油有很强的挥发性和飘移性,对冬油菜、蔬菜等阔叶作物敏感,麦田周边有阔叶作物的不能使用,要选择其他药剂;要严格掌握药剂剂量,喷洒均匀,以防产生药害;器械最好专用,以免产生药害,如不能专用一定要反复清洗干净。

6    参考文献

[1] 胡承霖,马传喜,李金才.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徐宁.灵璧县小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74-75.

[3] 齐金伟.聊城市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植物医生,2018, 31(12):21.

[4] 周建平,毛维成.淮麦40小麦高产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6):21-24.

[5] 吴晓丽,李朝苏,魏会廷,等.四川稻茬小麦减肥减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8(12):8-11.

[6] 丁新红,陆建林,朱凤珍,等.小麦机条播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8(5):62-63.

[7] 谢旭东,周国勤,吴国强,等.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7):16-18.

[8] 朱云华,董楠,邹德进,等.扬麦25在射阳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3):204-205.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高产小麦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