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8-23

人人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院方病房医护人员

徐 芸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100名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组作为观察组,30组作为对照组。男性占比为48%,女性占比为52%,男性平均年龄为36.5±1.45岁;女性平均年龄为38.2±2.17岁。两组患者均为阑尾炎患者,经检验,两组之间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往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分层护理工作: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级的过程中,主要的依据是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龄、护理知识及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要素。按照不同层级分为 4 个级别,即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与责任组长。且在医护人员内部要做好严格的级别以及责任划分,其中包括护士长、中级职称等,以防止患者在出现任何医疗事故时在最短时间内将责任划分至个人。在职责分工上,助理护士一般需要独立完成基础护理的工作,初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一般护理的工作,其中包括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对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用药处理以及对于患者的心理指导工作。高级责任护士处理科室重症患者,责任组长则主要负责护理人员的组织协调。医护人员需要参与进患者的护理整个过程中,并保证患者的连续监控,对于人员的分配过程,院方要改进分工方式和排班模式,一切以防止任何可能出现的患者自伤现象。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中,即使不良的治疗效果会延长治疗时间,也要以人性化护理为主要前提,且充分要求医护人员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有机结合。科护士长定期组织病房内部的护士长进行改进的护理方式的实施效果的讨论,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促进日后更加精良的护理方式的形成。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考核护士在分层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包括专科操作技能、专科理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以及基础护理理论四项指标的成绩,总分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t 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分析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n=100)

表2 分层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3.讨论

除了对于护士进行分层护理管理工作,院方仍需要对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进行充分的提升。对于基础护理的落实,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要视患者的年龄而定。以及患者能够接受病痛的情况、患者有无既往过敏史等,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其他并发症[2]。第二是不间断的检查。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包括病房的环境以及各种条件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合力把控。如病房内部的定时通风、病房以及监护室内部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条件的控制;且院方应当多鼓励医护人员主动去病房查看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切实减少患者家属使用呼叫器的次数。

对于医护人员刚进入医院时,对于不同的突发情况仍缺乏实际的应对经验。目前在医院内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院方应当定期督促医护人员学习和温习相关医护领域的知识,并在工作中投入相当程度的热情,能够让医护人员主动参与进院方举办的每一次培训活动,并要求院方建立相应培训的档案,一方面能够为日后有条理有计划地安排培训内容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医护人员日后的定期考核内容。对于医护人员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但由于现今的医疗设备、护理方式等都在与时俱进地更新,医护人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要相应跟进以保证掌握最先进的护理技术。对于院方而言,其不仅要提供优秀的护理设备为参与工作的医护人员,也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内容以及标准参照上述的培训档案,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掌握相对较新的医护知识。此外,院方还要组织学习随时更新的护理制度,大力宣传新型护理观念以及操作方法,使医护人员能够根据相应多样的护理制度为患者定制出相应的特色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院方病房医护人员
《御药院方》“治一切气门”白术组方配伍规律探讨
更正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人体能“代谢”就可输错液?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