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9-08-23

人人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丁苯脑梗死急性

李 燕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 安徽 蚌埠 233000)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均很高,所以一旦确诊疾病必须行及时有效的治疗[1]。丁苯酞是现阶段临床中常用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该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干预脑梗死、脑缺血,阻止病理的进展,然而关于丁苯酚具体药理机制尚不明确[2]。本次研究中,具体探讨了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对患者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T、MRI 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3]。(2)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及60岁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及植物状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60 ~77岁,平均年龄(68.2±2.4)岁;脑梗死部位:基底节9例,脑桥6例,延髓5例,小脑4例,额叶1例。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60 ~77岁,平均年龄(68.8±2.6)岁;脑梗死位于基底节8例,脑桥7例,延髓4例,小脑4例,额叶2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静脉滴注依达拉奉,主要将主要将30mg 依达拉奉加入到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2次/日;静脉滴注丹红,将30ml 药物加到1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日 ,采取静脉滴注的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疗效。其中治疗后NIHSS 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为显效;NIHSS 较治疗前减少46%~90%为有效;NIHSS 较治疗前减少46%以下为无效。(2)两组均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血液,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人血管生成素(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并使用NIHSS 评分患者神经缺损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清ANG-1、VEGF及NIHSS评分变化

两组治疗后ANG-1、VEGF 指标及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NG-1、VEGF指标及NIHSS评分变化对比(n=25,士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NG-1、VEGF指标及NIHSS评分变化对比(n=25,士s)

组别 ANG-1(μg/L) VEGF(ng/L) 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24.41±4.29 8.82±1.47 341.15±85.56 43.39±7.58 32.25±6.54 15.54±5.73对照组24.29±4.18 14.02±1.69 340.19±85.14 84.42±8.84 32.14±6.48 20.34±4.87 t 0.100 11.608 0.040 17.617 0.060 3.192 P 0.921 0.000 0.968 0.000 0.953 0.003

3.讨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因脑部血供障碍所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疾病一旦确诊需予以科学有效的治疗[4]。在对疾病的治疗上,常规治疗方法因疗效不佳,对患者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改变不显著而逐渐被新的方法所取代。

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当前常推广使用丁苯酞这一药物[5]。丁苯酞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学药物,药物的主要成分为dl-3-n-正丁基苯酞,该药物可以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引起的脑部损伤,改善脑部能量代谢、血氧供应,抑制氧化酶的活性、神经细胞凋亡、谷氨酸释放,如此达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及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6]。血管再生的关键因子是VEGF,在患者身体中的内皮细胞受体与VEGFR2相结合,能够启动胚胎期或缺血后的血管新生的同时,对于内皮迁移、增殖黏附,有一定量的促进作用。研究显示,ANG-1与VEGFR2相结合,可促进内皮迁移、增殖黏附、血管再生等情况。研究显示,ANG-1与VEGF 协同作用可重构新生血管和维持新生血管的正常结构及稳定性[7]。同时,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看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治疗后关注患者血清中ANG-1、VEGF 指标及神经系统NIHS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表明因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本研究治疗组治疗15天后,NIHSS 评分减少值与血清ANG-1、内皮素1、VEGF 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血清ANG-1、内皮素1、VEGF 水平与NIHSS 评分改善程度密切相关,其对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受损具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降低患者血清中ANG-1、VEGF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丁苯脑梗死急性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