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效果

2019-08-23庞雪霏

人人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口服药物抗病毒艾滋病

庞雪霏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扬州 225200 )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年龄在18周岁以上;经血液检查HIV(+);思路清晰无意识障碍可良好沟通;无精神类疾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认知障碍、智力缺陷;伴有其他重要器官衰竭、出血倾向;暴力倾向;拒绝配合治疗及检查。将我院就诊,近期(2017年06月-2018年5月时期)收治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51例,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19-69岁,平均(43.3±4.6)岁,病程(2.3±0.3)年,初诊22例,感染途径:异性接触23例,同性接触7例,血源性21例。2018年06月开展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教育干预,针对(2018年06月-2019年5月)收治抗病毒治疗另53例艾滋病患者设置为联合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19-72岁,平均(45.2±4.7)岁,病程(2.6±0.2)年,初诊21例,感染途径:异性接触25例,同性接触6例,血源性22例。资料(p >0.05)可比。本研究选取患者对研究方式表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后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基础治疗:予3TC+EFV+TDF 或双呋定+NVP,耐药者选择双呋定+克力芝。对照组心理护理:心理辅导、健康教育、临床指症观察等。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同伴教育:选择病程≥3年,心理素质佳沟通能力强患者,进征得同意并训练,传播积极治疗信息者为同伴教育员。用一对一模式,对本组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指导正确用药,加强心理疏导,实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QQ、微信等方式指导,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根据不同情况,实时调整治疗与沟通方案。

1.3 评价标准 依从性判断:患者可按时完成治疗、口服药物、复诊等临床治疗过程,则为依从性优;可完成大部分治疗、口服药物、复诊等临床治疗过程,但完成时间较差为依从性良;可完成一部分治疗、口服药物、复诊等临床治疗过程,但完成时间差异较大为依从性差;患者无法治疗、口服药物、复诊等临床治疗过程为依从性极差。依从性优良=依从性优+依从性良。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7.0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组间t 检验;%表现计数,数据x2校验,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率为(79.25%&27.45%),依从性良率为(20.75%&43.14%),依从性差为(0%&19.61%),依从性极差为(0%&9.8%),依从性优良率(100%&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n,(%)]

3.讨论

对于艾滋病的治疗,尚无治愈药物及治疗方法,且因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全,社会对艾滋病患者有较大的歧视,因此此类患者常有着较大的心理负担,且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副反应的发生造成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心理护理针对性的疏导患者负性情绪,而同伴教育则为患者树立了一个治疗效果较好,可时刻咨询的伙伴,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提高的患者的求生欲望,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研究中,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率为(79.25%&27.45%),依从性良率为(20.75%&43.14%),依从性差为(0%&19.61%),依从性极差为(0%&9.8%),依从性优良率(100%&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采取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抗病毒药物服用的依从性。

猜你喜欢

口服药物抗病毒艾滋病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口服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观察
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思考与分析
乳腺治疗仪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