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的思考

2019-08-22刘燕

消费导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廉政高校

刘燕

摘要:廉政风险防控是新时期现代管理手段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应用,是高校加强科学管理、规范权力运行、预防学术腐败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对于从源头上防治高校腐败问题发生、营造公正廉洁的教育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高校 廉政 风险防控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将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与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管理对策选择,解决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廉政风险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创新和有效尝试,对解决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深层次问题意义重大。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可以防止廉政行为的发生,对解决高校反腐倡廉深层次问题意义重大。

一、高校实施廉政风险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用改革的方法和发展的思路,着力解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建立反腐倡廉与教学、管理、科研等业务之间的管理机制,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上对廉政风险实施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符合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表现。

(二)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从教行为,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的力度,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提升反腐倡廉的执行力,强化预防和监督力度,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任务的落实。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对反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

(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途径

廉政风险由工作职能而生,工作由谁承担,责权就由谁承担,廉政风险也就由谁承担。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依据各部门和各岗位职责、职权的行使流程去查找、防范、控制廉政风险,既有助于理清和明晰各部门、各管理岗位的权责,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助于强化各单位、各岗位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意识,增强职权行使的内部监督和制约,从而形成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互动,互为促进的关联作用,推动形成“一岗双责”、“两个责任”、“齐抓共管”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格局。

二、当前高校廉政风险主要表现

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各单位廉政风险工作汇总整理综合分析,近年来,高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可能发生腐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人事风险。在干部的培养、提拔、使用和人才引进、人力资源的分配处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权,在管理、运作等重要环节容易发生失误失察、违反程序、暗中操作、以权谋私等风险。

2.财务审计风险。在财务管理与审计方面,由于高校近两年建设项目多、资金进出大、流转快,而且经费管理种类多、业务独立性较强,同时又有大量的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需要处理,财务人员在指标划拨、票据审核、会计核算、资金资产管理等方面易出现把关不严、公款挪用等风险。审计人员可能在财务审计、工程审计、审计业务外包、科研项目审签等环节出现随意或舞弊等风险。

3.采购招标风险。就物资采购和工程采购招标来说,易在采购方式审定、预算编制与审批、专家抽取、标书制定、过程掌控、合同执行、物资验收等方面,可能发生关键岗位人员随意变更采购方式、泄露标底、滥用自由裁量权、所购产品以次充好甚至在物資采购过程中拿回扣或收好处等风险。

4.科研学术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长和社会对科技创新需求的强化,高校科研经费总量不断增高,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易在科研项目限额申报、材料及经费使用审核、技术合同关联交易、外协合同审核、学术成果鉴定等方面,发生做人情、审核不严、缺乏公平性甚至成果、学术造假等风险。

5.招生录取风险。虽然教育部针对高校招生、录取有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有违规操作等情况,易在自主招生、研究生面试、分数线及专业等方面可能会弄虚作假。如协助、参与中介机构或个人组织的非法招生活动,索取或接受好处等,由此造成招生录取不公平、不公正等现象。

6.基建工程风险。近两年高校基建工程越来越多,在工程勘察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安装、工程监理、验收使用等方面可能发生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操作现象,存在“吃、拿、卡、要”甚至贪污受贿等潜在风险。

7.后勤产业风险。在物资采购、维修服务、绿化工程等方面,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自我约束力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采购人员、项目维修或水电工,既是管理者同时又负责收缴费用、工程施工、材料验收等,直接与供应商、客户等联系密切,易在计量审核、质量把关、违约处理等环节出现风险。

三、高校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高校廉政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既有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原因,又有少数不廉洁干部的主观原因,既有校内管理不够的内部原因,又有社会风气影响的外部原因。主要原因有:

(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干部职工对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意义、目的、方法不甚清楚,认为这主要还是党委、纪委的工作。也有的单位觉得自己是“清水衙门”,跟腐败不沾边,认为没有必要搞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但又囿于上级的统一部署,所以搞形式、走过场,被动执行者有之。

(二)概念理解上的偏倚。伴随着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所以大家往往把廉政与贪污受贿联系在一起。其实,不廉政不仅仅包括领导干部的腐败,还包括工作中的渎职、不作为、不称职、决策失误、对教职员工最关心的问题麻木不仁等等。所以廉政风险点的查找不应仅仅局限在贪污腐败的高发地、高发点,还应该在坚持重点的前提下,把狠刹官僚主义作风作为一个契机。

(三)防控工作上的泛化。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各单位、各部门基础工作不扎实,自立门户,孤军奋战,就很容易导致工作的泛化。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各个单位性质的不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具体做法也有所区别。因此,防控体系的构建如果能够先行试点,分批推进,然后再逐步铺开,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风险点查找上的困难。由于各个单位工作性质的不同,风险点的分布也呈现出差异化,这就必然导致各个单位在风险点的查找上难以做到整齐划一,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加大了风险点查找的成本和难度。另外,风险点的内容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细化的过程,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摸索细化等。尽管从目前来看,基本的组织机构、局部的防控体系都有了,甚至领导的检查也过关了,但若着眼于学院的未来发展,这些仍属零敲碎打、未成体系,与上级的总体要求还相去甚远。

(五)监督考评制度的不足。当前高校制定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监督考评制度,但对怎样监督、如何考评、量化考评标准、奖惩措施等均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致使很多监督考评工作流于形式。其次,对于每次监督考评的结果是否公开、怎样公开、公开的程度与范围等也缺少刚性的规定,给人为因素干扰正常考评留下了制度上的“机会与空间”,成为制约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瓶颈”。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顶层设计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大举措。在工作理念上,应通过抓好“五个结合”,进一步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推进,确保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即将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情况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查考评相结合,健全领导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将完善风险应对举措与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结合,注重把教育、制度、监督、惩处、改革、纠风等工作融入到风险防控的全过程:将风险防控建设的廉政要求与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相结合,实现廉政风险防控与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工作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将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突出风险防控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将理论研究与实际践行相结合,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促提高,有效提升廉政风险防控的科学性。

(二)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基础工作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纪委必须协助学校党委和行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调动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认真开展相关基础工作。要以工作职责为重点,系统清理各项职权,明确行权依据,形成职权目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摸清权力底数。要以防控廉政风险为突破,认真查找每一项职权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划分廉政风险等级,摸清风险底数。要以加强宣传为保证,加大公开力度,以文件制度、网站、宣传栏等形式,将各单位、部门的权力事项、风险点、工作流程等信息进行公开和公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注意发挥高校的优势,吸收相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对防控工作环节和成果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各项基础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健全廉政风险应对措施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源点,防控廉政风险,必须紧紧抓住规范权力运行这一核心,通过描绘权力运行的完整轨迹,在预防、监控和处置三个环节分别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保证权力在制度框架内正常运行。在预防环节中,要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强化理想信念、岗位责任、法律法规等内容,使行权履职主体不断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预防意识:要加强风险分析预测,通过设立党风监督员、实行廉政信息月年报制度以及信访举报、执法监察等多种渠道,全面搜集廉政风险信息,并组织专家对风险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实行廉政风险预警管理。在监控环节中,要加强权力制约,健全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和学术治校三位一体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模式,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行为的干涉:要合理配置权力,将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进行分解,努力做到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要完善决策管理,规范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权力行使,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各类议事规则,将党政一把手的权力置于制度、规则的笼子中,防止滥用权力:要注意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过程监督、审计监督、责任监督和纪律监督等多种形式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在处置环节中,要加强对廉政风险防控执行情况的督查考评,纳入领导班子述职述廉内容,强化问责:要及时纠正风险损害,当廉政风险变成腐败行为并造成损害时,通过回溯权力运行轨迹和风险防控措施,认真清理廉政风险点,修正出现的问题,恢复权力正常流转。

(四)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险防控

近年来,高校的办学资源、学术资源、科研经费显著增长,在取得一系列教学、科研成果的同时,包括学术腐败在内的各种腐败问题日益突出,基建、招生、采购、选用干部、科研经费等领域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因此,加强高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是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将腐败易发多发的关键权力确定为高风险等级职权,对行权主体进行高风险岗位责任教育和岗位风险教育,制订专门防控措施。要围绕权力决策、执行、监督、检查、考核和反馈等关键环节,细化廉政风险,完善应对措施,严格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要加强对重点职权的监督,规范监督程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采取关口前移、全程监督等办法,及时发现风险,清除隐患,堵塞漏洞,优化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和化解廉政风险,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增强科技手段运用

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设施,依托科技手段加强风险防控。高校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进一步加强科技手段的研发和运用。要按照“制度+科技”的工作思路,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从权力的公开、配置、规范、监督入手,切实提升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水平和成效。通过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公开网和校园门户网站,实现对权力事项、风险点、行权依据、风险应对措施和权力运行流程图等信息的公开和公示,将廉政风险置于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之下,有效防止廉政风险转变为腐败行为。通过网络无纸化办公,实现相关工作的会签、审核、审批等网上运行,发挥计算机和网络在严格管理、规范流程、保存数据、公平客观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达到对权力运行“操作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效果,进一步提升预防腐败的科学化水平。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廉政高校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廉政之歌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