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瘾者的狂欢(三):又见巴甫洛夫

2019-08-22陈筱歪

奥秘(创新大赛) 2019年8期
关键词:瘾君子脑区尼古丁

●陈筱歪 文

当你在品尝一杯美酒或是享受美食的诱惑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的大脑中正在进行着什么反应。但是神经生物学家不行,他们忍不住地会去把每一个主观感受分解成一连串客观事实:特定诱导,产生刺激,触发兴奋,加强活动,做出反应,产生记忆。你一定觉得这一点也不美好不浪漫,但是,这些过程让内心好奇的科学家心跳不已:我们终于找到了行为的源动力。

其实答案就是快乐,它驱使着我们追求食物,渴望激情,从而在生存中进化,不断地繁衍,传递家族的基因。而它产生于大脑的一个特定的脑区,我们叫它奖赏回路,位于大脑的前部靠近中线的两侧。

如果在你十分饥饿的情况下对你的大脑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当你咬下一口美味的食物时,你的大脑中此区域就会兴奋,在扫描图上会显示出强的神经元代谢信号。这意味着,你的每一口食物,都引起了奖赏回路的神经细胞活动。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示意图

和你的客观感受相同的是,并不是每一口食物带给你的满足感都是一样的。随着你越来越饱,到后来你就不再觉得这食物和先前一样美味了,这都能从你的大脑活动反映出来。我们会看到第一口食物引起一片强烈的神经活动,随后慢慢减弱下去。

有意思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种生理上的兴奋,准确地说是大脑脑区的兴奋,才是人们行为的驱动力,而不只是我们以前认为的道德感,正义感或者美德之类。比如,为什么人们愿意帮助别人,为什么愿意捐款捐物献爱心,为什么享受慈善,心理学家认为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和食物刺激脑区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刺激过度就可能会上瘾,就像人类会对毒品上瘾一样,可为什么没听说有人对慈善上瘾的呢?

虽然这是理论上讲得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带给我们相同愉悦的回馈。比如说,香烟中的尼古丁的上瘾率是30%,大麻是9%-10%,海洛因23%-25%,酒精15% 。这并不是说剩下的那70%左右的人不会上瘾,而是说,从接触这些物质开始,你变得对这些物质有更多的需求或者依赖。从这些数字可以大概看出,这些物质对你的大脑的刺激程度有所不同。

酒精、尼古丁、海洛因、大麻,这些物质都是致瘾的,而另一些物质比如致幻剂,和某些镇静剂却并不令人成瘾,因为它们并不刺激奖赏中枢,而是扰乱大脑的另一些区域,这和它们各自的药理有关。

上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样说可能不太好理解,所以这个时候又要拿大家都知道的经典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做例子了。在这个实验里,每一次摇动铃铛时就给被试的狗一大块肉,当它跑过来享受一顿美味之后,会将周围的环境和这次的美味联系起来,比如在哪间房间,谁提供的食物,什么样的铃声,什么样的气味,周围有没有放音乐等等。不断地重复这个联系之后它会将这些环境等价于享受美味,于是,当你再次摇动铃声,哪怕不再提供食物,它还是会欣然地跑来,摇动尾巴,分泌唾液,做好大吃一顿的准备。

如果你改变这个奖赏的程度,比如从普通的食物变成可卡因等上瘾性物质,令这个愉悦产生的程度更高,他们会更加愿意不断地被召唤,锲而不舍地返回空空的饭盆处,因为它们知道这个奖励更大。

人们吸烟时其实也会经历相同的大脑反应。一根小小的烟草带给大脑一阵欣然的愉悦,于是你将这种愉悦和吞云吐雾联系起来。尼古丁被吸入肺部,随着循环的血液进入大脑,特定的受体感受到这种刺激,释放到奖赏回路更多的多巴胺,令人产生快感。当这种刺激不断重复,经年累月,会改变大脑中这些受体的表达和分布,使得你从单纯的喜欢这种感觉,变成需要这种感觉,从此就产生了依赖。

回到驱动行为的话题上。科学家们得出奖赏回路中的多巴胺使得上瘾性行为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是,当人工阻断或破坏多巴胺的产生时,这些行为就不再重复了。因为这些原本激发多巴胺的物质不再能作用在奖赏回路中,这些行为的乐趣也随即消失了。

当我们谈论起瘾君子时,我们常常会评价他们为意志薄弱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缺少意志力;或者贪图享乐者,特别喜欢享受赌博。但事实上,很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一部分的瘾君子之所以成为瘾君子是因为他们的遗传物质中携带着和常人不同的基因。这些基因携带者的多巴胺系统被弱化了,于是他们不能感知到正常水平的兴奋刺激。比如,常人喝两杯啤酒带来的快感他们可能需要喝6杯才能达到,这大大增加了他们上瘾的概率。这并不是在为成为瘾君子找借口,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了解多巴胺驱动行为的强大力量。

云南省戒毒管理局 协办

猜你喜欢

瘾君子脑区尼古丁
长期戒断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相关脑区的结构及功能特征*
认清尼古丁的真面目
再不动脑, 真的会傻
跟踪导练(二)
止咳药水滥用导致大脑结构异常
欧洲飞机提供尼古丁代用品
藏着菜刀去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