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研究

2019-08-21胡锐玲沈陆明

消费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消费结构

胡锐玲 沈陆明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7年全国各省市城乡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其他来源性收入进行描述性分析,建立了含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了中国城乡居民的内在消费结构,得出结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从国情层面上,需要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消费结构 虚拟变量 多元线性回归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提高人民消费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因而国家战略层面的拉大内需是需要贯彻到底的口号,而且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的重要标志。但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行为的内在差别需要重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着重强调农村发展,加大农村改革,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本文通过对2017年农村居民家庭与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其人均他来源性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实证研究探索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家庭的内在消费结构。(本文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初步探索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的差异,而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与其他来源性收入之和)关系密切。首先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将2017年的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进行横向比较,如下图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各省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约为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2倍,说明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可支配收入有着较大的差距,贫富差距仍然十分严重。而经济基础决定生活消费水平,由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均衡带来的是城乡居民生活消费不同的因果效应。由图2可以看出,同样地,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约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2倍。这种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是由普遍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结果。消费来源的高低之分会导致消费行为的不同,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消费支出越高;可支配收入越低,生活消费支出越低。从基本的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差异。但考虑城镇和农村两类人群的消费行为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要进行建模分析。

三、数据建模分析

(一)含虛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由经济学理论知道,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受收入影响,且呈正向相关性。为了找出居民生活消费支出(Y)与居民工资性收入(x1)、其他来源收入(x2)的数学关系,可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到它们内在的数学表达式。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变量X1、X2,的系数代表着随收入的变化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而产生的边际效应量,即每增加一元的工资性收入或其他来源性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量。而从上述结论来看,农村和城镇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虽然城乡差距仍然很大,但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基本的生活质量都已经得到保证,因而日常的生活消费支出行为和边际消费倾向对于农村和城镇居民没有明显差别,收入差距的悬殊和外在条件的不平衡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影响并不大。

再对整体的五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整体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得到表2

通过方差分析,P=0.000,可以看出回归显著性通过了检验,回归效果很好,以上的建模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的。

四、总结

通过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本层面的消费水平不同,这与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平衡息息相关。而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边际消费倾向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在一定的收入前提下,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没有较大差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交通、人口密度、国家投入的不同,城乡差距主要是基本面上的差距(如收入、社会福利、财产等),而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是基本面差距的产物,因而,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更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多元线性回归消费结构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组合模型的卷烟市场需求预测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实证研究
云学习平台大学生学业成绩预测与干预研究
全国主要市辖区的房价收入比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利用计量工具比较东西部的经济状况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