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宫御膳那些事

2019-08-20孙成德

读书文摘 2019年8期
关键词:御膳珐琅乾隆皇帝

孙成德

历代封建帝王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是国家机密,宫廷之外的人无从了解。清代内务府详尽地记录了皇帝的起居饮食,形成了近两亿字的膳事实录——《御茶膳房》 档案,这是研究清代宫廷膳食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而在清代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留下这方面的档案。从 《御茶膳房》 档案的窗口,或许可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了解真实的清宫膳食制度和膳食演变,了解不同皇帝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清宫过年肉食当家

无论是皇家还是百姓过年都是无肉不欢。清宫里过年最主要的活动是皇帝带领皇后、嫔妃和皇子祭祖祭天,并举办家宴,而祭品和餐桌上都是肉食当家。

清初时,皇帝元旦(古时春节称元旦) 赐宴群臣还是肉食当家,相对比较实惠粗放,如 《满文老档》 中记载:天聪六年 (1632) 元旦大政殿筵宴的规模:每旗各设席十桌、鹅五,总兵官职诸员设席二十桌、鹅二十,共一百桌,备烧酒一百大瓶,煮兽肉宴之。

康熙皇帝曾把元旦筵宴的满席改为汉席,据《圣祖仁皇帝实录》 记载:“元旦赐宴、布设满洲筵席甚为繁琐。每以一时宴会、多杀牲畜、朕心不忍。自后元旦赐宴、应改满席为汉席。”

乾隆四十九年 (1784) 的除夕家宴,皇帝御用膳桌用了“猪肉六十五斤、肥鸭一只、菜鸭三只、肥鸡三只、菜鸡七只、猪肘子三个、猪肚两个、小肚八个、野猪肉二十五斤、关东鹅五只、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鸡六只、鱼二十斤、鹿尾四个、大小猪肠各三根”。皇帝一桌御膳要用猪肉六十五斤,野猪肉二十五斤,还不算鸡、鸭、鹅、羊肉、鹿肉、鱼肉等,足见“肉劲十足”。

乾隆六十年 (1795) 正月初一晚膳:“鹿肠鹿肚热锅一品、燕窝山药酒炖鸭子热锅一品、肥鸡鸡冠肉窝一品、山药葱椒鸡羹热锅一品、托汤鸡一品、羊肚片一品 (此二品五福珐琅碗)、燕窝烩鸭子一只、清蒸关东鸭子鹿尾攒盘一品、烤肥狍肉攒盘一品、象眼小馒首一品、白糖油糕一品、年糕一品 (此三品珐琅盘)、青白玉无盖葵花盒小菜一品、珐琅碟小菜四品、咸肉一碟、随送粳米干膳进一品 (汤膳碗三阳开泰珐琅碗,金碗盖,金银花线带膳单,照常垫单)。”

除了几品小菜都是肉类菜品。以肉食、野味为主是满族食俗和习惯,清宫年夜饭、团圆饭一直沿袭肉食为主的传统,作为对满族先祖的纪念和满族文化习俗的继承。

但是,皇帝除夕赐宴近臣和正月初一赐宴王公贵戚、外国使节却以满族点心、水果为主,好似新年茶话会。据 《大清会典》 规定,除夕、元旦、皇帝万寿等用四等满席,满族臣子吃“满席”,汉族臣子吃“汉席”。皇帝除夕午时在保和殿赐宴近臣,正月初一在太和殿赐宴王公贵戚、外国使节。清宫筵宴中,满席分为六个等级,汉席分为五个等级,除夕和元旦宫廷大宴是四等满席。四等满席是“活人”能够享用的最高等级的宴席了,因为高于四等满席是为死去的帝后祭祀时所设。四等满席的菜品有:四色印子四盘,四色馅白皮方酥四盘,四色白皮厚夹馅四盘,鸡蛋印子一盘,蜜印子一盘,合圆例饽饽二盘,福禄马四碗,鸳鸯瓜子四盘,红白馓枝 (子) 三盘;干果十二盘;鲜果六盘,分别是苹果七个、黄梨七个、红梨七个、棠梨八个,波梨八个、鲜葡萄十二两;还包括一碟盐,另外有小猪肉一盘、鹅肉一盘、羊肉一方。正月初一的大宴,虽然是皇帝请客,但是王公要掏钱。王公按爵位等级贡献酒席所需要的酒肉,只有皇帝的御膳桌由内务府开支。王公大臣参加皇帝宴请不在于吃什么,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身份和待遇。

但是清宫过年也有吃素不吃荤的时候,大年三十晚上要吃素馅饺子,意为吃隔年饭,新旧交替,秉承上苍之意。平时荤菜当家,过年却吃素餡饺子,这是为什么呢?传说当年努尔哈赤率十三副遗甲 (铠甲) 起兵创立后金时,杀伤太多无辜生灵,他登基那年的元旦,立下除夕吃素馅饺子的规矩,以纪念无辜死者。一直到光绪年间,宫廷都保留着除夕夜吃素馅饺子的习俗,以表示不忘祖先开国创业之功。当时北方冬季难以见到新鲜蔬菜,饺子的馅料主要是干菜,如马齿苋、金针菜、木耳、蘑菇、笋丝,再加上面筋、豆腐干和鸡蛋等,也是别有一番味道。

除夕夜吃饺子盼望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更在于仪式感。例如嘉庆四年 (1799)除夕,嘉庆帝吃饺子时用的是木胎黑地描金漆的大吉宝案,宝案正中有“一人有庆”“万国咸宁”“甲子重新”“吉祥如意”等吉祥语,宝案上摆着四个珐琅作料盘,分别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醋,分别压在四句吉祥语上。桌子上分左右摆放象牙三镶金筷、金叉、金勺、擦手布、渣斗 (唾盂)。皇帝落座后,首领太监手捧红雕漆飞龙宴盒跪进,内有两只绘有“三阳开泰”纹饰的珐琅大碗,一碗中放素饺子六个,另一碗内盛放“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一件。首领太监将碗取出,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请“万岁爷进煮饺子”,嘉庆帝才能独自一人进食素饺子。

皇帝过年也够累的,除夕这天午时要在保和殿赐宴群臣,下午回到乾清宫休息一会儿,晚上五六点钟开始家宴。而皇帝的家宴出于“礼制”的约束,还要分开男女两场,这是避免年长的皇子与非生身嫔妃接触,想来皇帝过年吃一顿不能团圆的团圆饭也够闹心的。

乾隆帝爱火锅更爱苏杭菜

从 《膳底档》 可以看到皇帝膳食既保持传统又逐渐变化,而不同皇帝对某些食物或菜品的偏爱,或许是御膳发展变化的推手。

清代入关前,皇太极在饮食上基本保持满族的饮食特点和习俗,菜品数量不多,也不算奢华。顺治朝入关后,到康熙朝的御膳也是保持这种状况。到乾隆朝中期,御膳品种和花样逐渐增多,这与清朝国力增强和乾隆皇帝讲求口腹之欲有很大关系。

乾隆皇帝一生钟爱火锅,据乾隆五十四年(1789) 一年的御膳单记载,这一年中吃了二百多顿火锅,有时一天三顿火锅,可见这位皇帝是多么地爱吃火锅。如今火锅遍布大江南北的酒店饭庄,成为寻常老百姓生活的美味佳肴。然而,乾隆皇帝不仅喜欢北方的火锅,还逐渐喜爱上了江南的苏杭菜。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六年四月,乾隆还不曾下江南的时候,宫廷档案中已出现“苏宴”二字,当时的苏宴相当正式。皇太后五十寿辰,皇帝特下旨“着改苏宴三日”。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时,对苏州织造普福尤的家厨烹饪的饭菜大为赞赏,于二月十五日命总管马国用赏赐张成、宋元和张东官等厨役“每人一两重银锞子二个”。乾隆皇帝南巡回朝时,将张东官等苏州织造府家厨役带回京城,从此苏州菜成为清宫御膳三大菜系之一。乾隆一生六次巡视江南,尽尝大江南北的风味美食,加之江南各州府进贡到清宫御膳房的特色食材,养成了乾隆皇帝偏爱苏杭菜的饮食习惯。

猜你喜欢

御膳珐琅乾隆皇帝
时鲜珍馐助康宁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略述现代餐饮经营御膳的几点要素①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弗得一窥画珐琅
御膳饭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