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类症鉴别和防控措施

2019-08-19郭焕民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肠炎病猪日龄

郭焕民

摘要: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为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于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而导致,通常是在出生10 h后至3日龄发病,且1周龄以内仔猪会发生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主要症状是出血性下痢,且肠道坏死,病程持续时间短,死亡率高。养猪场只要出现发病,就会严重损害经济效益,且较难被彻底清除。现阐述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类症鉴别以及防控措施,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关键词:猪;梭菌性肠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类症鉴别;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7-0128-02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通常是1~7日龄的仔猪容易感染猪梭菌性肠炎,只要仔猪群感染病菌,就会持续存在于猪圈或者猪场内。通常在母猪分娩时暴发该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母猪产出的所有仔猪都发病死亡。对于同一猪群内不同窝次的病猪,具有不同的病死率,通常为20%~70%,有时甚至可高达100%。

1.2 感染途径

在土壤中以及人畜的粪便、肠道中都广泛存在C型产气荚膜梭菌。仔猪感染后,主要是肠道发生病变,排出的粪便会导致垫草、猪舍以及母猪乳头等被污染,从而潜在危害新生仔猪,使其会快速(通常只有几秒钟或者几小时)从附近环境中或者经由吮吸接触污染病菌的母猪乳头而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芽孢,从而出现发病。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型

仔猪产出当天就出现发病,突然发生血痢,故由此称为红痢,后躯附着大量的血样稀粪,机体衰弱无力,体温基本正常,经过12~36 h发生死亡,临死前腹部皮肤变成黑色。个别病猪甚至没有发生血痢就已经死亡。

2.2 急性型

仔猪排出水样稀粪,呈淡红褐色,其中存在灰色的坏死组织碎片,机体消瘦、脱水、衰竭,通常在3日龄左右发生死亡。

2.3 亚急性型

病猪会发生持续性腹泻,初期排出黄色软粪,后期排出清水样粪便,其中存在灰色的坏死组织碎片。食欲减退,机体明显消瘦和严重脱水,最后由于极度衰竭而死亡。病程通常可持续5~7天。

2.4 慢性型

病猪发生间歇性或者持续性腹泻,持续1周至几周不等,排出灰黄色的黏液样粪便,并附着在肛门四周、尾巴以及后躯。精神状况较好,但生长发育停滞,经过几周变成僵猪或者发生死亡。

3 剖檢变化

剖检可见,病猪腹腔内存在大量的樱桃红色积液,主要是空肠发生病变,有时还会扩散至回肠,而十二指肠通常无病变。

3.1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病猪的空肠呈暗红色,与健康肠段间有明显分界,肠腔内含有大量暗红色的液体,有时甚至后部肠腔(包括结肠)也存在混杂血液的液体。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都发生大面积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

3.2 急性型

急性型病猪的肠出血不是非常明显,但发生严重的肠坏死,且肠壁增厚,色泽变黄,弹性完全消失。肠黏膜呈灰色或者黄色,肠腔内存在略带血色的坏死组织碎片,并在肠壁上松散地分布。

3.3 亚急性型

病猪的病变肠段黏膜发生严重坏死,并覆盖坏死性假膜,容易被剥下。肠系膜淋巴结和坏死肠段的浆膜下层存在不同数量的小气泡。

3.4 慢性型

慢性型病猪的肠管外观基本正常,但黏膜的坏死区上牢牢覆盖坏死性假膜。同时,其他实质器官也发生变性,并存在出血点。

4 类症鉴别

4.1 仔猪黄痢

二者相似之处是都为传染性疾病,通常是1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发病,尤其是1~3日龄最容易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并引起腹泻等。区别是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黄痢的病原,仔猪出生后陆续出现腹泻,排出黄色的浆状粪便,其中混杂凝乳小片,并散发腥臭味;剖检可见胃内含有大量的酸臭味凝乳块,局部黏膜呈红色,存在出血斑,十二指肠发生膨胀,管壁变薄,浆膜、黏膜充血、水肿、出血,肠腔内含有大量黄白色或者黄色的稀薄内容物,并散发腥臭味,有时混杂凝乳块、血液,而梭菌性肠炎不会导致胃、十二指肠发生以上病变。

4.2 仔猪白痢

二者相似之处是都是传染性疾病,可导致仔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糊状或者浆状粪便。区别是引起仔猪白痢的病原是大肠杆菌,通常是10~20日龄仔猪易发,主要在寒冬和盛夏季节发生,病猪排出乳白色粪便,并散发特有的腥臭味;剖检可见主要是胃和小肠前部出现病变,胃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出血,存在少量的凝乳块,肠壁明显变薄,呈半透明的灰白色,肠黏膜易于剥离,肠内容物空虚,存在大量气体和少许灰白色或者乳白色酸臭味的粪便。

5 防控措施

5.1 药物治疗

由于该病发病急、病程持续时间短,如果在发病后进行治疗,通常疗效较差。因此,必须加大诊治力度,及早发现、尽快治疗。

通常选择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者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如使用硫酸链霉素进行治疗,每头猪肌肉注射5万~10万IU,每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3天;新霉素,每头猪肌肉注射10万IU,每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2~3天。

5.2 免疫预防

目前,普遍采取给妊娠母猪免疫接种C型产气荚膜梭菌氢氧化铝菌苗和仔猪红痢干粉菌苗,一般选在临产前1个月进行,每头肌肉注射5 mL,经过2周再接种10 mL。通过对母猪免疫,使后代仔猪在吸吮初乳时得到被动免疫,这是预防发病的最有效措施。

另外,仔猪产出后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3 mL/kg抗猪红痢血清,使机体得到充分保护,但必须及早注射,否则效果较差。

5.3 加强消毒

猪舍以及四周环境尤其产房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消毒。母猪分娩前,要清洗和消毒乳头。及时清出舍内粪便,定期使用百毒杀、生石灰等进行消毒,以将病原杀灭。

5.4 加强饲养管理

调控饲养环境温度适宜、稳定,并保持安静。禁止突然更换饲料。应在猪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硒,提高机体抗病力,减少发病。

猜你喜欢

肠炎病猪日龄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得了肠炎怎么办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作用观察
狮头鹅的饲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