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观察中激发的幼儿自主学习

2019-08-19王琳超

速读·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绿绿海峰蝗虫

王琳超

亲爱的80后伙伴们,还记得小时候在草丛里捉蚂蚱的情景吗?那光着脚丫专注在草丛里翻来寻去的时刻,想来就是童年最难忘的光景。如今我也从事着幼教工作,今年正好回归小班队伍。从开学以来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倾听能力一直就是我最惆怅的问题。于是,我们不停的强调上课的坐姿,集体活动的纪律,对孩子们的要求越来越多,可孩子们依旧是容易走神,不专注。这让我们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几天的阴雨夹着我们的苦恼绵延不绝的下着。这一天,天空终于放晴,幼儿园的后花园里绽开了一朵朵恬静的小白花,淘气的小蚂蚱从小草的一头跳到另一头,银杏树摇摆着黄灿灿的小扇子,远远望去,十分美丽。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趁着秋高气爽,去户外上课吧!说走就走,带领着一群萌宝,敬园的后花园里各种寻宝。

妮艳:“老师老师,我们今天去哪里呢?”

我:“去找一找草丛里的宝贝。”

定可:“会有什么宝贝呢?”

我:“草丛里的宝贝可多啦!仔细看仔细找,你一定会发现。”

欣然:“哇!快看快看,白色的小花好泡亮~”

我:“真的很漂亮。”

铭玥:“有蝴蝶,嘘~不要吵到它。”

之闲:“老师,这朵兰花的颜色好美,像我妈妈的连衣裙一样美。”

书然:“花里面有黄点点,我最喜欢黄色。”

子乔:“有虫子,绿绿的。哈哈,它会跳。它是蝗虫吗?”

锦城:“不是不是,它和我们养的蝗虫长得不一样。”

海峰:“你看,它有三只腿。”

妮艳:“不对不对,我這还有三条腿呢。”

冰冰:“快躲开,有怪物,它有两把大铲子,快走,它的头在看你。”

睿哲:“是只绿色的怪兽虫。”

子乔:“它会攻击吗?”

海峰:“我们围住它,它就被我们困住了。”

“哇,你们找到宝贝啦?”我静悄悄的走进他们。

“老师快让开,它会攻击你的。”“老师它是什么虫子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我拿出准备好的昆虫观察盒,小心翼翼的把它装进盒子里。“给它起个名字吧!”我提议。“它的身体是绿色的,个子挺大,就叫大绿绿吧!”

问题来了,大绿绿到底是什么呢?我将这个问题抛向孩子。孩子们拿来我们之前找到的蝗虫,大家围坐着一起观察。“它们一样吗?”我问,“不一样的。”孩子们都观察出来了,有的说:“它们一个大,一个小。”有的说:“它们的腿上都有尖尖的小刺。”“大绿绿有脖子,蝗虫没有脖子。”“大绿绿身上只有绿色,蝗虫身上还有黄色呢。”孩子们的回答太精彩了。趁热打铁,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大绿绿和和蝗虫会是好朋友吗?”“可能是吧。”“应该不是”孩子们的答案出现了分歧。“他们可以住在一起吗?”一个孩子问着,所有孩子都觉得好奇。我将它们收养到一个盒子里面,让孩子们有时间就去看看它们。

第二天一早,欣然急匆匆的过来拉我“不好了,王老师你快去看看,大绿绿把蝗虫给咬死了。”借此机会,我给孩子们组织了一个科学活动《庄稼的小卫士——螳螂》。这一次的活动孩子们非常安静,乖的让我觉得惊讶。短短一天半的时间,他们专注的探索,为意见的不统一而拌嘴,为求证而协作。相比在教室里连五分钟都专注不了的状态,这一次的活动真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通过与大自然实物的接触,孩子们的观察力变得敏锐,平衡能力、灵巧度、身体协调性、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升,同时也触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契机,与之前在教室里的状态截然不同。这也引导着我反思,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强制的要求他们达到我们理想的标准是否小学化了呢?如果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就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是最糟糕的事。

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提到大自然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她认为人,尤其在儿童时期就属于自然界的一分子,他们必须在自然中取得身体与心灵成长所需的各种原动力。我也由此思考着:幼儿的成长是否更应该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让每一个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猜你喜欢

绿绿海峰蝗虫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 magnetic skyrmionics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活着
吓坏了青蛙的“毛毛虫”
都2020年了,人类为啥还拿蝗虫没辙?
蝗虫
小草绿绿
M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