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渗透音乐艺术

2019-08-19韩潇敏

速读·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渗透文学音乐

◆摘 要:文学和音乐都是人类艺术地反映社会的智慧,音乐是对文学最完美的诠释,文学是音乐的基石,音乐要有文学性,文学要有音乐性,所以大学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文学与别的艺术形式尤其是音乐的相互渗透,以增强教学的功能与效力,更加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素养之需求。

◆关键词:文学;音乐;艺术;大学语文课程;渗透

文学是对自然和人文社会的艺术再现,而音乐如同美术一样,也分别是从各自的艺术形态与角度再现社会的人类智慧,于是自然而然地,各类艺术相融合相渗透。文学分雅俗,音乐也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诗经》和《离骚》书写作者的性灵,《高山》《流水》弹奏伯牙和子期的相知。“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音乐与文学一样靠抒发感情而引起人们的共鸣。中国古代即十分重视乐教。以音乐之抒情及欢乐形式施行教育,所以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音乐是对文学最完美的诠释。每一首歌都是一篇文学作品,要唱好一首歌就要读懂这首诗,读懂它的内涵,融入它的感情,直到与歌者的心灵发生完全彻底深刻的共鸣。

文学是音乐的基石,文学是音乐之母。音乐要有文学性,文学要有音乐性。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典范。首先音乐对《诗经》的文体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孔子曾说过“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其中《风》属于地方之乐,《雅》为朝廷之乐,《颂》为庙宇祭祀之乐。但由于人们只是把《风》《雅》《颂》看成是音乐上的分类,却又不可能重新耳闻目睹先秦古乐,于是并没有在《诗经》的文学形成与音乐的关系问题上做进一步的思考。音乐与《诗经》的关系,不仅表现在《风》《雅》《颂》的乐调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文学语言的形成方面。首先从章法上来看,《周颂》里的诗,几乎都以单章的形式出现。而《雅》诗几乎都由多章构成,每一章的句子都很完整,而且每一章的篇幅都比较长。《风》诗虽然也由章构成,但大多数《风》诗的章节数都少于《雅》诗,每一章的篇幅也较《雅》诗要短。这种分章或不分章,每章句子有多有少的现象,都是“风”、“雅”、“颂”这三种不同的音乐演唱体系决定的。再从文辞的角度来看,《周颂》里的诗句有相当数量都不整齐,词语也不够文雅,但大多数却非常古奥;而《雅》诗的句子则非常整齐规范,词语也特别典雅,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象,《风》诗的句子参差错落,轻灵活泼,通俗又是其语言的基本风格。三者在语言形式上的这种曲别,音乐在里面起的作用是不用置疑的,有什么樣的乐调,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礼论·乐论》云:“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又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也。”由此可知,像《周颂·清庙》这样的诗之所以单章而又简短,是因为宗庙音乐本身所追求的风格就是简单、迟缓、凝重、肃穆。简单,就不须长诗来配乐;迟缓,对语言本身的节奏要求不会很高;凝重,要求语言典雅庄严;肃穆,则要求在缓缓迟重的演唱中再加入深沉的感叹式合唱,而演唱时的乐器也正好与之相配,“朱弦而疏越”。而《雅》诗作为朝廷的正乐,承担着与宗庙祭祀音乐不同的艺术功能,它篇幅的宏大,语言的典雅,章法的整齐,就必然成为雅乐对诗歌语言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大雅》的要求。《风》诗的章法和语言特别近似于现代的通俗歌曲歌词,最常见的情况是每首分成二至四段,每一段的句子数量大都在三五句之间,结尾和开头部分往往显现出重章复沓的民歌模式。

所谓文人音乐家,既是文人,又是音乐家。他们并不以音乐为业,但恰恰又是这些文人音乐家,打破了音乐困于某种技艺的局限,把深的哲理、丰富的想像、创新的技巧注入音乐创作与演奏之中。他们具备博古通今的知识,流畅犀利的文笔,又善于从理论的角度去探索和研究音乐技术的作用与规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赋予了音乐更加深沉的美魂,把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唐代,诗人们开始按照“宫羽相变,低昂间节,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等方法来创作作品。这就使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诗句听起来和谐上口、悦耳动听,而白居易的《琵琶行》,音乐与文学的巧妙对接,则更是古今中外最佳典范,其声韵之朗朗上口,已成为小学生都能成诵的佳作。此外,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还有短小精悍、流畅明快、语浅意深、形象鲜明、声韵起伏、节奏激越这些特点,这正和唐代音乐中通过声音表现感情的曲谱不宜太长,必须力求短小等特点不谋而合。可以说,是音乐发展了唐代的文学,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于是也诞生了词这种新的更具音乐性的文体。初盛唐时期,民间歌词的出现,不仅因为其具有固定的长短句格式,因而开始了由歌诗向歌词的转变。中唐以后,文人才士踊跃学习词的创作,诗人们对此新兴诗体进行一番改造和利用,“倚声填词”,使得诗歌从机械呆板的格式中解放出来,诗与乐的结合更加流畅,这一新兴诗体才逐渐在格式上趋于定型,并在意境创造及艺术表现手法上形成一套独特的“法则”,于是使词这种最具音乐学的文学形式在宋代大行其畅。而元代的戏曲兴旺发达,又同唐代文学中的变文与唐代传奇有着相通之处。音乐促进唐代文学发展并且产生了变文这一新文体,变文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的想象,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而变文需要说唱,说表与唱诵结合,叙事与代言并用,融文学、音乐、表演为一体。以声抒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叙说故事,便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于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与音乐的紧密的积极的渗透关系。产生于近代历史而保留至今的中国戏曲,就是话剧、音乐的绝妙融合,剧本是文学,唱腔和舞蹈又是音乐。

在文学的领域,诗,散文诗,以及优美的散文,无不极具音乐的美感。所以让文学教学走近音乐,让音乐走进文学教学,课堂会是另一番天地。

作者简介

韩潇敏,甘肃平凉人,讲师,本科,单位:甘肃省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让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渗透音乐艺术方向。

猜你喜欢

渗透文学音乐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我与文学三十年
音乐
文学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