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传统构建与历史教学路径

2019-08-19梁慧

速读·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子女

2017版历史新课标中提到了五大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在新课标提出之前,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要求就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是在重视历史史实识记和理解的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有所欠缺。而且,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也是历史教育中面临的热点问题。因此,笔者,试着从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角度,来谈谈家国情怀的传统建构与历史教学途径。

一、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传统建构

自西周建立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开始,中国就是一个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强调家国一体,重视宗族观念,《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把齐家(即管理好家庭、家族)作为提高个人修养(儒家讲的“内圣”之学)与建立功业(儒家讲的“外王”之学)的重要纽带,因为在社会教育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家族无疑是传承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显然在儒家传统观念里,亲缘关系(家)是位于社会秩序(国)之上的,虽然也讲“大义灭亲”,但这只是公羊学的说法,正统的儒家理论认为“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明显在家国出现分歧的情况下,更倾向于维护家庭。

家国情怀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例,中国人对家的重视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尊祖而敬宗,小到家“唯养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大到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祖宗家法”都在强调对于祖宗的崇敬,汉代强调以孝治天下,特设“孝廉科”以举士,且自高帝以下,皇帝谥号均加“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二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孔子庭训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孟母三迁,曾子杀彘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正如《世说新语》所载,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世说新语·言语》)体现了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视。

家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二种,一是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如《世说新语》记载:谢安夫人问谢安:“那得初不见君教儿?”谢安回答:“我常自教儿。”(《世说新语·德行》)即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子女,这一点对于现在的家长及学校、教师都有很深的借鉴意义,自己首先应该成为子女、学生学习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子女。二是家书,古代士大夫常年在外做官,子女多在原籍读书,少有面承庭训的机会,于是家书就成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如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曾国藩家书、邓板桥家书,近代又有傅雷家书,其中不仅充满了对子女修身、齐家、治学、处世的谆谆教诲与殷切希望,字里行间更能读出舐犊情深。

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路径

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主要以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来体现,主要实现的路径是以历史课堂为依托,以教师的口头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在智能化、多元化的今天,历史教学的模式不仅要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要求,还要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历史教学责任,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1.坚守历史教学课堂为主要阵地,开展育人教育。历史学科的价值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进行家国情怀培育,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体会古人的智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增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把握历史的脉搏。如《辛亥革命》教学中,通过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精神的感受,林觉民《与妻书》的解读,在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2.补充历史课程,开拓历史教学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情感教育。学生思维活跃,愿意了解身边的历史,而且他们身边的历史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很有必要,如山东济宁地区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本土文化,人们从封闭、半封闭状态不断走向开放交流,从传统的农业经济不断走向市镇经济。传统的孔孟儒家文化吸纳了吴越等文化精髓,融合了京津等文化特色,与南北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多元文化并举,多种文化兼收的特点。这些都可以成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之所以要重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重塑历史教学价值教育的重要性,就是重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回归,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重建支离破碎的亲情文化,提倡家国情怀,重塑符合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需要的传家之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东汉】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

[2]【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

[3]【清】朱柏庐著,李牧华注解.朱子家训[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梁慧(1985.01—),女,汉,山東人,研究生,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中学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