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区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治方法

2019-08-19闫哲石芮竹孙中华马萱

科学种养 2019年8期
关键词:蚜虫乳油草莓

闫哲 石芮竹 孙中华 马萱

草莓作为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具有生长周期短、结果早、经济效益高、见效快等特点,颇受农民喜爱,种植草莓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之一。近年来北京地区草莓产业发展迅速,2015-2017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88~701公顷,总产量1.19万~1.35万吨(杨培珍等,2018)。但是,草莓在栽培过程中易遭受多种病虫危害,如果防治措施不得当或不及时,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农户收益降低。本文总结了北京地区草莓常见的8种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供种植户参考。

一、草莓炭疽病

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等部位,以匍匐茎受害较重,叶片次之。在茎叶上病斑直径为3~7毫米,初为红褐色纺锤形凹陷,后扩展为黑褐色环形圈,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该病还易导致整株草莓萎蔫死亡,发病初始1~2片叶失水萎蔫,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发病严重时则全株枯死(董伟,2012)。观察根茎部横切面,可见自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主根基部与茎交界处部分发黑。

2.发生规律

该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90%以上。当气温达到25℃以上,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后,草莓近地面的幼嫩组织和匍匐茎易受病菌侵染。另外,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偏施氮肥、通风透光差的地块发病严重,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损失。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白天天气晴好时,要加大通风力度,降低棚室内的温湿度;采用加盖遮阳棚,滴灌、沟灌等方法;及时摘除老叶及带病残株,并带出棚室集中烧毁。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间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要注意交替用药、均匀喷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

二、草莓根腐病

1.发病症状

草莓根部病变呈现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致枯死。根系感病从新生根和侧根开始,根系逐步呈现深褐色或黑色。随着病情发展,根系迅速坏死,叶片黄化、枯死。

2.发生规律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以土壤和种子为传染源,借灌溉水或雨水傳播蔓延。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易发病,地温10℃为发病适温,长期连作,积水、通透性不好的黏性土壤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实行4年以上轮作;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严禁大水漫灌,采用滴灌或渗灌。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寡雄腐霉(100万孢子/克)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7天灌1次,连续灌根2~3次。

三、草莓白粉病

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和果实,在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长出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层,严重时正面也会出现白色粉状物,并且叶缘向上卷起。果实受害时表面有一层白粉,会导致着色缓慢、失去光泽并硬化,严重时受害果面布满白粉。发病严重时还会造成叶柄、花萼和果梗出现白色粉状物(董伟,2012)。

2.发生规律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温室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11月至翌年4月中下旬为高发期。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容易发生和蔓延,高温、高湿且有大量白粉菌菌源时易大流行。生产上栽植过密、光照不足、空气不流通、基肥不足、偏施氮肥、高温、高湿均有利于该病发生。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定植前先清理棚室内或田间上茬草莓植株和杂草;及时摘除老叶、枯叶;不偏施氮肥;栽植密度不宜过大;减少相互串棚,避免人为传播。

②药剂防治。可使用生物杀菌剂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寡雄腐霉(100万孢子/克)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选择化学药剂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在均匀喷施植株的基础上,也要注意棚内空间的喷洒,同时不同药剂要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四、草莓灰霉病

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也危害叶片、叶柄等,在北京地区以危害果实为主,是花果期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花器发病时,花萼变红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延伸到幼果,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同时软腐,产生灰色霉层(肖丽娟,2016)。果实发病多在青果上,湿度大时病果湿软腐烂,湿度小时病果干腐、提前脱落。叶片染病时,叶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向外扩展蔓延,最后造成全叶萎缩、枯焦,发病部位常产生灰色霉状物。

2.发生规律

该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病适宜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80%以上,是典型的低温高湿型病害,在田间可通过气流和露水进行传播。在北京地区,1~3月为病害高发期,通常大棚连作田块病残物多,偏施氮肥草莓徒长,易发病严重。棚内透气不良、灌水多湿度过大、种植密度大也会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等病残体,带到棚外统一烧毁;连作大棚可通过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施足基肥,避免偏施氮肥;加大通风力度,降低棚内湿度。

②药剂防治。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植株及其周围进行防治,可选用寡雄腐霉(100万孢子/克)8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啶菌恶唑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注意不同药剂的交替使用。

五、草莓病毒病

1.发病症状

引起该病的病毒种类较多,北京地区主要有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和草莓皱缩病毒4种。草莓病毒病由于病原不同,症状也不同,多表现为花葉、黄化、皱缩、坏死、畸形、矮化及斑驳,一株感病的草莓植株可能同时有多种症状出现。在草莓生产中最为常见的是花叶。

2.发病规律

病毒主要在草莓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多年生杂草上越冬,不能在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可通过蚜虫等媒介昆虫传毒,另外,整枝打权、伤口接触、工具未消毒、菟丝子也能传毒,种子和花粉不能传毒。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繁殖和危害,蚜虫传毒率高,病毒病发生严重;栽培年限长的草莓棚室、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的园地发生较重。草莓病毒病一旦发生,病情会逐年加重,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注意田间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做好田间排灌水和中耕除草工作;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以促进草莓植株健壮生长;加强田间检查,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彻底铲除老发病园,适当轮作或休耕。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烷醇·硫酸铜(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450倍液,对病毒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可喷施10%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③传毒媒介防治。通过防治蚜虫,减少病毒的再次侵染,延长无病毒种苗的栽植年限。

六、蚜虫

1.危害症状

在北京地区危害草莓的蚜虫主要为棉蚜和桃蚜。以成虫或若虫群集在草莓叶片背面、花序、嫩叶上刺吸汁液,同时分泌蜜露,造成叶片皱缩卷曲,致使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抽生叶片。

2.发生规律

蚜虫在温室内终年繁殖危害,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以上不利于桃蚜的生长繁殖。每年3~4月为蚜虫危害盛期,世代重叠极为严重。蚜虫危害时分泌的蜜露会污染叶片,易导致煤污病的发生。同时蚜虫可能会传播病毒,造成草莓病毒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及时清除温室内外杂草,摘除老叶、病叶,彻底清除病残体,保持温室卫生。

②物理防治。在温室内设置防虫网;在草莓植株上方10~20厘米处悬挂粘虫黄板,诱杀有翅蚜虫。

③生物防治。在蚜虫发生初期,可通过释放和保护天敌进行防治。田间放置异色瓢虫卵卡,每亩放100张卡(每卡20粒卯)。生产中注意保护草蛉、猎蝽、姬蝽、食蚜蝇、食蚜螨、蚜茧蜂等自然天敌。

④药剂防治。蚜虫危害始盛期可喷施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防治。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不在草莓开花期用药,而且用药时要将蜜蜂搬出棚室。

七、红蜘蛛

1.危害症状

危害草莓的红蜘蛛种类主要为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以成螨、幼螨、若螨在叶背吸食汁液并结网危害,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针眼状枯白小点,叶片背面逐渐变暗褐色,叶面失绿,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植株早衰(魏梦丽等,2019)。

2.发生规律

红蜘蛛主要在草莓叶背取食和繁殖,通常在杂草、病残体及土缝中越冬。其生长发育适宜温度在29~31℃、相对湿度35%~55%,高温干旱有利其发生,长期高湿条件下难以存活。在北京地区草莓温室内可长期存活,世代重叠严重,每年的9~10月和翌年3~5月发生较严重。喜群集于叶背主脉附近并吐丝结网危害,以吐丝下垂或随风扩散传播。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清除温室内外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及时清除老叶、病叶、虫叶,带出室外集中烧毁。

②生物防治。发生初期可利用天敌控制红蜘蛛种群数量。田间释放巴氏钝绥螨每亩70~100袋,或智利小植绥螨每亩2~3瓶,或加州新小绥螨每亩6瓶。

③药剂防治。发生初期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5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500倍液,或73%炔螨特(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防治,每7~10天喷1次,交替用药效果更好。在释放捕食螨后不要用药;喷雾防治时,要避开草莓开花期,而且用药时要将蜜蜂搬出棚外。

八、斜纹夜蛾

1.危害症状

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花蕾、花及果实,危害初期啃食叶肉和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落花、落蕾、花朵不能开放,并且由于幼虫排泄粪便,造成污染和腐烂。

2.发生规律

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强,对光、糖醋液等有趋性,产卵前需取食蜜源补充营养,每雌平均产卵3~5块、400~700粒,卵多产于下部叶片背面。初孵幼虫在卵块附近昼夜取食叶肉,留下叶片上表皮;2~3龄开始转移危害,也仅取食叶肉;4龄后进入暴食期,昼伏夜出;老熟幼虫入土1~3厘米深,作土室化蛹(董伟,2012)。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清除温室内外杂草;结合田间作业,清除卵块、幼虫及受害叶片。

②物理防治。设置杀虫灯、性诱剂或糖醋液诱杀。

③化学防治。防治适期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盛期。在卵孵化高峰期,可选用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2000~2500倍液,或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2000~2500倍液等喷雾;在低龄幼虫始盛期,选用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应注意交替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在给草莓植株均匀喷药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治根际附近地面上的幼虫。

猜你喜欢

蚜虫乳油草莓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10%稻笑乳油对苗床稗草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