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制度经济学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启示

2019-08-18王亮

财会学习 2019年22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亮

摘要:西方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西方制度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制度的价值、性质和其改革变迁的深入研究,对于处于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进程中的我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能够帮助我国把握改革的本质,抓住改革的核心,奠定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根基。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经济学;经济制度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超越经济范畴的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的一部分。供给学派等西方经济理论都无法作为其理论基础,西方制度经济学理论可以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启发。

一、经济制度的价值

制度学派的代表凡勃伦认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是制度的发展。新经济史学派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产业革命以及相应的技术变革,而是制度的变化。诺斯和托马斯通过对公元900-1700年间西方经济史的研究,认为产业革命不是西方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是经济增长现象的一种表现,甚至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的起源和动力可以追溯到前几个世纪产权结构的缓慢确立过程。产权制度的确立为社会资源的配置创造了条件,从荷兰到英国,最先的资本等要素市场的形成、产权制度的确立、公司制度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发育等制度的创新,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提供了便利和保障,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鲜明对比也充分地说明了,制度的改进完善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制度决定着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就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现实及其要求。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就是制度,生产力就是经济发展现实要求。我国当前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应该从制度改革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抓住改革问题的本质,取得改革的成功。

二、经济制度的性质

(一)制度的广泛性与整体性

凡勃伦认为经济制度是其所处的社会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变化受社会非经济因素的制约,主张应从社会制度发展的角度论述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因此,经济学应以研究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制度为目标。新制度学派的重要人物缪尔达尔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度(狭义的制度)、政策、收入、生产条件、生活水平、态度等。研究经济,应该顾及影响发展的包括经济因素外的各种因素。新制度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格鲁齐认为所有传统上认为的非经济因素,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结构、制度和态度,即所有人与人的关系都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指出:“把现代经济生活当做一个整体加以观察时,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它”(1)。

道格拉斯·诺斯把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发展史结合起来,提出了制度变迁理论。诺斯的制度理论认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他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2)。该理论把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等)等综合起来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认为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是经济的三个基本影响因素。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应把注意力的焦点,即传统经济学作为选择者的个人和企业,转移到整个社会总体。

西方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于完善当前支撑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基础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经济制度不是孤立于社会生活而存在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应该是以一个整体存在的,我国供给侧改革涉及的经济制度环境的改革和完善,应置于十八大和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设计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内进行安排,供给侧改革应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健全又应纳入整体社会制度完善的逻辑框架中来看待。

(二)经济制度的层次

诺斯指出制度分为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制度环境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3)。制度安排是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4)。格鲁齐认为经济制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经济制度可以视为“选择科学”或“效率科学”的范围,广义的经济制度应考虑导致经济制度发生变动的力量,是“各个参加者的组织的发展的复合体”(5)。加尔布雷思认为,应从制度和结构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该制度既包括各类有型的机构或组织,如国家、公司、家庭等,也包含无形的制度,如所有权、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社会意识等。

传统上,我们分析经济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仅限于在本领域中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致使问题长期存在或越积越重,原因通常在于整体制度环境不适应或相冲突而制约问题的最终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是长期存在的,解决起來非常复杂,要想根本性解决既要考虑具体的解决问题的经济措施,更要关注基础社会制度环境的改革和完善。

(三)制度的动态性及依赖性

格鲁齐认为,影响经济制度类型形成的因素除自然环境外,历史文化、思想体系、公共机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制度具有历史性,依赖于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而存在,而不会统一于一个模式。但格鲁齐主张经济研究的机能整体的方法论,将其看作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经济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格鲁齐提出经济制度趋同观点,认为东西方经济制度既有趋同现象,也受思想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应该是相互适应的。经济理论既解释经济现象,又影响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的变化又修订着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应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并保障市场交易的完成,为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有利环境。

制度的动态性及依赖性特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启发性,我们应该基于本国社会的文化和民族传统,设计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径,选择相应的经济制度框架,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同样如此,应该基于本国的国情、民情和历史传统选择改革方案。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的制度设计应该接轨并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积极借鉴并吸收国际通用的有效制度安排。

三、经济制度的改革

(一)改革的责任

在诺斯看来,“国家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博弈的基本规则。……有两个目的,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和合作的基本规则……。二是在第一个目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6)。国家是制度的提供者,也是制度的维护者,国家有责任完善改进其制度以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经济制度依附并嵌入社会整体制度的框架中,共同构成制度的有机体系,制度的完善应基于体系完善的大框架之下,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应着眼于社会整体制度体系的完善。

新制度学派注重研究与判断经济活动利弊得失有关的价值标准。新制度学派经济学家认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都只注意经济价值而忽略经济以外的其它价值。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产品越多越好,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为判断标志。新制度学派认为经济增长应增进人们的幸福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鉴于此,经济发展应关注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节约、管理腐败、收入分配等。

新制度学派的以上观点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经济理论应该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要适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能够指导解决我国发展变化了的经济问题。经济制度环境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环境,制度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的经济制度应该不断改进完善,才能够适应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需要,我国目前进行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应置于社会整体制度体系完善的进程之中。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经济制度的改革及完善,使之适应经济环境的演变,而经济制度的改革又应置于社会总体制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

(二)改革的内容

缪尔达尔十分注重社会平等问题的研究,其认为发展中国家有改革必要性,权力关系、土地和教育的改革应包括在改革议程之内。诺斯认为经济增长离不开产权的明确界定,产权制度是激励个人和集体行为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但在诺斯看来,该产权不一定是私有产权。诺斯认为产权的界定、裁决和实施成本通常很高,此时,国家可以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提供产权保护和强制实施的制度安排,国家对于产权制度的确立、性质及其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诺斯认为,国家是产生一个社会经济兴衰的根源,国家作为一个界定和实施产权的单位,能够影响产权制度的选择和运行效率。

产权问题长期以来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绕不开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妨碍经济结构优化改革的一个难题。国有产权的责任问题、民营经济产权和私有产权的保护制度在我国都不完善,不利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诺斯的理论启示我们,产权的明确、产权制度的完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必要,是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可以用于指导国有企业的改革。产权保护和产权制度完善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是政府。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妨碍创新和经济增长,机会主义倾向属于一种人性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当的意识形态可以更好和更有效地克服机会主义行为,促进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可以克服搭便车、道德危机等行为,是节约制度运作成本的一种有效的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经济活动不诚信、欺诈、损人利己、经济活动中道德危机严重等现象,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限制了交易的扩大。重塑社会诚信体系的呼声很高。这既需要我们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诚信的优良传统,加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约束,又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总结

长期以来,我们倾向于就经济问题或经济表现来研究经济问题,制度问题要么处于视野之外,要么对其理解存在误差。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启示我们,制度的改善和健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度问题恰恰是中国乃至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制度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市场的创新,抑制了经济的活力,使发展中国家或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或产业层次底下,产业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升级,竞争力不强,陷于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超越。制度的改进完善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注释:

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339页

王志偉:《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1页

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1页

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1页

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2页

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3页

参考文献:

[1]方大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根基及其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6,12(38).

[2]厉以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北京: 中国流通经济,2017,1(31).

[3]郭杰,于泽,张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运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银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劳动关系探讨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