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维朴的收藏与交游

2019-08-17吕友者

东方收藏 2019年7期
关键词:何氏雅集金石

吕友者

打开美术史,映入眼前的何维朴,我们只知道他是一名画家,而对于他的收藏经历知之甚少,只有通过史料的蛛丝马迹梳理,我们才能窥探其中的秘。

生平及收藏世家

何维朴祖绍基,清同治六年(1867)副贡,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江苏候补知府。清末任上海浚浦局总办。为晚清民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其书法传承其祖何绍基衣钵,学颜真卿且融汉魏而成一体。又通经史碑学,兼精篆刻。

何维朴以山水画著称,规抚“四王”,尤善用“娄东”西庐(王时敏)、麓台(王原祁)笔蹊,独追大痴(黄公望)神髓,全得孤狷绝尘之文人画风。因干湿兼用而得苍润松秀之趣,更近于西步,与麓台之干笔焦墨稍稍有别。观其山水巨作,自是气势骀荡,姿韵开阖。而其画菱,亦有小中见大之妙。

然而,作为画家的何维朴,对收藏也非常感兴趣,是一个收藏世家。

其祖上何绍基是一位极富收藏的大家,举凡金石、字画、古玺、古籍等等,无所不包,涉及面极广。除收藏外,何氏还精考证,曾撰《东洲草堂金石跋》。

何绍基交游极广,在众多师友中,嗜金石收藏者不少,如其至友六舟者,“以生平于经禅之暇,酷嗜金石兼及书画也。”他还收藏不少青铜镜、秦砖汉瓦、古砚、碑拓等。曾说“我搜石墨始燕斋,吴粤闽黔晋蜀”。作为祖父的何绍基,家藏如此多的古玩书画,这些不能不影响到作为孙子的何维朴,使其从小就在这古玩的氛围中,耳濡目染,熏陶至深。

卖画与古画收藏

何维朴的画作很受时人喜爱。他鬻画海上,或有记载是在辛亥之后。而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夏上海《时报》即载有“何诗孙来沪,重订润例……”云云,表明辛亥之前,何氏山水早已有名于时并订润沪上。何氏曾任清末上海浚浦局总办,累世旧学官宦,辛亥前后以旧宦或遗老身份鬻画海上之际,堪当尊宿奇峰之称。

同时,他还有捐画活动的记录。光绪三十三年(1907),蒋伯年氏发起书画助赈会,义捐艺术家作品有任伯年中堂、何维朴中梁山舟对、汤雨生对等,与维朴同列者,均为当时大家。何氏又热心于画会活动,是豫园书画善会与中国金石书画赛会(宣统元年)以及上海书画研究会(宣统二年)的发起人之一。身后,其作品仍常被各种出版物辑录刊发。民国十五年(1926)1月9日《申报》载有:“世界书局发行翁同龢、清道人、俞曲园、吴昌硕、曾熙、郑孝胥、何维朴、赵之谦、高邑之等名人楹联多种。”同年3月25日《申报》又载:“《近代名人书画真迹》由上海书画保存会编印,内有张季直、吴昌硕、何维朴、俞语霜、马企周等四十余家作品。”

20世纪30年代,即维朴作古10年之后,后晋画人辈出。出入麓台而著称者即有吴待秋氏,因端嶷苍古更胜于麓台,故为时人所推重,而仿古为擅之何氏声名逐渐淡出海上画坛。

在卖画捐画的同时,他还收藏许多古画,或用来临摹和收藏。何维朴除了收藏一些古画外,其收藏秦流宋元古印甚多,有《颐素斋印存》六卷传世。卒年八十一。

交游与社会影响

何维朴时常与文人藏家交往,他们之间诗文唱酬,其中与程颂万、维棣、梁鼎芬、陈曾寿、闿运等交好。

程颂万(1865—1932),字子大,一字鹿川,号十发居士,湖南宁乡籍(程千帆叔祖父),清末民初人。少有文才,喜研词章。虽勤奋好学,但屡试未第,对科举制度遂无好感,而对时局新学甚为热心,为张之洞、张百熙所倚重,曾充湖广抚署文案。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全国率先创办私立湖北中西通艺学堂。同年创设攻木局,引进新工艺,培养漆木良工。他与何维朴的交往非常密切。

这些文人画家们时常会兴举各类雅集。如1913年5月13日,此日距清帝溥仪退位、民国建立已一年有半,但清遗民大多仍采用旧朝的历法,是故此日:宣统五年四月初八,岁在癸丑,浴佛日(佛诞)。此日,陈三立做东,宴请超社诸子,在上海樊园举行了第四次雅集。本次雅集的宗旨在于为林绍年游泰山饯行。

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可知除林、陈两人外,到场社友还有瞿鸿禨、缪荃孙、何维朴、沈曾植、吴庆坻、沈瑜庆、周树模、王仁东、吴士鉴、樊增祥和梁鼎芬,合计十二人。

事实上,当场仍有其他清遗民,但不被列入这一名单,却是为何?

在这一次雅集时,何维朴为林绍年绘了一幅《登岱图》,征请到场社友题辞,集而成一卷。不久,遗老相继谢世。图卷的拥有者林绍年之子林葆恒,每遇遗民同道,则展图共鉴昔日盛会,追怀父辈的事业。因而,该卷上还有一些后来追和的题咏。他在其绘的《登岱图》落款 :“健斋属写登岱图,爰仿山樵笔意奉正,侄何维朴。”

何氏书画俱佳,不以诗词名世,但也有自书诗集《何诗孙手书诗稿》四卷传世。超社四集时,何氏为林绍年绘《登岱图》,诸老颇为赞赏,故而当场有集体题咏。

林开謩发现,有题辞记述此事。他的题辞写道,“癸丑三月,文直公下榻寒斋,同游西湖,迴车海上,适值樊园雅集。公行将登岱,同社诸公赋诗赠别。余诗先成,为蒿庵前辈携去。隔二十四年,茫不记忆。丙子春,子有以诗孙画图索题,用橘叟韵,补作一首,前尘不胜今昔之感。放庵林开謩,识于七十有四。”

何维朴的收藏与交往经历,为我们打开了一幅那个时代文人们的生活画卷,通过画卷的细节,可以看清当时的文化氛围与艺术风尚!

猜你喜欢

何氏雅集金石
金石有声
冷热
抱朴子
害羞的年
好玩不过雅集
第三回 文人气质一脉香
雅集,一门“复古”的时尚社交
何氏“十全大补粥”
野餐记
辟雍雅集·“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