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秉德追忆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

2019-08-16石岩

领导文萃 2019年15期
关键词:西花厅亲妈伯母

石岩

周秉德家客厅醒目的位置,挂着著名的《沉思中的周恩来》。1980年代,这张照片的发行量就超过了9000万张。周恩来生前并没有看到它,照片由意大利摄影记者焦尔乔·洛迪拍摄,在意大利公开发表,并由使馆工作人员带回中国。

1949年,12岁的周秉德进入中南海,跟伯伯周恩来、伯母(注:亦称呼为“七妈”)邓颖超生活,直到1964年结婚离开。她此后也是伯伯家的常客。从少女时代起,细心、温和、开朗的姑娘就是伯父伯母和父母之间的桥梁。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中央电视台发布的“2018中国好书”评选榜单揭晓,《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入选。南方周末记者对周秉德进行了采访。

“他要有时间看书就好了!”

南方周末:你12岁就跟伯父伯母生活在一起。这种安排是因为家族上一辈就有兄弟间代为抚养子女的传统,还是伯父母为支持你的母亲出去工作,想为她减轻负担?

周秉德:伯父说我们不能像国民党那样搞裙带关系,更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他也不让我父亲用周恩寿这个本名,让他用字。

爸爸职位低,房子就很小,两间西晒的厢房加起来二十多平方米,不通风。我小弟弟出生后,头上痱子满满的。我那时已经上初中了,不太用妈妈操心,伯伯让我住到他家,纯粹因为父母家住不开。

南方周末:一开始你住在书房,据你观察他爱看什么书?

周秉德:他要有时间看书就好了!有一回伯伯说他在发奋读《家》,已经读了36页。我们听了都笑他。我到北京时,伯伯与国民党的谈判刚刚结束(注:指1949年4月的北平和平谈判),要参与指挥解放战争,同时还得筹备政协召开……1949年11月7日伯伯搬到西花厅,属于政务院范围,之后弟弟妹妹也来了。平时我们上学,周末和寒暑假都回到西花厅的家里。

南方周末:西花厅的周末是怎样的?

周秉德:伯伯没有周末,只是加了我们几个孩子。有时候暑假我们在家,他快回来,七妈就打发我们到二道门等。他下车看到我们,就知道是七妈的意图——让我们陪他走几百米,放松一下。

南方周末:杨尚昆在日记里写过,农历二月十三是你伯父的生日,但“他不愿讓多人知道,故无人去庆贺”。

周秉德:对,生日从来不过。不过(伯父过世后)伯母每年2月初会把我或我和先生找去聊天,吃个点心。其实那是她的生日,我们也不说破。我记得唯一一次过生日是1988年,她84岁,把我们兄弟姐妹都找去了。我们一人出5块钱,给她买了个蛋糕。那时她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一吃东西就呛,所以没能和我们一块吃。我们在厨房,她在房间里,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吃面,然后切开蛋糕合影。

“叫我‘亲妈当然好了,可是你自己的妈妈会怎么想呢”

南方周末:书里写有一年西花厅的海棠开了,伯母带你们赏花,怀里抱着一个精致的洋娃娃。

周秉德:七妈曾经对我说,1927年她难产,儿子未能成活,赶上“四一二”白色恐怖,中央决定让她从广州赶往上海。她一路劳碌奔波,产后没有休息,医生诊断她不能再生产了。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老同志跟农村的夫人离婚,再找大学生、文工团员。七妈也跟伯伯说过:我生不了孩子了,你还是再找一个。伯伯说:你胡说八道什么?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伯母是1904年的人,进城时才四十多岁,很希望有小孩。她不光有个漂亮的布娃娃经常抱着,还有一个小小的木制玩具,国外带来的,一上弦几个小娃娃就转,还有音乐,她经常打开来听。

南方周末:看得出来,她挺渴望做母亲的。这种情况下,你有一次叫她“亲妈”,她说你叫“亲妈”当然好,可是你的母亲会怎么想,挺难得的。

周秉德:可不止叫了一次。我第一次见她是1949年的8月28日,宋庆龄到北京,她陪着来的。汽车一辆辆开走,伯母就看到我了:这是秉德吗?我说:对呀,大妈你好。我按照天津的习惯,第一次看到伯伯叫“大爷”,看见七妈叫“大妈”,他们都给我纠正了。伯母说就叫她“七妈”吧,可能觉得“大妈”有点大众化,张大妈李大妈都可以叫“大妈”,“七妈”就不一样了。我给听成“亲妈”了,后来就那么叫,弟弟妹妹也跟着叫。她起初没在意,直到有一次我给她写信,抬头是“亲妈”。她回信说:你叫我“亲妈”当然好了,可是你自己的妈妈会怎么想呢?让你叫我“七妈”,是因为你伯伯排行排第七。

南方周末:那你伯母为什么抱怨伯伯大男子主义?

周秉德:有一次是何香凝过生日,伯伯交代秘书:给何老太送一个花篮,以我的名义。七妈听见就问:怎么就以你一个人的名义?我还做过她的秘书呢。伯伯赶紧说:对对对,有大姐,一块儿。七妈还跟我说过,她一辈子不管钱,伯伯更是不管。有时候伯伯问秘书:我现在有多少钱?伯母听见就很生气:他连“我们”都不说,只说“我”,大男子主义!在那之后,她曾经交代秘书,她和伯伯分开记账,到月底伯伯只剩两毛六分钱。这个做法只短暂地实行过。

“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南方周末:你提到伯父想写一篇叫《房》的小说,他说过具体想写什么吗?

周秉德:那可不知道。伯父说他从小就感受到世态炎凉。家里已经穷成那样,墙上还贴着条子,亲戚的生日、祭日都在上面,到日子借钱也要随礼。他恨透了封建社会旧礼教那个虚套子。

南方周末:他对父辈有极深的感情。

周秉德:是。1938年国共合作,武汉文艺界开会,他简短发言就要告辞离场,那天我爷爷到汉口。亏得老舍先生把讲话记录了下来。他说:是暴敌让我们分离,现在又是暴敌让我的老父亲被迫南来,生死离合,全出于暴敌的侵略;生死离合,让我们更加团结。

南方周末:武汉转移到重庆的三四年也是他们父子共处最长的一段时间,最后你的祖父得病,七妈亲自侍奉左右,但伯伯并没能送终。

周秉德: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当时他小肠疝气住院,爷爷不久也住院了。伯伯在病床上还记挂着爷爷的生日,写信嘱咐七妈:如果老人要按正日子过生日,我可能还没出院,如果他愿意等我,就晚点过生日。不过老人一般信老礼儿:晚过不吉利,那你就迁就他一下……没想到爷爷在生日前一天去世,伯伯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南方周末:所以他是革命者,也是有情人。

周秉德:革命者应该是有情意的人。黄埔一些将领放出来,他找他们聊天,带他们游颐和园,在大牌楼前合影。

南方周末:由于癌症的折磨,周总理最后的时光非常痛苦,听说他听越剧来缓解癌症的疼痛。

周秉德:这我不知道。当时我想去看伯伯,七妈说不行,中央规定亲属都不让去,只允许她一个人去。我急了,七妈才让我跟伯伯通电话,说了二十多分钟,我怕他累,就匆匆挂断。我从回忆文章中知道,他在病床上听过总政文工团的《长征组歌》。他们给他专门演过一次,没有观众,录给他看。

他住院的时候,我送给他的小书签,还有草编的茶杯垫,后来七妈都还给我了,留给我当“念想”。我结婚,七妈准备了很多东西,像嫁女一样:缎子被面、毛毯、枕套,成对的茶杯,玻璃磨花的糖罐儿……伯伯的礼物是七妈在庐山含鄱口拍的风景照。我的床头从来没挂过结婚照片,一直就是七妈拍的庐山。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西花厅亲妈伯母
能这么骂你的,十有八九是亲妈
《实话实说西花厅》(图文珍藏版,上下册)
缅怀周总理
题西花厅海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
毛奇龄《曹伯母寿》考
永恒的母爱
言简意赅
还是亲妈好
是不是亲妈
西花厅忆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