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针注射缓解分娩中腰骶区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8-14钟桂兰吴艳萍林晓斌周泽纯汤素嫦曾玲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5期
关键词:水针产时腰背痛

钟桂兰 吴艳萍 林晓斌 周泽纯 汤素嫦 曾玲芳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产科 511400

分娩,因解剖结构的迅速变化构成强烈的刺激信号,刺激冲动由盆腔内脏传入神经纤维及相伴随的交感神经传入胸11~骶4脊髓节段,再经脊髓背侧束迅速上传至大脑痛觉中枢,引起疼痛[1]。在分娩过程中伴随着规律的子宫收缩,子宫颈口由闭合状态到逐渐扩张开全,孕妇承受极度疼痛,一部分孕妇弃阴道分娩而选择剖宫产,这样不仅仅使剖宫产率有加大趋势,也不利于母亲产后身体的恢复[2]。而如何促进自然分娩,如何减轻疼痛,探讨更人性化、更有效的分娩方式,一直都是产科学永恒的话题。水针疗法是在第5 腰椎棘突划一纵行中线, 左右各旁开2cm 为注射据点, 由此两个据点各向下2cm处共4个注射点处皮内注射无菌注射用水0.05~0.1ml,以促进体内β-内啡肽的升高, 从而起到镇痛作用。我院自2017年开始施行水针镇痛以缓解产妇产时腰背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正常产妇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30例 )及对照组(30例) ,观察组产妇年龄(29.95±3.09)岁,孕周(39.57±0.69)周,胎儿估重(3 023±508)g,其中初产妇8例,经产妇22例;对照组产妇年龄(30.24±3.13)岁,孕周(39.28±0.73)周,胎儿估重(3 125±473)g,其中初产妇8例,经产妇22例;两组年龄、孕周、胎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无产科合并症,没有妊娠期并发症。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宫口开3cm时进行水针注射 ,于第5腰椎棘突划一纵行中线,左右旁开 2cm,由此向下2cm,共4个注射点,皮内注射0.05~0.1ml无菌注射用水,形成直径大约1cm的皮丘。观察组水针注射前医生开具医嘱,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告知,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水针观察期间无中途退出产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安慰。

1.3 腰背痛判断标准 参考数字疼痛评分法(1~10级):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水针注射前、后给予疼痛评分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两组之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s Exact方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腰背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妇水针注射前有28例腰背部疼痛达到重度疼痛;水针注射后有18例产妇腰背痛减轻,为轻度疼痛;11例产妇腰背痛减轻为中度疼痛。而对照组不做疼痛减轻干预,疼痛无减轻。可见水针注射可以起到降低产妇产时腰背痛的作用。实验过程中有6例产妇腰背痛水针前达到10分,而水针后降至1~2分;有5例产妇腰背痛水针前达到7~8分,水针后降至4~5分,说明产妇产时腰背痛越明显,水针注射镇痛效果越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水针应用前、后疼痛评分比较[n(%)]

2.2 两组各产程时长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而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产程时长比较

2.3 两组其他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宫缩过频过强、严重会阴裂伤、羊水污染、胎儿窘迫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发生1例产后出血,经治疗后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少。观察组新生儿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对照组1例新生儿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为8-9-10分,因“气促查因”转新生儿科,余新生儿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

2.4 两组剖宫产率比较 观察组有1例因胎儿窘迫转剖宫产,剖宫产率为3.33%,对照组2例因产程停滞转剖宫产,剖宫产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3 讨论

3.1 水针镇痛分娩机制 正常人体内β-内啡肽水平平均为7.1pmol/L,临产后产妇β-内啡肽则可升至66pmol/L, 而水针镇痛注射后在疼痛缓解或消失后β-内啡肽水平升至104pmol/L[3],证明水针分娩镇痛可能与体内释放内源性类吗啡物质有关。β-内啡肽是一种中枢神经递质, 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参与痛觉、情感等高级神经活动, 影响多种内分泌腺。大量实验研究已经证明β-内啡肽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由于注射液为无菌用水, 其渗透性小且弥散性慢, 注射到局部可起到机械性强刺激及压迫作用, 阻断了部分神经传导, 促进体内β-内啡肽的升高[4],提高产妇对疼痛的忍受力,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3.2 水针镇痛的临床价值 从数据中显示,水针疗法确实可以缓解产妇产时腰背部疼痛,可以让产妇产时腰背部疼痛由重度疼痛减轻至轻中度疼痛。研究过程中发现,经产妇产时腰背痛更明显,而数据显示产妇产时腰背痛越明显,水针注射镇痛效果越显著,表明水针疗法对经产妇有重要意义。而水针疗法在缩短产程方面也有较大的帮助。从结果中显示水针疗法对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水针疗法的最终效果是非药物镇痛,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创伤小,产妇容易接受,还可以缩短产程,最后降低剖宫产率。水针镇痛为中需求的镇痛方法,研究中还发现水针镇痛还有低需求的镇痛作用,因为水针不单起镇痛作用,还起了心理安慰及疏导的效果,而自然分娩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对产妇的心理疏导。采用水针穴位注射镇痛分娩,能减轻产妇在分娩中产生的剧烈的疼痛和恐惧,缩短产程,从而提高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又有利于提高围产期服务质量,对保护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2]。本文表明,通过产时心电监护及胎心监护,水针未发现对母婴有不良影响[5]。同时,水针镇痛后可使产妇保持清醒状态,可提高阴道分娩质量[6]。因此,水针用于缓解分娩中腰骶区疼痛安全、有效,没有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水针产时腰背痛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PLA长丝成网水刺缠结系数和水针能量的研究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水针换卷装置在高速纸机中的应用与维护
实习前护生腰背痛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调查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某部战士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分级治疗与疗效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