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2019-08-14张培培张雪峰黄风雷马纪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6期
关键词:瘘术瘘管穿刺针

张培培,丁 鹤,张雪峰,黄风雷,马纪江

(大庆油田总医院介入放射科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吞咽困难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一些消化道功能正常但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其需要接受肠内营养长期干预,用以支持患者全身营养需求,胃造瘘术是患者构建长期肠内营养通道的重要途径。当前临床中采用的胃造瘘管技术包括外科手术、经皮内镜下造瘘术以及PFG这几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效果不同。为获得最优手术治疗方案,我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分析临床文献,发现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效果优异,并在80例吞咽困难患者中实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80例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参照组(N=40),其中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19~68周岁,平均年龄(36.12±4.11);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0~70周岁,平均年龄(38.13±5.46),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案。

研究组采用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干预。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要求患者含服5ml利多卡因(2%),对其局部麻醉,包括食管、咽喉以及口部。之后选择超滑导丝引导椎动脉导管(5F)经口部,直通食管狭窄段直至患者胃内,将2000ml气体经过导管向胃内缓慢注入,使得患者的胃前壁与其腹壁能充分紧贴。行正位DSA透视,对患者的胃腔扩张情况进行判断,然后选择左肋弓与左侧腹直肌外缘交汇位置处为穿刺点,后行侧位DSA透视,对穿刺点位置进行确定。常规消毒皮肤并局部麻醉造瘘口周围组织,预定造瘘口左侧以及右侧周围1cm处为穿刺针固定以及穿刺的位置[1]。穿刺成功后,沿着穿刺针通过丝线固定腹壁以及胃壁,局部麻醉造瘘口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并在造瘘口中间切开1cm长度的切口,对皮下组织以及皮肤进行分离,结合DSA影像,选择穿刺针(16F)穿刺胃壁,成功后拔出穿刺针。经过可撕脱导引鞘将20ml碘海醇注入,沿撕脱鞘将造瘘管(PG)置入患者胃底部,将20ml碘海醇注入造瘘管尾端,见胃黏膜显影,确定造瘘管头端位于胃腔内。经过造瘘管尾端侧孔将5ml对比剂注入,使得患者造瘘管头端球囊充盈,外拉导管并固定[2]。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临床效果。

1.3.1 显效:患者手术效果优异,其临床症状消失,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病情好转;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无变化。

1.3.2 观察患者是否发生疼痛、感染以及皮肤红肿等并发症。

1.4 数据分析

SPSS20.0软件处理。%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参照组的17.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与常规手术治疗相比较,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效果优异,其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创伤较小,且操作简单,经济费用较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不高,有着一定的应用安全性。同时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下,患者胃造瘘管管理更加的简单、方便,患者能够带管出院,其符合长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实际需求。另外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管术的操作时间较短,患者麻醉风险低,其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其能够尽早恢复到正常生活中,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3]。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吞咽困难患者接受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97.50%),要优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80.00%),P<0.05;同时吞咽困难接受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其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2.50%),也要优于常规手术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17.50%),P<0.05。

综上所述,对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瘘术瘘管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结肠造瘘术两种开放方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对比探讨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