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工工艺学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9-08-14张杏梅李树娜李朋娜周跃花杨晓慧

山东化工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试题库交流教学模式

石 奇,张杏梅,李树娜,李朋娜,周跃花,杨晓慧

(西安文理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讲述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制造原理、制造配方和制造工艺,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生产和新品种的研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该课程涉及的产品和工艺较广泛,课堂上需要讲述的内容较多,但受到课程课时的限制,往往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逐渐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和步伐,出勤率低,作业应付等负面现象。同时,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也主要是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很难反映出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主讲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更好、更合适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SPOC指的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谈到SPOC不能绕过的就是MOOC,MOOC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POC可以说是在线教育进入“后MOOC时代”[1]。MOOC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课程视频,嵌入式知识测试,师生互动式课程讨论,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随着MOOC的发展和实践,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学生在选修网课时知识基础参差不齐,造成课程选课率高,但通过率低;另外,有限的教师对应较大数量的学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SPOC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MOOC出现的问题,由于其是小规模限制性课程,可以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专业设立不同的教学班级,配备合适的任课教师,师生网络互动可以更好的展开,同时,SPOC还设有线下教学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也提供了线上无法实现的课堂现场互动环节,正如Will Oremu提到的MOOC不能替代教师在教室授课的方式[3]。基于此模式,我们也就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进行了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1 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

结合我校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实际教学情况,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将整体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准备设计,第二阶段为课程运行设计。

1.1 课程准备设计

该课程SPOC教学模式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课程团队建设,教学视频制作,试题库建设,章节测试题整理,考核评价体系制定,课程网站建设六个方面。

为了能够更好的探索与展开实践研究,我们成立全新的课程团队,主要参与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吸纳化工专业背景强,学生反馈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另外,由于课程互动内容较多,教师会根据课程的进行,邀请所带班级的同学参与课题改革和探索,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进度、交流状态、学习任务的传达,做好上传下达,反馈革新。

视频制作工作是课程准备阶段任务量较大的部分,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有重点、有特色的选取和组合知识点,设置典型教学案例,对于必要的生产工艺进行立体动画设计,视频录制前还需要对小节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一般录制视频把握在15分钟左右较好。

对于在线考核的方式,试题库在建设时可侧重于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的形式,这三种题型网络平台可以实现自动批阅,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节省教师工作量。为了加深学生对视频所涉及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对应每个视频,需要编写对应的知识点章节测试题,该部分测试题和试题库的试题不同,主要配套视频讲述内容而设,同时,不同角度的试题也是对试题库的扩充。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具体包括课堂交流,课程论文,课程视频,章节测验,在线讨论,访问次数,考试共七个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情况。具体课程考核体系见表1。

课程网站建设是基于网络平台,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团队介绍、课程内容、课程资料等建设,还包括课程在线设置、管理、讨论和答疑。需要上传课程视频、章节测试题、试题库、教学拓展内容等相关学习资料。

1.2 课程运行设计

首先,课程需要学生登录线上课程平台,登录次数计入课程考核,学习相应课程视频,完成章节测试、浏览设置阅读材料,根据完成情况计入课程考核,为了能够确保学生学习质量,设置以上每个过程为闯关式进行,既每一类型学习完成后方能进入下一环节,以至于下一章节学习。教师网络平台可以显示学生学习进度、课程完成情况。

其次,实体课堂上,教师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30分钟左右时间精讲,然后学生根据课前学习,分组展开讨论,然后集中论点进行展示交流,师生讨论交流,整个环节进行时间约60分钟,交流表现计入课程考核。课堂最后10分钟,进行本次课程内容总结归纳。整个过程中也需要联系线上学习讨论情况,让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影响。

最后,学生还需要就线上、线下学习内容在讨论区展开讨论,讨论形式以发表讨论、回复讨论和点赞三种方式进行,整体讨论情况计入课程考核。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回复和解答,必要时,以线上通知的方式告知所有选课学生。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运行的情况,进行课程网站维护与更新。整个过程循环进行。

2 课程实践与结果

2.1 课程综合成绩

经过SPOC教学模式的运行,网络平台统计的学生综合成绩分布见图1,学生成绩显示,无不及格同学,80~100分的优良成绩比例为60.46%,60~79分及格和中等成绩比例为39.54%,对比往年该课程非SPOC模式成绩,80~100分的优良成绩比例为23.08%,60~79分及格和中等成绩比例为71.15%,不及格成绩比例为5.77%,SPOC模式学生综合成绩分布较好。

图1 学生综合成绩分布

2.2 线下课堂教学效果

与该课程传统授课方式相比,SPOC模式的线下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特别是上台交流和互问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求知状态较好。每次课堂上进行交流的课题是学生在课程章节内容的基础上,挑选感兴趣的方向,先行深入调研总结,课堂上再进行交流讨论,若部分讨论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后,还可以继续在课程的线上平台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同时,若学生在课堂上课题阐述的不尽如意,或不能很好地回答同学与老师的提问,课后仍需要继续展开调研并将进展及结果在线上讨论区给出,通过教师、同学共同监督的方式,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3 线上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运行SPOC模式,对于课程学习设置的任务点,全班平均完成任务率为99.8%,显示出学生网络学习任务完成的非常好,学生学习状态积极主动。除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外,还要归功于闯关式学习方式的设置,从侧面推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该课程的学习。线上平台还设有讨论区,学生发表或回复一个讨论得4分,获得一个赞得2分,满分100分,讨论成绩在整个成绩中的权重为15%,这种设置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课后积极参与讨论,进一步深入掌握课程知识。讨论平台上师生互动,通过这种互学互问的方式,进行深入交流。另外,线下课堂上交流不充分的内容经过学生再续调研后,还可以在讨论区继续展开,这也给学生提供可以优化自己知识的机会,学生学习探讨热情高涨。

3 课程反思和建议

整体来看,该课程SPOC模式运行效果较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自学,并更为主动地、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但具体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和改革。

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单个展示的交流方式有些单一,不容易引起更大的共鸣和更深层次的交流,尽管在学生自学和总结时较为方便,但课堂氛围不太活跃,而结合分组汇报展示的交流方式,即针对一个知识点,同学之间协助,分层次,分任务的深入完成,更能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展示和交流面都能够得到扩大。

另外,课程网站虽能设置消息通知,但一般在学生进入学习平台后才能看到,部分教学安排和进度推进消息不能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同时,学生就学习或网络运行等问题需要咨询时,授课教师也需要进入网站才能看到,因此,还需要借助师生日常都在使用的媒介来实现无障碍的沟通,即建立第二个交流场所,例如qq群和微信群,这个媒介也可以进一步督促学生开展课后学习,解决学习问题,让SPOC模式能够更好的实施。

总体上讲,通过该课程SPOC模式的实践显示,该模式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从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延伸,学生文献调研能力、知识汇总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组员协作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锻炼与提升。

猜你喜欢

试题库交流教学模式
如此交流,太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石油炼制技术课程试题库建设的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试题库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以导游资格笔试科目为例
C语言考试题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高校试题库建设新探讨